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白拿机床不感恩(1/2)
花都火车货运站,仓库区平时热闹非凡的货运站,今天显得冷冷清清,而且整个火车站都被封锁了,就连周边的马路也禁止任何人进出。
当看着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架式,老百姓早早就避开了,免得惹了麻烦。
当然这里面有多少双敌特眼睛盯着不好说,可惜今天货运站的事情绝对保密,外人是不会知道的。
仓库区内部,2000台机床按功能不同摆放在地上,然后被密密麻麻来自全国各大单位的人给包围起来。
这时候有一个中山装正站在箱子垒成的高台上,一手拿着资料,一手拿着铁皮扩音器,对着人群在吼:
“长春客车厂的人过来,25台机床,这边,赶紧来领走!”
一群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兴高采烈地跑过来:“来啦来啦,哈哈,终于轮到我们了。”
中山装暂停了一下,看到机床被运走,继续点名道:
“那个江南造船厂的同志在哪,那边27台机床是你们的,赶紧的搬上火车走人。”
“大家让一让,让一让,这是我们江南厂的。”
“沪海第一机械厂的同志在不在?你们配到你们厂的机床一共是15台,赶紧领走!”
一个中年干部一听,举着手奔跑着过来,后面还跟着几十个工人。
“我我我,我们是沪海第一机械厂的副厂长刘浩。同志,怎么才15台,不是说好给我们40台的吗?我们沪海第一机械厂可是国家重点工厂,全厂有2万职工的巨无霸工厂呢!”
拿着花名册的工作人员声音嘶哑,没好气道:
“刘厂长,这事可不是我在中间捣鬼,实在是机床太少,而要机床的单位太多了。林三七同志可是说了,尽量照顾全国每一家工厂,不能厚此薄彼。”
刘厂长一听就不服了:
“工厂与工厂能一样吗?我们是重点工厂,生产的都是重点生产任务,自然首先要保障我们的供应呀。像那些山沟沟里的小工厂,他们拿了这么先进的机床会用吗?说明书都看不懂吧?”
这话音一落,现场不少小厂的负责人都不满意了:
“就你们沪海的工厂有生产需求,别的工厂就没生产需求了?”
“就是,我们的任务也很紧好不好,申请多少年了,今年终于给了我们一台!”
“我们厂还在用50年前的机床,妈呀,那时候慈禧太后这个老妖婆都还活着呢,你们沪海要进步,我们九江不用进步了?”
听到现场吵吵闹闹起来,听到都是指责他的声音,刘厂长也火起来了。
大型工厂在这个年代很牛的,领导行政别级也高,被一群乡下土老冒指责,刘副厂长马上怼了回去:
“这林三七是当医院院长的,他懂什么企业生产经营?这不是瞎胡闹嘛。”
话音一落,人群后面就有一个人声响起:
“我瞎胡闹?刘厂长这么有骨气,那不要拿我辛辛苦苦搞来的机床呀,是我求你来的吗?”
林三七这时候正一脸不爽走了过来,后面跟着一众中山装和绿军装。
林三七将2000台机床运到了东平洲岛后,马上就被全部转运到了花都,在这里进行分配。
因为机床有限,第一机械部本来是想将机床优先分配给全国各大型工厂。
但是花都进口了两千台机床的消息传开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可以说全国上上下下各省市自治区都万分渴望着机床到来。
所以电话就像十二道金牌似的打到了一机部,纷纷要求参与分配迫不得已,一机部只能更改分配方案,根据各地报上来的工厂数量,像洒芝麻一样开始分配。
重点照顾大型工厂的同时,中型工厂也人人有份,至于小型工厂只有等下一批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直接就没水喝了。
国内现在对机床的缺口已经达到一个惊人的规模,一个几万人的工厂,各种型号机床起码要1000台以上,结果只分配个十几二十台的。
哪怕机床再先进,效率再高,也只能说是解解渴而己。
等到提货的日期一到,全国各省的工厂领导们都兴冲冲赶到了花都想提货,难免发生各种争议。
六十年代可不是2014年。
2014年属于买方市场,市场是极度饱合,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这也是奉天机床厂巨亏的原因。
但在六十年代,这是妥妥的卖方市场,无论你生产什么产品,多少数量,全部都是供不应求。
所以各大工厂都希望自己能抢到先进机床,然后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生产当中去,争当生产小标兵。
像沪海第一机械厂直接从40台机床变成15台机床,当然是极度不满意了。
反正都是上级调拨的,不要钱,沪海第一机械厂恨不得把这2000台机床给全包了。
刘副厂长一听林三七不给面子,马上也拉下脸来了:
“你就是林三七同志吧?恐怕机床怎么分配你说了不算,这是国家辛苦搞来的东西,你只是其中一颗小小螺丝钉,年轻人说话就是不过脑子。”
林三七一听就不爽了,心想你白拿我的机床还给我甩脸色看?我又不是你沪海机械厂的工人,我惯着你?
“刘副厂长,你说错了,这批机床全部是我自己花钱采购的,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
当看着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架式,老百姓早早就避开了,免得惹了麻烦。
当然这里面有多少双敌特眼睛盯着不好说,可惜今天货运站的事情绝对保密,外人是不会知道的。
仓库区内部,2000台机床按功能不同摆放在地上,然后被密密麻麻来自全国各大单位的人给包围起来。
这时候有一个中山装正站在箱子垒成的高台上,一手拿着资料,一手拿着铁皮扩音器,对着人群在吼:
“长春客车厂的人过来,25台机床,这边,赶紧来领走!”
一群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人兴高采烈地跑过来:“来啦来啦,哈哈,终于轮到我们了。”
中山装暂停了一下,看到机床被运走,继续点名道:
“那个江南造船厂的同志在哪,那边27台机床是你们的,赶紧的搬上火车走人。”
“大家让一让,让一让,这是我们江南厂的。”
“沪海第一机械厂的同志在不在?你们配到你们厂的机床一共是15台,赶紧领走!”
一个中年干部一听,举着手奔跑着过来,后面还跟着几十个工人。
“我我我,我们是沪海第一机械厂的副厂长刘浩。同志,怎么才15台,不是说好给我们40台的吗?我们沪海第一机械厂可是国家重点工厂,全厂有2万职工的巨无霸工厂呢!”
拿着花名册的工作人员声音嘶哑,没好气道:
“刘厂长,这事可不是我在中间捣鬼,实在是机床太少,而要机床的单位太多了。林三七同志可是说了,尽量照顾全国每一家工厂,不能厚此薄彼。”
刘厂长一听就不服了:
“工厂与工厂能一样吗?我们是重点工厂,生产的都是重点生产任务,自然首先要保障我们的供应呀。像那些山沟沟里的小工厂,他们拿了这么先进的机床会用吗?说明书都看不懂吧?”
这话音一落,现场不少小厂的负责人都不满意了:
“就你们沪海的工厂有生产需求,别的工厂就没生产需求了?”
“就是,我们的任务也很紧好不好,申请多少年了,今年终于给了我们一台!”
“我们厂还在用50年前的机床,妈呀,那时候慈禧太后这个老妖婆都还活着呢,你们沪海要进步,我们九江不用进步了?”
听到现场吵吵闹闹起来,听到都是指责他的声音,刘厂长也火起来了。
大型工厂在这个年代很牛的,领导行政别级也高,被一群乡下土老冒指责,刘副厂长马上怼了回去:
“这林三七是当医院院长的,他懂什么企业生产经营?这不是瞎胡闹嘛。”
话音一落,人群后面就有一个人声响起:
“我瞎胡闹?刘厂长这么有骨气,那不要拿我辛辛苦苦搞来的机床呀,是我求你来的吗?”
林三七这时候正一脸不爽走了过来,后面跟着一众中山装和绿军装。
林三七将2000台机床运到了东平洲岛后,马上就被全部转运到了花都,在这里进行分配。
因为机床有限,第一机械部本来是想将机床优先分配给全国各大型工厂。
但是花都进口了两千台机床的消息传开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可以说全国上上下下各省市自治区都万分渴望着机床到来。
所以电话就像十二道金牌似的打到了一机部,纷纷要求参与分配迫不得已,一机部只能更改分配方案,根据各地报上来的工厂数量,像洒芝麻一样开始分配。
重点照顾大型工厂的同时,中型工厂也人人有份,至于小型工厂只有等下一批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直接就没水喝了。
国内现在对机床的缺口已经达到一个惊人的规模,一个几万人的工厂,各种型号机床起码要1000台以上,结果只分配个十几二十台的。
哪怕机床再先进,效率再高,也只能说是解解渴而己。
等到提货的日期一到,全国各省的工厂领导们都兴冲冲赶到了花都想提货,难免发生各种争议。
六十年代可不是2014年。
2014年属于买方市场,市场是极度饱合,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这也是奉天机床厂巨亏的原因。
但在六十年代,这是妥妥的卖方市场,无论你生产什么产品,多少数量,全部都是供不应求。
所以各大工厂都希望自己能抢到先进机床,然后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生产当中去,争当生产小标兵。
像沪海第一机械厂直接从40台机床变成15台机床,当然是极度不满意了。
反正都是上级调拨的,不要钱,沪海第一机械厂恨不得把这2000台机床给全包了。
刘副厂长一听林三七不给面子,马上也拉下脸来了:
“你就是林三七同志吧?恐怕机床怎么分配你说了不算,这是国家辛苦搞来的东西,你只是其中一颗小小螺丝钉,年轻人说话就是不过脑子。”
林三七一听就不爽了,心想你白拿我的机床还给我甩脸色看?我又不是你沪海机械厂的工人,我惯着你?
“刘副厂长,你说错了,这批机床全部是我自己花钱采购的,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