第564章 为何非选宝安县(1/2)
薛县长也是连连点头:
“我是正处,行政14级,一个月工资是141元,还没有你们首都传染病医院一个普通职工的收入高。”
听到几位领导纷纷打趣起来,林三七这才嘿嘿一笑:
“所以呀,或许在你们看来,我在首都传染病医院是瞎胡闹,完全不符合现在的国家政策对吧?其实我这样搞试点,是伍领导亲自点头同意的。
咱们也要解放思想,不要害怕这个不符合政策,那个不符合国情。
到时咱们这个药厂一建,一部份高价出口换外汇,一部分低价供应国内,病人治愈了疾病,民众得到了就业岗位,国家得到了宝贵外汇,多好。
你们说说,咱们损害了谁的利益?我这个药厂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呀。”
刘领导摸着下巴思索了半天:
“这个好像也是哦,如果这个药厂建起来,又能创造外汇,又能让老百姓有药吃,还能给工人发高工资,的确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呀。”
薛县长则头脑更清楚些,小声提醒道:“不符合国家政策…”
林三七见大领导动心了,于是继续忽悠道:
“而且呀,几位领导,你们想,如果这个药厂建起来,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一日三餐厂子供应,鸡鸭鱼肉顿顿不少,这可是绝无仅有的高福利高收入。
到时你们就没有什么家人、亲戚、朋友、同乡要帮忙安排工作的?到时药厂是我开的,我给你们诸位一人5个,噢不,10个名额,你们想想这可不可行?”
这话一出,所有人呼吸一窒谁家没有个七大姑八大姨的?人类的社会,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你的家族里出了一个城里工人,那些亲朋好友们可不都上门来打秋风,要求帮忙安排工作呀,转个户口呀,这是很多出身基层人的烦恼。
如果药厂一开,安排自家亲戚来上班,还能免费一日三餐,这么好的机会…
现场的不少人都心动了。
哪怕不安排亲朋,安排自己的子女进来也是极好的,这是妥妥的一个金饭碗呀。
关键是国内现在药物奇缺,根本就不愁销路,对外销售特效药,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只要药厂不倒,那这个金饭碗可以一直吃下去。
(事实上这个年代的人脑海里,压根就没有工厂倒闭破产的概念)
林三七看着现场所有人迷离的眼神,就知道自己的资料没有白查。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信息闭塞的年代,只有这批人才能掌握信息知识,才能早人一步抢占赚钱位置只要让林三七把药厂建起来,这样林三七就可以利用穿越优势,将大量国内已经淘汰的老药物生产药搬过来2014年淘汰的生产线,拿到1961年来照样是个大杀器更重要的是,林三七可以通过药厂,然后发展成工业园区,最后建立起一套完全的药学体系就像后来的阿三国,仿制药第一大国华国也可以提前成为药物第一大国,甚至是第一强国,因为阿三是“仿制”,而有林三七的华国理论上还属于“原研药”不是。
刘领导、钟旅长、薛县长等人都已经心动了刘领导咂着嘴为难道:
“可是咱们讨论得再好也没用啊,这得看上级批不批准了,如果这药厂是国营企业还好说,但现在你的意思是走合营模式,而且还是私人控股,这估计有点难啊。”
林三七心想别人难,估计自己这里应该不是很难。
一个自己有前科,惯犯了,领导对自己提出的天马行空建议有个心理准备,不会看到申请报告就火冒三丈,反而会认真思考。
另一个,他林三七不爱钱是有名的,领导不会怀疑他有私心。
这点很重要,如果上级领导认为林三七办药厂是为了自己私人发财,那99.9不会允许。
但如果上级领导认为林三七这么干是为了帮助国家发展医药行业,为了给国家赚外汇,那么通过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这就是“人设”很重要的原因。
薛县长也有自己的担忧:
“林院长,如果上级真的批准这个药厂,但认为宝安县地理位置不行,要求将药厂迁到花都或者其他大城市去,这个怎么应付?”
这的确是个问题,药厂开在哪里不好,为什么一定要开在宝安县这个边境农村?
当然胡建省也不可能,因为胡建是战略要地,万一发生不可描述的事情,胡建沿海先成为一片焦土。
折江省也不会考虑,那是某匪的老家…
除此之外,全国哪个省,哪个城市不可以?首先肯定是交通方便、大学、医院、研究所聚集的地方嘛。
林三七有苦难言,总不能说为了防着过几年吧?
选在沙头角除了靠近香江外,主要还在于想进入沙头角,首先要过宝安县边界这一关,其次还要过沙头角驻军这一关。
有这层层两关卡着,一般的牛鬼蛇神根本进不来,哪怕是几年后也是安全的。
如果可以,他甚至想把传染病医院那些留洋医生们也迁到宝安县来,因为这批人都是他一个个亲自去招来的顶级医学人才。
他可不希望几年后这批人…
“薛县长,至于为什么非要建在宝安县,这个我会跟领导说,因为我的家人在香江,而且我们的药品是要出口的,现在唯一的出口通道也只有香江。
既然药厂不能建在香江,只能建在我们国家的领土上,那么宝安
“我是正处,行政14级,一个月工资是141元,还没有你们首都传染病医院一个普通职工的收入高。”
听到几位领导纷纷打趣起来,林三七这才嘿嘿一笑:
“所以呀,或许在你们看来,我在首都传染病医院是瞎胡闹,完全不符合现在的国家政策对吧?其实我这样搞试点,是伍领导亲自点头同意的。
咱们也要解放思想,不要害怕这个不符合政策,那个不符合国情。
到时咱们这个药厂一建,一部份高价出口换外汇,一部分低价供应国内,病人治愈了疾病,民众得到了就业岗位,国家得到了宝贵外汇,多好。
你们说说,咱们损害了谁的利益?我这个药厂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呀。”
刘领导摸着下巴思索了半天:
“这个好像也是哦,如果这个药厂建起来,又能创造外汇,又能让老百姓有药吃,还能给工人发高工资,的确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呀。”
薛县长则头脑更清楚些,小声提醒道:“不符合国家政策…”
林三七见大领导动心了,于是继续忽悠道:
“而且呀,几位领导,你们想,如果这个药厂建起来,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一日三餐厂子供应,鸡鸭鱼肉顿顿不少,这可是绝无仅有的高福利高收入。
到时你们就没有什么家人、亲戚、朋友、同乡要帮忙安排工作的?到时药厂是我开的,我给你们诸位一人5个,噢不,10个名额,你们想想这可不可行?”
这话一出,所有人呼吸一窒谁家没有个七大姑八大姨的?人类的社会,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你的家族里出了一个城里工人,那些亲朋好友们可不都上门来打秋风,要求帮忙安排工作呀,转个户口呀,这是很多出身基层人的烦恼。
如果药厂一开,安排自家亲戚来上班,还能免费一日三餐,这么好的机会…
现场的不少人都心动了。
哪怕不安排亲朋,安排自己的子女进来也是极好的,这是妥妥的一个金饭碗呀。
关键是国内现在药物奇缺,根本就不愁销路,对外销售特效药,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只要药厂不倒,那这个金饭碗可以一直吃下去。
(事实上这个年代的人脑海里,压根就没有工厂倒闭破产的概念)
林三七看着现场所有人迷离的眼神,就知道自己的资料没有白查。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信息闭塞的年代,只有这批人才能掌握信息知识,才能早人一步抢占赚钱位置只要让林三七把药厂建起来,这样林三七就可以利用穿越优势,将大量国内已经淘汰的老药物生产药搬过来2014年淘汰的生产线,拿到1961年来照样是个大杀器更重要的是,林三七可以通过药厂,然后发展成工业园区,最后建立起一套完全的药学体系就像后来的阿三国,仿制药第一大国华国也可以提前成为药物第一大国,甚至是第一强国,因为阿三是“仿制”,而有林三七的华国理论上还属于“原研药”不是。
刘领导、钟旅长、薛县长等人都已经心动了刘领导咂着嘴为难道:
“可是咱们讨论得再好也没用啊,这得看上级批不批准了,如果这药厂是国营企业还好说,但现在你的意思是走合营模式,而且还是私人控股,这估计有点难啊。”
林三七心想别人难,估计自己这里应该不是很难。
一个自己有前科,惯犯了,领导对自己提出的天马行空建议有个心理准备,不会看到申请报告就火冒三丈,反而会认真思考。
另一个,他林三七不爱钱是有名的,领导不会怀疑他有私心。
这点很重要,如果上级领导认为林三七办药厂是为了自己私人发财,那99.9不会允许。
但如果上级领导认为林三七这么干是为了帮助国家发展医药行业,为了给国家赚外汇,那么通过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这就是“人设”很重要的原因。
薛县长也有自己的担忧:
“林院长,如果上级真的批准这个药厂,但认为宝安县地理位置不行,要求将药厂迁到花都或者其他大城市去,这个怎么应付?”
这的确是个问题,药厂开在哪里不好,为什么一定要开在宝安县这个边境农村?
当然胡建省也不可能,因为胡建是战略要地,万一发生不可描述的事情,胡建沿海先成为一片焦土。
折江省也不会考虑,那是某匪的老家…
除此之外,全国哪个省,哪个城市不可以?首先肯定是交通方便、大学、医院、研究所聚集的地方嘛。
林三七有苦难言,总不能说为了防着过几年吧?
选在沙头角除了靠近香江外,主要还在于想进入沙头角,首先要过宝安县边界这一关,其次还要过沙头角驻军这一关。
有这层层两关卡着,一般的牛鬼蛇神根本进不来,哪怕是几年后也是安全的。
如果可以,他甚至想把传染病医院那些留洋医生们也迁到宝安县来,因为这批人都是他一个个亲自去招来的顶级医学人才。
他可不希望几年后这批人…
“薛县长,至于为什么非要建在宝安县,这个我会跟领导说,因为我的家人在香江,而且我们的药品是要出口的,现在唯一的出口通道也只有香江。
既然药厂不能建在香江,只能建在我们国家的领土上,那么宝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