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0章,滇军(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哦?什么礼物?”  

“那二十八门榴弹炮,全部归你了。”  

“什么?”  

卢长官一愣。又惊又喜。  

二十八门榴弹炮?归自己?归滇军?怎么可能?  

那可是二十八门榴弹炮啊!  

那可是黄埔嫡系都没有的105毫米榴弹炮啊!  

之前国府从德国进口的105毫米榴弹炮,都已经丧失殆尽。十不存一。  

“来人!”  

“到!”  

“给我弄个板凳来。”  

“是。”  

有战士搬来板凳。  

张庸拿出信纸和钢笔。唰唰唰笔走龙蛇。  

口说无凭。  

白纸黑字。  

没错,我张庸做事就是这么光明磊落。  

我就是将这二十八门榴弹炮交给滇军60军处理了。有我亲笔书写的命令。  

你们谁要是眼红,谁要是不服,可以来找我。  

或者背后和滇军交易。  

杜聿明炮轰五华山,做事非常不地道,现在自己帮滇军一把,算是卖个人情。  

什么?  

老蒋可能不高兴?  

呵呵,他不会的。  

轻重缓急,他还是分得清的。  

既然是我张庸白纸黑字写清楚的,他老蒋肯定得承认。  

否则,我张庸的忠诚度就下降了哦。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而且,你也可以理解成我这是小小的“报复”。  

统帅部公开撤我的职,那我胳膊肘往外拐,很合理吧?我张庸也是有脾气的。  

为了讨好苏联人,居然撤我的职!  

我不说话,但是不代表我不生气。  

我记仇。  

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我都拿小本本记着。应景的时候就搬出来。  

“这好像不妥当…”  

“谁要是不乐意,让他来找我!”  

张庸直言不讳。  

谁敢来找自己?  

呵呵。  

来啊!  

将信纸交给卢长官。  

卢长官沉默片刻,最终双手接过。  

神情严肃。  

这二十八门榴弹炮,固然是强大的战斗力,但是…  

想要真正利用起来,也不容易啊!  

最怕日寇飞机…  

“卢长官,未来三个月,日寇飞机应该都不会出动的。”  

“什么?”  

“我说应该。但是不一定。”  

“那就好。”  

卢长官顿时放心了。  

张庸既然说出这样的话,说明是有把握的。  

既然没有日寇飞机的威胁,榴弹炮面临的危险,就去掉了至少一大半。  

这样一来,榴弹炮能够发挥的作用就多了去了。  

“谢谢。”卢长官主动伸手。  

“不用。”张庸和对手握手。  

一切都在不言中。  

接下来,就是滇军60军的表演时刻了。  

无论是向南还是向北,60军都会成为第五战区最重要的战斗力之一。  

如果自己真的围住了日寇三个师团,那么,第60军肯定是要投入主攻的。到时候,战况可能非常惨烈。  

必须集中精锐。  

不要鱼腩凑数。  

你激活共和国之辉你获得一些馈赠忽然,系统消息传来。  

张庸:???  

什么意思?  

共和国之辉?激活?  

等等…  

好像没有黄点。  

自己也没有支援红党武器弹药啊!  

是滇军60军。  

这支军队,以后会改编成PLA,番号改称50军。  

然后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打出了自己的名号。  

急忙查看。  

结果什么都没发现。  

好像没有任何异常?  

皱眉。  

馈赠到底是什么?  

系统又卖关子…  

算了。不管了。给啥就是啥。  

挥挥手。  

让其他人全部退开。  

他有一些话,需要和卢长官单独说。  

“少龙,你说吧。”  

“卢长官,你应该知道C计划了吧?”  

“知道了大概。”  

“这个计划,本来就是只有大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明白了。成功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引诱日寇进入埋伏圈不难。难的是要将日寇全部消灭。”  

“是的。”  

“卢长官,我提前和你打个招呼,如果真的围住了日寇三个师团,你们60军,是肯定要参与主攻的。请做好心理准备。”  

“龙长官和我都做好准备了。”  

“我还能指挥68、69两个军,还有桂系的第7军和48军,加上你们60军,大约十五万人左右,将是围攻的主力。”  

“委座可能会投入汤恩伯军团。”  

“他…”  

张庸摇摇头。  

停顿片刻。又摇摇头。  

“他不会死战。”  

这是张庸对汤恩伯的评价。  

并不是说汤恩伯不愿意参与。是不会死战到底。  

如果伤亡太大,汤恩伯肯定会退缩的。要汤恩伯豁出去,他是做不到的。  

但是,围攻日寇三个师团,前提就是有豁出去的勇气。  

必须做好自身也全部打光的准备。  

日寇绝对不是泥捏的。  

尤其是在困境之下。日寇的战斗力也是非常顽强的。  

后期的日寇在硫磺岛、冲绳这些孤岛上,都能顽强的坚持那么久,何况是前期的日寇精锐。  

三个日寇师团,还全部都是精锐。总兵力超过六万人。  

说真的,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