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3 她是厂长的大红人(1/2)
(感谢szhhxx203/100打赏,今天再上三章。)
说实话,张建中并不是来当卧底抓窃贼的,只是找了这么一个借口,也是无所事事便装装样子。
厂区建筑很有规划,每一个区都有一条相对宽敞的厂道间隔,仓库区与生产车间就隔了一条宽宽的厂道。
上晚班的车间,亮着灯,响着机器声,张建中走进去,却见这里是机械车间,车床、刨床、冼床一行行排得很整齐,这让他很有一种亲热感,仿佛自己的师傅和以前的工友们就在这里上班。
毕竟是糖厂,机械车间不是主要的生产车间,只少数部分机械在工作,车间的灯也只是亮了一个角落。张建中这边看看,那边看看,就有一个人走过来,四十岁左右,看模样像是带班的班长。
“你有什么事?”
张建中递上一根烟,笑着说:“随便看看。”
班长接过他的烟看了看,从牌子看出不是一般的烟,知道他也不是普遍人,又问:“你是技术部的吗?”
像张建中这样的打扮,不是厂部行政人员,就是技术部的工程技术员,晚班行政人员是不加班的。
“我是来体验生活的。”张建中按余主任的吩咐应着,但往深一层说,他的确是来体验生活的。
“你是作家?”
很显然,上半年那个体验生活的作家应该到过这个车间,而且,还给这位班子留下过印象。
张建中笑而不答,你误会是你的事。
班长朝一位正在干活的年青人招手:“小甘,你过来。”
叫小甘的停下车床走过来,拿着一块擦车床的棉纱布擦手,张建中注意到,他戴的劳保眼镜是近视的。
“又一个作家。”班长对小甘说,“又给你找了个好老师。”
原来,这小甘是爱者,上一位作家来体验生活时,看过他的作品后,提过修改意见,那作家离开后,就带走了他的作品,说是要推荐给省城的某刊物。
“那位作家能看中你的作品,说明你基础还不错啊!”
“你认识他吗?”小甘说了那位作家的名字。
张建中摇摇头,又解释说:“著名作家,大家都认识,一般的作家,却未必认识。作家有省作协的作家,有省城市作协的作家,还有部队的作家,彼此未必会认识。”
小甘便问张建中的笔名叫什么?
张建中笑着说:“说了你也不知道。”
两人便谈,好在张建中有点儿功底,还不至于像白痴一问三不知,谈着谈着,张建中便问车间的情况,班长转了一圈回来,见问大家每月的工资和奖金,叹了一口气说:“别说奖金了,能发出工资就不错了。”
张建中说:“现在,貌似已经没光发工资,不发奖金的企业了吧?”
“多了去了,特别是国营集体企业,有的只发八成工资,有的干脆放假回家,只发生活补贴。”
小甘也说:“附近有家百多人的集体制小厂已经放假有大半年了,好久工人都跑去给民营企业打工了。”
班长说:“如果,不是我们厂的工人齐心,厂部那些人早就放我们的假了。”
“齐心是什么意思?”
“一榨完糖,厂部通知好几个车间放假,大家不同意,齐心去厂部造反,他们才收回放假的通知。现在,我们是轮流上班,上一天班,休息一天。”
张建中说:“按这么说,你们不必上夜才是啊!”
班长“嘿嘿”笑,说:“上夜班有补助,所以,找点理由,偶尔上上夜班。”
“大家的生活不是挺艰难的吗?现在物价都上涨了。”
张建中想起了余主任,她打扮得倒挺新潮的,身上喷的香水也是进口货,手里拎的手袋价钱也不便宜。
“那个余丽丽?我们哪敢跟她比。她是厂长的大红人。”
张建中听出班长话里有话。
小甘说:“以前,她就是我们车间的,是班长的徒弟。”
张建中开玩笑地说:“艳福不浅啊!”
“有什么艳福?喜欢上这样的女人,不知要戴多少顶绿帽子。”
说着话,有人喊他,他嚷嚷着走了过去。
小甘便告诉张建中,班长追过余丽丽,就是余主任,但人家看不上他,后来嫁给了供销科的采购员。从此,班长就没少说她的坏话。
“她应该也有很多流言蜚语吧?”
小甘犹豫了一会,说:“有人说她,跟车间主任有一脚,才不再开车床,当车间的统计员,后来,又跟管供销的副厂长有一脚,她老公就当了供销科长,再后来,她又跟厂长有一脚,调到了厂部。”
张建中倒有几分相信小甘的话,当发现她有一双桃花眼,心里就觉得这个女人有一股子骚劲。他想,如果,自己答应到这里来,她会不会又像蚂蟥一样贴上来?
这么想,眼前便闪过她那弧线很圆润的臀。
此时,余丽丽正摇摆着臀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踏上厂部二楼。打羽毛球时,有人告诉她,厂长要她去一下办公室。她心里知道厂长要她去的意思,所以,并不急着赶去,还继续的打她的羽毛球,天黑了,汗水也湿透了,才往厂部走。
“厂长,你找我。”
厂长正在很无聊地看报纸,抬头一看她这副模样,很不满意地说:“你怎么也不洗一洗才回来。”
“我不是怕你等得焦急吗?”
“我不焦急。”
厂长看着她那对挺拔的胸印着汗迹,把报纸一翻,说:“要你去追那个报告,追得怎么样了?”
“那天,林副市长走视察,不是说他去追吗?”
“领导那么忙,说过就忘了,你应该提醒提醒他。”
“好的
说实话,张建中并不是来当卧底抓窃贼的,只是找了这么一个借口,也是无所事事便装装样子。
厂区建筑很有规划,每一个区都有一条相对宽敞的厂道间隔,仓库区与生产车间就隔了一条宽宽的厂道。
上晚班的车间,亮着灯,响着机器声,张建中走进去,却见这里是机械车间,车床、刨床、冼床一行行排得很整齐,这让他很有一种亲热感,仿佛自己的师傅和以前的工友们就在这里上班。
毕竟是糖厂,机械车间不是主要的生产车间,只少数部分机械在工作,车间的灯也只是亮了一个角落。张建中这边看看,那边看看,就有一个人走过来,四十岁左右,看模样像是带班的班长。
“你有什么事?”
张建中递上一根烟,笑着说:“随便看看。”
班长接过他的烟看了看,从牌子看出不是一般的烟,知道他也不是普遍人,又问:“你是技术部的吗?”
像张建中这样的打扮,不是厂部行政人员,就是技术部的工程技术员,晚班行政人员是不加班的。
“我是来体验生活的。”张建中按余主任的吩咐应着,但往深一层说,他的确是来体验生活的。
“你是作家?”
很显然,上半年那个体验生活的作家应该到过这个车间,而且,还给这位班子留下过印象。
张建中笑而不答,你误会是你的事。
班长朝一位正在干活的年青人招手:“小甘,你过来。”
叫小甘的停下车床走过来,拿着一块擦车床的棉纱布擦手,张建中注意到,他戴的劳保眼镜是近视的。
“又一个作家。”班长对小甘说,“又给你找了个好老师。”
原来,这小甘是爱者,上一位作家来体验生活时,看过他的作品后,提过修改意见,那作家离开后,就带走了他的作品,说是要推荐给省城的某刊物。
“那位作家能看中你的作品,说明你基础还不错啊!”
“你认识他吗?”小甘说了那位作家的名字。
张建中摇摇头,又解释说:“著名作家,大家都认识,一般的作家,却未必认识。作家有省作协的作家,有省城市作协的作家,还有部队的作家,彼此未必会认识。”
小甘便问张建中的笔名叫什么?
张建中笑着说:“说了你也不知道。”
两人便谈,好在张建中有点儿功底,还不至于像白痴一问三不知,谈着谈着,张建中便问车间的情况,班长转了一圈回来,见问大家每月的工资和奖金,叹了一口气说:“别说奖金了,能发出工资就不错了。”
张建中说:“现在,貌似已经没光发工资,不发奖金的企业了吧?”
“多了去了,特别是国营集体企业,有的只发八成工资,有的干脆放假回家,只发生活补贴。”
小甘也说:“附近有家百多人的集体制小厂已经放假有大半年了,好久工人都跑去给民营企业打工了。”
班长说:“如果,不是我们厂的工人齐心,厂部那些人早就放我们的假了。”
“齐心是什么意思?”
“一榨完糖,厂部通知好几个车间放假,大家不同意,齐心去厂部造反,他们才收回放假的通知。现在,我们是轮流上班,上一天班,休息一天。”
张建中说:“按这么说,你们不必上夜才是啊!”
班长“嘿嘿”笑,说:“上夜班有补助,所以,找点理由,偶尔上上夜班。”
“大家的生活不是挺艰难的吗?现在物价都上涨了。”
张建中想起了余主任,她打扮得倒挺新潮的,身上喷的香水也是进口货,手里拎的手袋价钱也不便宜。
“那个余丽丽?我们哪敢跟她比。她是厂长的大红人。”
张建中听出班长话里有话。
小甘说:“以前,她就是我们车间的,是班长的徒弟。”
张建中开玩笑地说:“艳福不浅啊!”
“有什么艳福?喜欢上这样的女人,不知要戴多少顶绿帽子。”
说着话,有人喊他,他嚷嚷着走了过去。
小甘便告诉张建中,班长追过余丽丽,就是余主任,但人家看不上他,后来嫁给了供销科的采购员。从此,班长就没少说她的坏话。
“她应该也有很多流言蜚语吧?”
小甘犹豫了一会,说:“有人说她,跟车间主任有一脚,才不再开车床,当车间的统计员,后来,又跟管供销的副厂长有一脚,她老公就当了供销科长,再后来,她又跟厂长有一脚,调到了厂部。”
张建中倒有几分相信小甘的话,当发现她有一双桃花眼,心里就觉得这个女人有一股子骚劲。他想,如果,自己答应到这里来,她会不会又像蚂蟥一样贴上来?
这么想,眼前便闪过她那弧线很圆润的臀。
此时,余丽丽正摇摆着臀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踏上厂部二楼。打羽毛球时,有人告诉她,厂长要她去一下办公室。她心里知道厂长要她去的意思,所以,并不急着赶去,还继续的打她的羽毛球,天黑了,汗水也湿透了,才往厂部走。
“厂长,你找我。”
厂长正在很无聊地看报纸,抬头一看她这副模样,很不满意地说:“你怎么也不洗一洗才回来。”
“我不是怕你等得焦急吗?”
“我不焦急。”
厂长看着她那对挺拔的胸印着汗迹,把报纸一翻,说:“要你去追那个报告,追得怎么样了?”
“那天,林副市长走视察,不是说他去追吗?”
“领导那么忙,说过就忘了,你应该提醒提醒他。”
“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