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首批援边大学生(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物生产设备,在六十年代人眼里充满了科技感和新奇感。  

在大礼堂旁边的办公室里,卫生部的负责人事的副部长杨正则在向林三七介绍着几位知识分子。  

“三七同志,应你的要求,我们特意从全国各大院校挑选了最权威的药学专家过来支援你,我给你介绍一下:  

这位是北大的柴国立教授,这两位是中国药科大学的郭文浩教授和孙叶聪教授,这位是复旦的任如冰教授,这位是浙大的石龙昌教授,  

几位教授都是我们国内药学方面的权威,学部委员,这次不远千里赶到宝安县这个边疆地区,都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你可不能委屈了我们的教授们。”  

林三七赶紧伸出手,态度非常诚恳,一个个握了过去:  

“欢迎欢迎几位教授,我代表宝安县父老乡亲们,欢迎教授们来支援我们宝安县。”  

柴国立教授今年60多岁,头发已经半白了,这时候也笑呵呵道:  

“林专员,我们愿意来宝安县,不是为了享福来的,我们是听说你准备建设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大的药物生产基地,所以我们才愿意投奔你而来,你可千万不要让我们失望啊。”  

林三七指了指大礼堂中央的几条生产线说道:  

“几位教授你们看,我这次弄过来几条药物生产线,一会儿开动了你们可以看看,这绝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生产设备了。  

这样的生产线,对我来说拿几百条,几千条过来都不是问题。问题是能操作这些机器的工程师、药学方面的专业人材国内奇缺,所以我只能自己提前培养起来。”  

杨副部长这时候又指了外面三百多个学生说道:  

“三七同志啊,这次我们部里可是全力支持你,咱们娘家人可是操碎了心。  

这一届全国毕业的所有药学生,除了少数学生被分配到其他单位,剩下的我们全部都给你送来了,一共是308人。”  

不得不说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真是稀缺,全国所有大学的药学毕业生也只有不到五百人。  

至于杨副部长说有部分学生被分配到了其他单位工作,中间溜号了,这个林三七也不在意。  

能提前分配去其他单位的,无疑都是有门路的关系户,并不愿意到宝安这个穷乡僻壤来吃苦。  

这批人不来也好,林三七要的是踏实肯干的大学生,因为这批大学生将来就是他重点培养的“种子选手”。  

如果真来几个贰代,听话还好,不听话的纨绔反而会带坏风气,所以不来最好。  

还没等林三七表示感谢,杨副部长又对外面人群喊了一声:  

“李育杰、白如莉,你们进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