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梼杌法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东方青帝青灵始老天君,头戴青精玉冠,衣九气青羽衣。  

上导九天之和气,下引九泉之流芳,养二仪以长存,护阴阳以永昌。  

灵青自论道结束之后便一心凝炼青气元灵,以勾勒青帝真形。  

然炼五帝真形耗神耗力,更甚于五灵兽。  

一连十余日,他连个衣角都没炼出来。  

不过他也不着急。  

这一日春风回暖,他离了宝箓宫在东京城内闲游散心。  

先前同蔡京接触过后,他已经将宣赞也勾入梦界之中了。  

如此就只剩下天魁星宋江还未来了。  

这段时日他也不光只是一心的扑在神霄派和修炼之上。  

梦界之中的讲法、炼法一直也没停止。  

此时基本上所有的罡煞星主都已经凝练了魔魂,正在开始将魔魂炼作法相。  

而且除了孙二娘、林冲、鲁智深几人外,也有更多的罡煞星主炼成了法相,证就人仙。  

其中卢俊义不愧是天罡星降世,他修炼的时间不长,但此时已经后来居上。  

不仅法相凝实,就连星光法宝与神府也基本上已经凝实。  

可以说,他此时的修为已经相当于开辟神府的境界了。  

其余的像是林冲、徐宁、朱仝、雷横、鲁智深等先一批参悟魔气的,也早已将法宝凝练了。  

相当于温养五脏了。  

到底是星君转世,重修起来就是快。  

灵青正查看间,忽的发现天伤星魔光乍现,顷刻间扶摇直上,凝成了自身魔魂法相。  

武松虽为天罡星数,但他进入梦界较晚,先是参悟法门,再开始修炼。  

一直以来虽然进步神速,但却还未将魔魂炼作法相。  

此时突然出现这种变故,这让他有些好奇。  

灵青通过梦界烙印看去,发现他正一刀将一个袒胸露乳的妇人胸脯割开,取出心肝五脏供养在一张灵桌上。  

那灵桌上供的正是武大郎的牌位。  

武松又一刀将那妇人的头割下,用被子包了,将刀擦了擦,收在鞘中。  

冲着屋里些几人道:“有劳高邻,甚是休怪。  

且请众位楼上少坐,待武二便来。”  

随后让两个随从将屋里的几人请至楼上,自己则提着人头、腰刀便出了门。  

“原来已经到了这时候了么?”灵青看着眼前的景象喃喃道。  

看了一遍他才发现,武松早已从沧州柴进府上回乡了。  

去年时,灵青将他勾入梦界之中,与他讲授魔气之道。  

他在平日里锻炼拳脚功夫时,发现会不时的闪过一些奇思妙想后,便也顾不得在柴进庄上受气了。  

只是想着借着庄上免费的吃食修炼功夫。  

不知不觉的,匆匆到了九月份。  

宋江因杀了阎婆惜,而和宋清兄弟二人逃到柴进庄上。  

正遇着了打算回乡的武松。  

武松因仰慕宋江之名,又在柴进庄上留了一段时间。  

宋江见武松生的一表人才,又十分敬仰自己,心中也十分欢喜。  

给他做了身新衣服,每日里带挈他一处饮酒相陪。  

可谓亲厚有加,就连自家亲兄弟宋清都比不得。  

同时也言传身教之下,令他改了之前吃酒闹事的性子,教会了他如何的接人待物。  

令得武松确实对宋江大为感恩。  

一直过了十余日,武松想念在家的哥哥,便依依不舍的拜别了宋江要回老家。  

宋江对于武松也十分不舍,送了又送,一直松了十里远,踩在一处酒馆与他拜别了。  

武松感念他情深,拜做了义兄。  

拜别宋江之后,武松一路往清河县赶去。  

在路过阳谷县时,醉酒打死了一头吃人的虎妖,被县令赏赐千贯铜钱。  

此时一两银子合两贯铜钱,这千贯也就相当于四五百两银子了。  

武松平日里生活贫苦,哪里见过这许多的银子?  

若是放在往常,怕不是当场就乐开了花。  

但自从见了宋江的手段之后,他才名为何为仗义、何为义气。  

宋江哥哥又是如何令得及时雨的大名,广为流传的。  

他耳濡目染的也学了三分。  

当下他将所有赏银分给了,那些被逼前去猎虎的猎户。  

阳谷县令见他如此义气,便请他做了县里的步兵都头。  

这职位与朱仝、雷横也是一般了。  

都头虽为吏,但到底也是端了公家的饭碗,手底下管着少则数十号、多则百余号人呢。  

此时的武松刚打了虎妖扬了威名,又被县令恩宠赏赐了铁饭碗,可谓是春风得意。  

也正是此时,又见到了从清河县搬到阳谷县的嫡亲哥哥武大郎。  

两人自小没了爹娘,是武大郎又当爹又当妈的将他拉扯大。  

他当初就是醉酒打伤了人,然后丢下哥哥一个人跑了,自此心中一直过意不去。  

今日见了自然十分亲近。  

只是偏偏天不教好人活命,武大郎取了个貌美如花的娘子,却也是个风流孽种。  

先是勾引他不成,又与县里的西门庆西门大官人私通,暗中害死了武大郎。  

当时的武松并不在县里,而是来东京城为县令送礼来了。  

他来东京时,全国上下正在为神霄派立教做下普天大醮的科仪。  

灵青当时也在法坛上用心,因此也没有在意。  

如今大教已立,作罢了科仪,解了法坛,他又同众人论道修炼了几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