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6章,福将啊(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报告!51师攻克燕子岭!”  

“报告!90师攻克金梁顶!”  

“报告…”  

捷报频传。  

薛岳身边的参谋都不够用了。  

墙壁上的地图标志更新太快。  

在张庸打掉日寇的重武器以后,国军各部队都是进展迅速。  

原来很多啃不下来的据点,都被先后攻克。  

残存的日寇虽然拼命的负隅顽抗,终究不是国军的对手。  

原本非常疲惫的国军,由于进展顺利,居然恢复了不少士气,连续发起攻击。  

半天的时间,进展比之前几天都要大。伤亡还很小。  

“这个张少龙,来的真是时候!”  

吴奇伟感慨。  

之前的战斗,打成了僵局。  

日寇虽然是被围住了。但是始终没有办法全歼。  

现在好了,这个106师团,死定了。  

没有重武器,光一个74军,就可以对付它们。  

剩余的兵力,可以抽调出来,围歼27师团和108师团。扩大战果。  

原本消灭日寇一个师团都有些勉强。现在,他们已经憧憬三个师团。再来一次苔儿庄大捷。  

又有参谋到来。  

两人以为又是接报,都没在意。  

参谋长吴逸志注意到参谋异常,于是问道:“什么事?说。”  

“报告!张专员从前线打来电话,说日寇27师团有向瑞昌转进的迹象。他同时还说,日寇106师团和27师团的山炮,都已经被他全部摧毁。请放心攻击。”  

“哦?”  

指挥部里面的三人都是面面相觑。然后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速度好快!  

真不愧是张专员啊!  

三下五除二的,就将活儿干完了。  

才几个小时?  

就干掉了日寇两个师团的全部山炮!  

厉害!  

佩服!  

“日寇想跑。”  

“没错,想缩回去瑞昌。”  

“但是没有山炮,缩回去瑞昌又如何?”  

“它们走哪里都是死!”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判定日寇的死刑。  

没有山炮掩护,日寇只有做丧家之犬。只要是在国军的攻击范围内,都能压着打。  

又有参谋兴冲冲的赶来。  

非常兴奋的样子。  

吴逸志好奇问道:“什么事这么高兴?”  

参谋满脸激动,“58师报告,在日寇山炮阵地,发现大量银元…”  

“什么?”  

“报告!58师在日寇山炮阵地,发现大量银元。就是大洋。可能有二三十万…”  

“多少?”  

在场的人都是惊呆了。  

大洋?  

银元?  

日寇炮兵阵地?  

怎么会…  

“报告!还没完全统计完毕!估算可能有二三十万…”  

“知道了。”  

吴逸志轻轻摆手。让参谋先退出去。  

然后三个人互相对望一眼。他们的理智让他们难以置信。  

日寇炮兵阵地,居然有大洋?还那么多?  

“可能是日寇辎重联队?”  

“应该是。”  

三人最后判断,应该是日寇辎重联队被打掉了。  

可能是和炮兵大队驻扎在一起。然后辎重联队携带有大洋。被张庸团灭。  

日寇一个师团,携带二三十万大洋,倒也正常…  

忽然,又有参谋到来。  

同样是嘴角掩饰不住的兴奋。几乎要笑出来。  

“又有什么好事?”吴逸志问道。  

“报告!57师报告,在另外一个日寇炮兵阵地,又发现大量银元。”参谋朗声回答。  

略微顿了顿,又特别补充说道,“我特别问过了,和58师报告的阵地,不是同一个。一个在老虎坳附近。一个是狮子脑洞附近。”  

吴逸志:…  

薛岳:…  

吴奇伟:…  

互相对望一眼。  

都感觉怪怪的。  

理智告诉他们,这件事似乎有蹊跷。  

可是,大洋这种实物,相信也没有人会造假。因为最后要清点的。  

相信没有哪个白痴,会自掏腰包,用大洋做战利品。  

如果是几千、三两万的大洋,说不定下面的人直接就吞没了。都不报告的。  

肯定是数量太大,不敢私吞,这才报告上来。  

“知道了。”  

吴逸志摆摆手。让参谋先下去。  

沉默片刻。他拿起电话。  

“接57师!”  

“57师吗?你是余程万?”  

“余程万,我问你,你们是发现了大量银元吗?”  

“余程万,你要对你说的话负责!”  

“是在狮子脑洞附近?”  

“好,我知道了。”  

吴逸志放下话筒。  

稍等片刻,又拿起话筒。  

“接58师!”  

不久以后,通话完毕。  

吴逸志放下话筒。  

“确认了。没错。摄影师也过去了。”  

“真是意外之喜啊!部队的粮饷可以直接发下去了。”  

吴奇伟搓搓手。也是十分高兴。  

他率领的都是粤军。粮饷迟迟还没到位。  

当然理解国府的困难。可是,粮饷不到位,人心思动。  

别的就不说了。因为粮饷的问题,第4军、第63军、第65军的士气其实都不高。  

第四军以前号称铁军。北伐的时候大名鼎鼎。但是,因为拖欠粮饷,现在早就没有当年的战斗力了。  

说的尖酸刻薄一点,如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