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9章,沉睡(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宿县,火车站。  

一队队的滇军士兵迅速下车。集合。整队。  

尖锐短促的哨子声此起彼伏。各级军官清点人数。去领取战斗任务。  

他们是刚刚车运到达宿县的滇军60军。  

坐船到汉口,然后从汉口上火车。一路疾驰。两天两夜赶到徐州。  

本来是要在徐州集结的。但是蒙城前线战况紧急,于是在徐州没有停留,直接开到宿县最前线。  

“永衡兄。”  

“燕农兄。”  

廖磊到火车站迎接。  

卢长官字永衡,廖磊字燕农。两人是旧相识。  

一个桂省,一个滇省。紧挨着。经常有往来。  

“燕农兄,现在战况如何?”  

“外围的战况是挺好的。但是张少龙陷入了日寇重围。”  

“怎么回事?”  

“这小子…”  

廖磊简单的讲述了一番。  

他也没想到,张庸会搞出那么大动作。  

就带着一个不满员的骑兵旅,楞是杀入了日寇腹地,将日寇榴弹炮夺了。  

不但夺了,还敢就地利用。对着四面八方的日寇猛轰。  

结果,一下子招惹日寇两个师团。  

那是两个师团啊!  

张庸身边就两千人。可能还不到。  

日寇两个师团压上去,就算他是铜豌豆,估计也粉碎了。  

“他…”  

“还活着。”  

“我的任务?”  

“沿着铁路线,向南猛攻。”  

“好。”  

卢长官没有犹豫。立刻下令部队投入战斗。  

随后,罗奇的95师也投入战斗。  

同时,廖磊也投入了21集团军最后一个师。师长周元。  

何柱国指挥的骑二军,也从蒙城出发。从外围袭扰敌人。防止日寇骑兵袭扰。  

差不多五个师的兵力向南突击。  

战火顿时爆燃。  

滇军60军和罗奇95师,都是生力军。  

他们迅速消灭外围的日寇,沿着铁路线,一路向南威压。  

日寇十三师团顿时感觉压力满满。  

“八嘎!”  

荻洲立兵眉头紧皱。  

那个该死的张庸,仗着有榴弹炮保护,居然死战不退。  

如果是换了其他人,肯定是将榴弹炮炸毁了,然后突围。这才是正常的做法。毕竟毁炮目的已经达到。  

偏偏张庸这个王八蛋,极其贪心,居然不舍得毁炮。居然还利用榴弹炮和日军拼命。  

结果,日军反而是被整不会了。连续进攻都没有凑效。自身还付出极其惨重的伤亡。  

荻洲立兵非常不爽。  

感觉自己是在给第六师团擦屁股。吃力不讨好。  

它暗中和自己的老上司、老学长西尾寿造联系,询问意见,西尾寿造暗示它慎重。  

言下之意,就是不要那么积极。白给人干活。  

还有更郁闷的一件事。  

就是第十三师团没有配备重加农炮。  

十三师团配备的也是榴弹炮。和被张庸缴获的是同一款。  

换言之,就是它荻洲立兵即使将重炮兵联队拉上去,和张庸对轰,可能也占不到便宜。  

反而有可能导致自身也损失部分榴弹炮。这是它不愿意看到的。  

那是第六师团的锅,凭什么让十三师团来背?它又不是大傻春。  

“报告!”  

一名参谋急匆匆赶来。  

神色怪异。欲言又止。  

师团参谋长挥挥手。让其他人先退开。  

“什么事?”  

“刚刚接到消息,第六师团发生事变,宇都宫旅团长,还有吉野联队长,都被刺杀了。”  

“刺杀?什么意思?”  

“说是被一个中尉杀死了。然后中尉也被打死了。”  

“纳尼?”  

荻洲立兵脑海迅速冒出三个字——下克上。  

该死。不会是第六师团发生兵变了吧?下级军官将旅团长和联队长都刺杀了?  

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  

之前爆发二二六事变的第一师团…  

战场残酷。很多人都会失去理智。  

尤其是在遭受败仗的情况下。可能根本控制不住局势。  

第六师团连续遭受损失,谷寿夫被解职,接替指挥的宇都宫二郎压力山大,胡乱杀人。  

结果就是下面的军官爆发了。直接要了它的命。  

都是血的教训啊!  

所以,它荻洲立兵必须小心在意。  

千万不能重蹈谷寿夫的覆辙。最后死得不明不白的。  

“参谋长。”  

“在。”  

“向派遣军司令部报告。然后逐渐脱离战斗吧。”  

“系!”  

参谋长立刻心领神会。  

那个张庸,我们十三师团不管了。  

谁爱管谁管。  

我们现在遭受到来自北面的大量华夏军队的围攻。我们只能顾自己。  

你们第六师团自己惹的祸,自己想办法解决。  

于是,日寇逐渐脱离。  

“咦?”  

“不打了?”  

张庸自然很快就察觉到了。  

雷达地图显示范围内,红点的数量越来越少。  

最终,红点全部消失。战场顿时安静下来了。  

疑惑。  

不解。  

怎么回事?  

日寇是在谋划更大的阴谋吗?  

欲擒故纵?  

脑海闪过无数的念头。但是全部不得要领。  

潜意识告诉他,包围圈外面可能是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日寇才会暂时停止进攻。  

嗯,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