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 哪敢兑现承诺(1/2)
(感谢gao8tian4个588的打赏。今天再上一章。此卷结束,张建中该换换环境了。)
调查组在整理,县委书记、县长和老李的谈话记录时,有一个很明显的出入,县长的记录是,县委书记一开始就知道周镇死亡的真相,但还是了决定树为典型。然而,县委书记却说,他是后来才知道的。
老李也承认,他一直隐瞒县委书记。
县委书记知道真相后,整个树典型活动已经开展了,在这之前,倒是县长暗中进行了调查,知道真相后,不沟通不通气。
一怒之下,县委书记才冲进会议室要教训县长。
如此说来,县委书记是无辜的,而老李和县长都违背了组织原则。老李的行为完全出于私心,不想给女婿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县长的行为却是处心积虑,企图以“假典型”扳倒县委书记。
“你认为,谁更可信?”市长问组长。
组长说:“现在是各说各的,县委书记和老李是一路的,他们的话未必可信,但县长又孤掌难鸣。”
在座的林副市长最有发言权,县委书记曾经当着他的面,承认他事先就知道周镇死亡的真相,但他缄口不说。
市长说:“你的意思是,县委书记和老李有串通之嫌。”
在坐四人很清楚,对于老李来说,这是明智的,暂时他可能会受到处分,但是保住县委书记,将来对自己会有好处,而让县长得逞,他受处分不说,或许永无抬头之日。
都是老滑头,都不说话。
市委书记认为,这不失为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兴宁县党政一把手可以保持现状,也就是他需要的稳定。
市长也认为可以交代得过去,县长想扳倒县委书记,这本身就有点过分,弄清楚是老李搞鬼,也算是给县长一个交代了。
林副市长想到的却是张建中,有县委书记顶着,试验区还可以按原定计划发展。
组长说:“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林副市长小心翼翼地说:“可能归可能,还是要证据服人。”
说出这句话是很需要胆量的。
“其他人有提出异议吗?”
组长想了想,说:“公安局长说过,事先县委书记曾叫他不要追查周镇的死亡案。”
市长问:“他没听县委书记的?”
林副市长说:“不但没听,查清死因后,只是向县长汇报,却隐瞒了县委书记。”
“又一个隐瞒。”市委书记说,“你们看看,兴宁县多复杂。”
这次,林副市长说真话了:“公安局长对张建中意见非常大,试验区取得一点点利益,他就向投资商收保护费,张建中不卖他的帐,按一些人的话说,他是仗着老李的势,所以,公安便对试验区的治安不闻不问。”
他对组长说:“我想,你们跟他谈话的时候,他的腿伤还没好吧?因为公安不作为,黑社会绑架了赵氏二少爷,他只得身先士卒,在解救行动中受了伤。”
市长心儿跳了跳,说:“有这种事?”
知道副省长与赵氏大少爷的关系,前不久副省长还希望自己处理此事技巧一点,却不知道张建中救了二少爷。
组长说:“对张建中有意见的还不只是公安局长,还有好几个部门。”
市委书记即时制止这种扩大化,说:“我们不要考虑太多细枝末节,还是把思路调整到主要领导上来,只要大局稳定,下面的事由他们去处理。”
市长说:“如果,虚假典型是老李一手泡制的,所有的责任必须由他承担。”
市委书记说:“县委书记打人事件也不能姑息。”
这是平息县长情绪必须做的事。
林副市长说:“给他处分?”
市委书记说:“处分太轻了,党内记一次大过,不管他多有道理,不管他有没有打到人,这种行为是非常错误的。”
只要不把他撤了,相信他是会接受的。
很显然,县委书记是积极应对这次调查的,老李承担虚假典型的责任,肯定是商量好的。要怪也只能怪你县长留下这么一个大的疏漏。如果,你像抓住那两个小姐那样,板上钉钉,谁也帮不了他。
其实,在市委书记心里,还是憎恨县长的,你要往上爬,多干点实事不行吗?尽想些旁门左道。
市长问:“县长不服怎么办?”
“跟他谈,叫他弄清楚自己的位置。”市委书记的底气已经足了。
组长说:“公安局长可能也不服。”
“他有什么不服的?他明知周镇的死因,却隐瞒不报,不追究他的责任已经宽容他了。”
市长说:“张建中的责任也要追究,这样有利于降低县长那拨人的怒气。”
市委书记说:“细节方面的东西你们考虑周到一点,还是那句话,稳定最重要!”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亲自与老李、县长、县委书记谈话,传达市委书记的处理意见。
老李很干脆:“我没意见,服从组织。”
“给你安排巡视员的职务,从副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
彼此很熟,老李笑了笑,说:“我还因祸得福了,从副书记副处长调到正处。”
“你严肃点。”
老李看了一眼与他同行的副部长,说:“我们也算是自己人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当初,就已经想到会从副书记的位置上下来,但没想到,还去副提正了。”
副部长笑着说:“你在部队的时候就是正处了,撤了你的官职,从一线降到二线,还把你降到副巡视员就有点过了。”
县长不服气:“他们说谎,县委书记事先就知道周镇的死因。”
“你有证据吗?”
“公安局长就是证
调查组在整理,县委书记、县长和老李的谈话记录时,有一个很明显的出入,县长的记录是,县委书记一开始就知道周镇死亡的真相,但还是了决定树为典型。然而,县委书记却说,他是后来才知道的。
老李也承认,他一直隐瞒县委书记。
县委书记知道真相后,整个树典型活动已经开展了,在这之前,倒是县长暗中进行了调查,知道真相后,不沟通不通气。
一怒之下,县委书记才冲进会议室要教训县长。
如此说来,县委书记是无辜的,而老李和县长都违背了组织原则。老李的行为完全出于私心,不想给女婿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县长的行为却是处心积虑,企图以“假典型”扳倒县委书记。
“你认为,谁更可信?”市长问组长。
组长说:“现在是各说各的,县委书记和老李是一路的,他们的话未必可信,但县长又孤掌难鸣。”
在座的林副市长最有发言权,县委书记曾经当着他的面,承认他事先就知道周镇死亡的真相,但他缄口不说。
市长说:“你的意思是,县委书记和老李有串通之嫌。”
在坐四人很清楚,对于老李来说,这是明智的,暂时他可能会受到处分,但是保住县委书记,将来对自己会有好处,而让县长得逞,他受处分不说,或许永无抬头之日。
都是老滑头,都不说话。
市委书记认为,这不失为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兴宁县党政一把手可以保持现状,也就是他需要的稳定。
市长也认为可以交代得过去,县长想扳倒县委书记,这本身就有点过分,弄清楚是老李搞鬼,也算是给县长一个交代了。
林副市长想到的却是张建中,有县委书记顶着,试验区还可以按原定计划发展。
组长说:“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林副市长小心翼翼地说:“可能归可能,还是要证据服人。”
说出这句话是很需要胆量的。
“其他人有提出异议吗?”
组长想了想,说:“公安局长说过,事先县委书记曾叫他不要追查周镇的死亡案。”
市长问:“他没听县委书记的?”
林副市长说:“不但没听,查清死因后,只是向县长汇报,却隐瞒了县委书记。”
“又一个隐瞒。”市委书记说,“你们看看,兴宁县多复杂。”
这次,林副市长说真话了:“公安局长对张建中意见非常大,试验区取得一点点利益,他就向投资商收保护费,张建中不卖他的帐,按一些人的话说,他是仗着老李的势,所以,公安便对试验区的治安不闻不问。”
他对组长说:“我想,你们跟他谈话的时候,他的腿伤还没好吧?因为公安不作为,黑社会绑架了赵氏二少爷,他只得身先士卒,在解救行动中受了伤。”
市长心儿跳了跳,说:“有这种事?”
知道副省长与赵氏大少爷的关系,前不久副省长还希望自己处理此事技巧一点,却不知道张建中救了二少爷。
组长说:“对张建中有意见的还不只是公安局长,还有好几个部门。”
市委书记即时制止这种扩大化,说:“我们不要考虑太多细枝末节,还是把思路调整到主要领导上来,只要大局稳定,下面的事由他们去处理。”
市长说:“如果,虚假典型是老李一手泡制的,所有的责任必须由他承担。”
市委书记说:“县委书记打人事件也不能姑息。”
这是平息县长情绪必须做的事。
林副市长说:“给他处分?”
市委书记说:“处分太轻了,党内记一次大过,不管他多有道理,不管他有没有打到人,这种行为是非常错误的。”
只要不把他撤了,相信他是会接受的。
很显然,县委书记是积极应对这次调查的,老李承担虚假典型的责任,肯定是商量好的。要怪也只能怪你县长留下这么一个大的疏漏。如果,你像抓住那两个小姐那样,板上钉钉,谁也帮不了他。
其实,在市委书记心里,还是憎恨县长的,你要往上爬,多干点实事不行吗?尽想些旁门左道。
市长问:“县长不服怎么办?”
“跟他谈,叫他弄清楚自己的位置。”市委书记的底气已经足了。
组长说:“公安局长可能也不服。”
“他有什么不服的?他明知周镇的死因,却隐瞒不报,不追究他的责任已经宽容他了。”
市长说:“张建中的责任也要追究,这样有利于降低县长那拨人的怒气。”
市委书记说:“细节方面的东西你们考虑周到一点,还是那句话,稳定最重要!”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亲自与老李、县长、县委书记谈话,传达市委书记的处理意见。
老李很干脆:“我没意见,服从组织。”
“给你安排巡视员的职务,从副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
彼此很熟,老李笑了笑,说:“我还因祸得福了,从副书记副处长调到正处。”
“你严肃点。”
老李看了一眼与他同行的副部长,说:“我们也算是自己人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当初,就已经想到会从副书记的位置上下来,但没想到,还去副提正了。”
副部长笑着说:“你在部队的时候就是正处了,撤了你的官职,从一线降到二线,还把你降到副巡视员就有点过了。”
县长不服气:“他们说谎,县委书记事先就知道周镇的死因。”
“你有证据吗?”
“公安局长就是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