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59年的老家花都(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准备坐火车回老家花都,再从花都自己开车到湛江。  

从湛江坐火车一路朝北去玉林。  

火车嘛总是安全点,听过劫汽车的,劫火车的还没听说过。(江西老表笑而不语)  

从韶关到花都一百多公里路,火车愣是开了4个小时才到。  

林三七跳下火车,站在站台上,看着灯箱上大大的“广州”两个字非常兴奋:  

“老子回来啦”  

出了站台,林三七没有选择火车站旁边的一些小旅馆,一来这里卫生治安不是太好,二来也是他不差钱。  

京官大三级,现在林三七可是代表首都中医院,还是干部身份,自然是有资格住好一些的招待所。  

比如东广省第三招待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迎宾馆”。  

当然林三七是没资格住主楼的,那都得爬过雪山的那批人才有住,否则宁可空着。  

当天晚上还有一个意外惊喜。  

林三七从招待所的食堂出来,一边剔牙,一边在欣赏这座有几百年历史的迎宾馆。  

当他来到招待所小礼堂附近时,发现有很多人正在往小礼堂聚焦,一个个脸上都笑呵呵的,显得非常轻松。  

林三七以为是人家开会呢,刚准备拐弯走人,突然就听到有个路人在兴奋跟人交谈:  

“是红线女啊,运气太好了,我求了我父亲才好不容易搞到一张票。”  

“听说这次来的考察团级别很高才能把红线女请来,我们也算是沾光了。”  

林三七一听是红线女就走不动道了。  

外省人可能没听过红线女的大名,可是林三七这种土生土长的花都人怎么会不知道“红线女”三个字的份量。  

作为一代粤剧名伶,她独创的“红腔”开创了粤剧一大流派——红派艺术,江湖人称“花旦王”。  

那些香江的刘德桦、张学有、汪明全等明星见到她,那也是要乖乖执弟子礼的,地位非常高。  

一首《荔枝颂》那都是省港小朋友们的粤剧启蒙,谁不会哼上几句呢。  

女姐去逝是在2013年,那时候林三七还小,并没有见识过一代宗师的风采。  

1959年的红线女才34岁,正是她艺术生涯的最巅峰,现在有机会穿越当然不容错过。  

林三七左看右看,准备混入人群溜进去,可他忘了这次演出有上级领导在场,安检还是很严格的,不出意外,他被拦了下来。  

“同志,请出示你的戏票。”  

林三七尴尬地呵呵笑了两声:  

“同志,是这样的,我是首都中医院的,这次是来花都出差。我从小在花都长大,特别喜欢家乡的粤剧,所以我…”  

工作人员看了林三七的工作证,脸色好看了些,但还是一口拒绝:  

“对不起,这次演出规定要凭票进出,林同志是吧,非常抱歉,你…”  

话还没说完,这位工作人员手里被塞了几张纸,他趁着灯光一瞧,好家伙,5斤全国粮票。  

“你去最后一排吧,不过一会儿演出不能出声,演出结束要最先离场,明白了吗?”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林三七走进小礼堂。  

他才没那么乖呢,好不容易碰到一代宗师,当然要拍几张照片回去,两个时代的父母都特别喜欢红线女,得回家显摆显摆。  

小礼堂里的观察除了上级领导外,都是各个机关单位的职工,人员比较复杂,这也给了林三七可趁之机。  

红线女在台上表演,林三七在台上拼命拍照,别人以为他是记者或者哪家单位宣传科的,也都一笑了之。  

拍完照,林三七也没有跑到最后一排,而是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坐下,静静欣赏着今天的大戏《昭君出塞》。  

“我今独抱琵琶望,尽把哀音诉,叹息别故乡。悲歌一曲寄声入汉帮,话短却情长,家国最难忘悲复怆此身入朔方…”  

女主角是红线女,男主角是马师曾。  

林三七有点奇怪,这两人应该在1955年就离婚了,咋还搭挡演戏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