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十年筑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过灵青感受了一下,好像体魄有些不够强,无法将这股力量完全的发挥出来。  

毕竟那九牛二虎之力之增幅了力量,却没有增幅体质。  

他的体质仍旧只有道基特性的四倍增幅。  

不过在体质承受范围内,配合恢复体力的特性。  

只要他心力能够禁得住,就足以使得他像个永动机似的不停战斗了。  

而德鲁伊的变体职业,自然寻道者,为他提供了两个新的职业技能。  

让他对于周围自然变化的感知,更加的清晰深刻。  

但也带来了一个坏处,那就是想要提升德鲁伊的等级就要花费三倍的经验。  

自从他入了上清宫始,就一直没有提升过德鲁伊的职业等级,现在仍旧是3级。  

原本提升到4级需要4000经验,而现在则需要1.2万。  

不过倒也有好有坏,自然求道者职业会在4、8、12、16、20级时再额外提供一个职业技能。  

再次升级的时候除了原本德鲁伊的职业技能外,还等额外获得自然求道者的职业技能。  

当然如果中途再次转职的话,那就只能按照新职业来算了。  

由于他以灵宝符箓为主,统合了包含先天一炁真经、拘灵化神法和德鲁伊传承。  

不仅使得德鲁伊的职业产生了变化。  

也使得面板信息发生了一些调整。  

首先职业变成了德鲁伊—自然求道者Lv3,而后原本有了数千点的自然原力变成了先天元气(法力)。  

这一点元气就相当于之前近100点的原力。  

紧接着个人属性将六种主属性划分为精气神三组。  

“精:体质19,力量19  

气:感知18,敏捷15  

神:智力15,魅力15”  

前三种属性代表了精气神的本质,后三种代表了精气神的外相、表现方式。  

灵青有种感觉,哪怕他不想办法将体质和力量提升至20点超凡,当他筑基成功后,也会自然而然的提升。  

然而,别看这筑基的第一步,灵青仅花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成了。  

看起来十分迅速,看似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筑基成功。  

但实则不然,仅仅筑就这都坛就耗尽了他的底蕴。  

接下来想要将其余三百六十四座分坛一一筑就,却没有这么快了。  

不过这筑基本就是水磨的功夫,灵青也不急。  

毕竟光是温养元精、脱胎换骨他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更何况他这加强版的灵符玄坛道基呢。  

本来这灵符玄坛虽也分三层法坛,但却是:  

下坛方象承精元符箓,中坛五角承炁元符箓,上坛浑圆承神元符箓。  

现在被他改成了下坛承德鲁伊之道,中坛承拘灵化神之道,上坛承先天一炁之道。  

这可足足繁杂强大了百倍不止,当然也困难逡巡了百倍有余。  

灵青的打算是花费十年的功夫来筑基,彻底将这承道的玄坛夯垒结实。  

若是成功的话,日后一飞冲天,得道升仙。  

甚至成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混元大罗之境也不是不可能的。  

由于灵青为了铸就这大道玄坛,现在已经将自身积攒的底蕴全部耗光了。  

就这还没将都坛打磨完整。  

不说别的,就说这承载德鲁伊之道的下坛,共分四面。  

除了代表自然之道的那一面已经点亮了之外,其余三道仍旧灰蒙蒙的一片。  

只有一些已经学习过的相关法术在上面闪着点点莹光。  

接下来他就需要想办法将其他三支德鲁伊传承全部开启,然后将德鲁伊的等级提升至和生命等级持平。  

与此同时也要通过通天箓将德鲁伊的法术,一一以符水之术化作相应的符箓种子。  

这样才能说得上将德鲁伊传承彻底的化入了先天一炁之中。  

到时他就将立道根于先天一炁,化德鲁伊传承为法。  

如此一来,日后以此法别开一道也不是不可能。  

拘灵化神法同样如此,以符水之法将拘纳而来的天地精灵化作符箓种子。  

这也是他选择符水之术和灵符玄坛道基的最根本的目的。  

灵青踏着夕阳的余晖,刚走到家门口,就见到宏业大伯正叼着根烟在门口等他。  

“大爷。”  

“走吧,家吃饭去。”  

大伯将烟头扔在地上踩灭后说道。  

说罢,就带头向前走去,路上却一句也不发。  

灵青自然明白是因为什么,微微一笑也跟在后面。  

不一会到了大伯家后,就见大爷爷、二水叔,还有几位爷爷、叔伯、兄弟都在。  

就连一直呆在县城的,大伯的长子灵忠都带着孩子回来了。  

这可以说,灵家能够当家做主,说得上话的,能来的都来了。  

桌子上更是摆了满满一桌子菜。  

“大青,回来了。”  

“大青,快来,来这坐。”  

“大青…”  

大家在看到他的时候,纷纷招呼道。  

灵忠更是起身伸手来拉他,灵青也没挣扎,任由他拉着坐在桌子上。  

然后和在座的长辈一一打招呼。  

人都齐了就等着他了,二话也没说,先是倒了一杯酒,一起举杯,算是欢迎他回家。  

然后开始吃菜、喝酒、聊家常,问问灵青之前都在干什么工作。  

“咚”  

当吃喝的差不多了之后,灵青就见大爷爷将酒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