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 培养市长的人(1/2)
(感谢gao8tian588的打赏,今天第三章到。)
组长不是不跟任何人沟通,他就常到县人大主任办公室来坐坐,喝杯茶。主任知道他喜欢茶,也弄有好茶给他,但他说一个人喝茶没意思。虽然,主任对茶兴趣不大。
喝着茶,说着话,自然就会谈到一些调查的情况。张建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老李怎么样?县委书记到底怎么了?在组长眼里,县委书记太冒进了,都这把年纪了,还折腾什么?按班就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可以到市里二线部门任个副职,从副厅的位置上退下来。
“除非,他不这么想,不甘心进去二线部门,还想进市委或市政府领导班子。”在省里,在中央,五十多几还是小字辈。”
主任笑着说:“大家议论更多的是,他被老李灌了迷魂汤,帮他把女婿培养起来。”
“这老李也太有能耐了。”
“说起来,还是张建中的能耐大,一个三十岁不到的小年青,爬到那么高的位置。”
“有这两个人扶着,进县委县府班子也不是什么难事。”
主任试探性地问:“这个梦想应该不能实现了吧?”
他对张建中没有任何看法,只是觉得老李也太过份了,帮自己的人不是不可以,但也不能帮得那么明显,人家努力奋斗,四五十岁才混个正科,你倒好一下子把女婿推到副处长了。
当然,县委书记也够糊涂的。
“明天,我要会会张建中,看看他是不是三头六臂?”
跟张建中谈完话,又到主任这来喝茶,心里很忐忑。
“那倒是个很有朝气的年青人。”
“就是路子没走对。”
“有时候,也很难一两句话也很难说对还是不对。”
主任心儿凉一凉,想难道一次谈话就组长的看法就改变了?
“有些事做起来,可以不对,但听他那么一说,又觉得有点道理。像兴宁县,按班就部求发展的确比不过别人,的确是需要一些非常规手段,在政策还不明朗的时候,允许闯红灯的时候,就是机遇,不闯不冲,机会一纵即失。”
“如果允许,还设红灯干什么?”
组长笑了笑,说:“有些明文规定只是写在白纸上的黑字。”
这些年,确实有些乱套,规定与真正去做是另一回事,有时候,上面的文件写得清清楚楚,但突然加上一句话,各地请按本地实际执行。
本地实际是什么?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不必执行?允许自搞一套!
组长又说:“不过,这家伙还太年青,不能让他太顺,太顺会助长他的傲气,天下老子第一,这样反而不利于他的成长,年青人不经受点磨砺不行,不经受磨砺永远也不能成熟。”
这似乎是所有长辈子的心态,准确地说,是别人长辈的心态,如果是自己的晚辈,他们舍得让他栽跟头吗?
说到底,还是一种嫉妒心的狭窄。
“调查组我有什么看法?”
组长的看法就代表调查组的看法。
“印象不错。组长经常说,你工作踏实,像张建中这样的人,就是应该在你手下做事,如果,还老李和书记捧着,迟早会把他害了。”
“这是组长说的?”
“大概意思吧!”
虽然,谈的是张建中,却代表了组长的态度,至少说明,自己在这件事所起的作用。本来,这场纠纷就是因张建中而起的。
主任说:“我感觉,这话里有话。”
“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吗?”
“第一,书记和老李对边陲镇的处理不当,第二,张建中不能总让他处于一种上升之势。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应该由你县长把持大局。
县长非常愿意听这样的话,但还是假惺惺地说:“不要乱说话,不要乱说话。”
两人又一阵大笑。
这时候,组长推开虚掩的门进来。他并不认识县长,却还是问,不影响你们吧?主任忙说,不影响,不影响。县长先站起来,迎上去握手,说:“非常欢迎你来指导工作。”
组长说:“我是受命而来,都这把年纪了,也不让清静。”
“早就想过来看你了,但是,又怕会有误会。”
组长马上就猜到他是谁了,敢说这话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书记,再一个就是县长。书记他是认识的。
然而,还是不敢肯定,认错人,点错相是很尴尬的。
主任也不知道他们不认识,并没介绍,但一开口,就歪打正着,把县长的身份点明了。
“你们都喜欢喝茶,两人在一起有话题,县长对喝酒也很有心得。”
“是吗?是吗?”确定了身份,组长当自己早就认识县长,问,“你喜欢喝什么茶?”
县长谦虚地说:“我没什么研究,有什么茶喝什么茶,更多还是喝铁观音。”
“不行,不行。这年纪了,还是少喝铁观音,寒胄。这几年,我喝普洱多一些,比较平顺,适应老年人。”这么说完,忙又说,“县长还年青,我受得了。”
“年什么青啊,也是五十的行列了。”
“看不出。”组长对主任说,“一点看不出来。”
县长又补充一句,“前两个月刚过五十岁的生日。”
这句话很重要,别让组长以为自己五十七八了,这刚过五十,还有十年为人民服务的美好时光。
“我那边有点好普洱,等会叫司机送过来。”
“不用,主任这边安排得很好,什么都不缺。”
主任说:“县长的茶跟我可不是一个层次。第一,他懂茶。第二,他那珍藏都是极品。”
“也算不上极品。还能喝吧!”
组长很清楚县长的来意,似乎也
组长不是不跟任何人沟通,他就常到县人大主任办公室来坐坐,喝杯茶。主任知道他喜欢茶,也弄有好茶给他,但他说一个人喝茶没意思。虽然,主任对茶兴趣不大。
喝着茶,说着话,自然就会谈到一些调查的情况。张建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老李怎么样?县委书记到底怎么了?在组长眼里,县委书记太冒进了,都这把年纪了,还折腾什么?按班就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可以到市里二线部门任个副职,从副厅的位置上退下来。
“除非,他不这么想,不甘心进去二线部门,还想进市委或市政府领导班子。”在省里,在中央,五十多几还是小字辈。”
主任笑着说:“大家议论更多的是,他被老李灌了迷魂汤,帮他把女婿培养起来。”
“这老李也太有能耐了。”
“说起来,还是张建中的能耐大,一个三十岁不到的小年青,爬到那么高的位置。”
“有这两个人扶着,进县委县府班子也不是什么难事。”
主任试探性地问:“这个梦想应该不能实现了吧?”
他对张建中没有任何看法,只是觉得老李也太过份了,帮自己的人不是不可以,但也不能帮得那么明显,人家努力奋斗,四五十岁才混个正科,你倒好一下子把女婿推到副处长了。
当然,县委书记也够糊涂的。
“明天,我要会会张建中,看看他是不是三头六臂?”
跟张建中谈完话,又到主任这来喝茶,心里很忐忑。
“那倒是个很有朝气的年青人。”
“就是路子没走对。”
“有时候,也很难一两句话也很难说对还是不对。”
主任心儿凉一凉,想难道一次谈话就组长的看法就改变了?
“有些事做起来,可以不对,但听他那么一说,又觉得有点道理。像兴宁县,按班就部求发展的确比不过别人,的确是需要一些非常规手段,在政策还不明朗的时候,允许闯红灯的时候,就是机遇,不闯不冲,机会一纵即失。”
“如果允许,还设红灯干什么?”
组长笑了笑,说:“有些明文规定只是写在白纸上的黑字。”
这些年,确实有些乱套,规定与真正去做是另一回事,有时候,上面的文件写得清清楚楚,但突然加上一句话,各地请按本地实际执行。
本地实际是什么?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不必执行?允许自搞一套!
组长又说:“不过,这家伙还太年青,不能让他太顺,太顺会助长他的傲气,天下老子第一,这样反而不利于他的成长,年青人不经受点磨砺不行,不经受磨砺永远也不能成熟。”
这似乎是所有长辈子的心态,准确地说,是别人长辈的心态,如果是自己的晚辈,他们舍得让他栽跟头吗?
说到底,还是一种嫉妒心的狭窄。
“调查组我有什么看法?”
组长的看法就代表调查组的看法。
“印象不错。组长经常说,你工作踏实,像张建中这样的人,就是应该在你手下做事,如果,还老李和书记捧着,迟早会把他害了。”
“这是组长说的?”
“大概意思吧!”
虽然,谈的是张建中,却代表了组长的态度,至少说明,自己在这件事所起的作用。本来,这场纠纷就是因张建中而起的。
主任说:“我感觉,这话里有话。”
“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吗?”
“第一,书记和老李对边陲镇的处理不当,第二,张建中不能总让他处于一种上升之势。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应该由你县长把持大局。
县长非常愿意听这样的话,但还是假惺惺地说:“不要乱说话,不要乱说话。”
两人又一阵大笑。
这时候,组长推开虚掩的门进来。他并不认识县长,却还是问,不影响你们吧?主任忙说,不影响,不影响。县长先站起来,迎上去握手,说:“非常欢迎你来指导工作。”
组长说:“我是受命而来,都这把年纪了,也不让清静。”
“早就想过来看你了,但是,又怕会有误会。”
组长马上就猜到他是谁了,敢说这话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书记,再一个就是县长。书记他是认识的。
然而,还是不敢肯定,认错人,点错相是很尴尬的。
主任也不知道他们不认识,并没介绍,但一开口,就歪打正着,把县长的身份点明了。
“你们都喜欢喝茶,两人在一起有话题,县长对喝酒也很有心得。”
“是吗?是吗?”确定了身份,组长当自己早就认识县长,问,“你喜欢喝什么茶?”
县长谦虚地说:“我没什么研究,有什么茶喝什么茶,更多还是喝铁观音。”
“不行,不行。这年纪了,还是少喝铁观音,寒胄。这几年,我喝普洱多一些,比较平顺,适应老年人。”这么说完,忙又说,“县长还年青,我受得了。”
“年什么青啊,也是五十的行列了。”
“看不出。”组长对主任说,“一点看不出来。”
县长又补充一句,“前两个月刚过五十岁的生日。”
这句话很重要,别让组长以为自己五十七八了,这刚过五十,还有十年为人民服务的美好时光。
“我那边有点好普洱,等会叫司机送过来。”
“不用,主任这边安排得很好,什么都不缺。”
主任说:“县长的茶跟我可不是一个层次。第一,他懂茶。第二,他那珍藏都是极品。”
“也算不上极品。还能喝吧!”
组长很清楚县长的来意,似乎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