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4章,开刀(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沈澄年低着头。无法回答。  

他自己也觉得很丢脸。但是,现实就是如此。  

虽然,他是黄埔生,又是浙江人,可是,面对黔军的底子,确实难以为继。  

“你别做这个师长了!”  

“我…”  

沈澄年垂头丧气。  

其他人都是然后沉默。  

好家伙,张庸上来就拿沈澄年开刀啊!根本不管什么嫡系不嫡系!  

“通讯参谋!”  

“到!”  

“用我的名义给统帅部发报!我请求将十八军十一师的杨伯涛调来担任第102师师长!”  

“是!”  

通讯参谋起草电报。  

张庸看过以后,前面确认。然后发出。  

卢瀚等人再次没想到,张庸那么果断。  

撤职。  

换人。  

根本不带犹豫的。  

那个十八军十一师的杨伯涛,是能人吗?  

其实,张庸也不清楚。但是,他准备给杨伯涛一个机会。希望对方不是外行。  

杨伯涛至死都埋怨黄维是个外行。希望他本人不是。  

“沈澄年!”  

“到!”  

“你继续掌管部队,等杨伯涛来交接。”  

“是。”  

“交接完毕,来汉口找我。”  

“是。”  

沈澄年规规矩矩的答应着。  

张庸默默观察。  

好感度80  

还行。  

没有反目成仇。  

没有恼羞成怒。  

估计对方不敢。  

自己带的部队确实拉胯,没什么好说的。  

“回去吧!”  

“是。”  

张庸摆摆手,回到军部。  

进入会议室。坐下。气氛又变得微妙起来。  

谁都知道,张庸这次来60军,就是要“整顿”60军的。要换军长。  

毫无疑问,这是老蒋在故意打压滇军。  

而滇军无力对抗。  

“长话短说。”张庸直言不讳,“从今天开始,卢长官不再担任60军军长。”  

沉默。  

安静。  

“从今天开始,60军由我督察。”  

沉默。  

安静。  

“我知道你们内心不爽,有什么想说的,直说吧。”  

“专员,斗胆问一句,准备安排哪位来担任军长?”  

“不安排谁。”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什么?”  

“以后,60军没有军长。”  

“这…”  

众人都没听明白。  

什么叫做以后都没有军长。一个军,怎么可能没有军长?  

难道是张庸本人要亲自兼任?  

似乎不像…  

“我再说一次,以后60军没有军长。只有副军长。”  

“那副军长…”  

“由你,安恩溥,担任副军长。”  

“我…”  

“负责全军指挥。”  

“我…”  

“怎么?你不愿意?一定要我从外面调派一个军长过来?”  

“不是…”  

安恩溥终于明白了。  

60军没有军长。他这个副军长就是军长。  

没有军长的名义。但是行使军长的权力。  

这是在最大程度上,保持60军的独立性。应该是张庸和卢长官商议达成的结果。  

还好。  

心头大石落地。  

这样的结果,还是能接受的。  

最怕就是换一个黄埔系来担任军长,甚至拆分60军。  

“专员…”  

“有话直说。我不喜欢藏藏掖掖。”  

“专员,我部的武器弹药补给…”  

“由我负责。”  

“那…”  

“你们会逐渐将法式装备替换下来,换上德式装备。”  

“那…”  

“现在先给你们补充一部分弹药。然后开赴黄冈。黄冈靠长江,有码头。可以船运补充。”  

“明白了。”  

安恩溥和高荫槐终于放心了。  

他们最怕的就是,武器弹药补充也受到限制。那就难办了。  

部队如果没有武器弹药,根本没法打啊!  

当然,要看实际效果。  

张庸安排系统送货。主要是弹药。  

60军本身的武器装备,一半是法式。一半是德式。  

出滇抗日的时候,是全法式。但是后来法式没办法补充,于是又换装部分德式。  

现在的情况是——  

182师是法式。  

183师是德式。  

102师则是汉阳造和莫辛纳甘兼而有之。  

那些莫辛纳甘的枪托,几乎都爆浆了。可能有的枪龄都已经超过三十年了。  

“跟我来吧!”  

“是。”  

一群人跟在张庸后面。  

来到外面的大路。说是大路,其实是泥路。  

有骡马队送来弹药。主要是7.92毫米毛瑟步枪弹。还有8.0毫米勒伯尔步枪子弹。  

还有一部分13.2毫米哈奇开斯重机枪子弹。这是滇军的大杀器之一。威力极强。但是因为子弹口径特殊,很难补充,所以,威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骡马队的运输能力远远无法和轮船相比,所以,只送来了五十万发毛瑟步枪弹,五十万发勒伯尔步枪子弹。还有二十万发哈奇开斯重机枪子弹。  

没有武器。  

要等船运。  

好像20毫米苏罗通机关炮什么的,船运非常方便,但是陆地运输就很麻烦。  

接收弹药。  

部署任务。  

第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