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大满贯(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色渐亮。  

风停了。雪止了。  

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白云。  

晴空。白云。对于普通人,美好的一天即将开始。  

可是,对于国府空军来说,天气越好,压力越大。  

谁知道敌机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会在哪里出现?  

“我讨厌这样的天气。”杨丽初从外面回来。  

晴天。白云朵朵。  

机场部署的瞭望哨很难发现敌机。  

在没有雷达的年代,观察敌机的方式都是非常原始的。  

就是在机场的各个不同方向,安排观察哨。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大海捞针。寻觅敌机。  

也不能说完全没用。  

有时候运气好,的确能捕捉到。  

比如说,日机空袭昆明机场,路过贵州就被发现了。  

然后驻守昆明的陈纳德飞虎队,早早做好准备,关门打狗,瓮中捉鳖,痛击日机。  

但是,这样的几率实在太小。  

估计被捕捉到的敌机,连10都没有。  

尤其是那些单人单机,或者一两架飞机出来侦察的。  

无论是什么样的战场上空,都有大量这样的空中幽灵出现,来无影去无踪。  

在没有雷达的年代,这些幽灵,根本不会被发现。  

“我自己上天溜达溜达。”  

张庸起床。  

洗漱。  

吃早餐。  

然后起飞。  

单人单机。  

没有挂弹。  

寇可往,我亦可往。  

如果不是无法离开机场太远,他会选择主动出击。  

但凡有战斗机的航程稍微远一点…  

苏联人那个轰炸机大队,迟迟没来。  

要是来了,直接带着他们去轰炸日寇机场。来一波狠的。  

起飞。  

航向160。向抚州方向飞行。  

慢悠悠的飞…  

飞啊飞…  

空指部地图边缘,出现红色飞机标记。  

果然,日寇飞机来了。  

来的好早。  

迫不及待。  

继续慢悠悠的飞啊飞。  

很快,红色飞机标记增加到二十四个。  

好家伙,两个大队啊!  

来者不善。  

查看标记。  

发现都是九六式舰载机。  

没有九六陆攻。  

估计日寇是想要强行空战,消灭国府空军的有生力量。  

这些九六式舰载机的空战能力很强。哪怕是遭遇到BA65,也是占据优势的。  

单纯论飞机性能,可能胜出10左右。但是加上飞行员的技术,就胜出90。  

日寇海军马鹿的航空兵技术,要比陆军马鹿强很多。  

左转。  

盘旋。  

靠近南昌机场。  

进入无线电的通讯范围。  

“塔台,塔台!”  

“塔台收到,请讲。”  

“福州方向发现敌机二十四架。都是九六式舰载机。”  

张庸报告情况。  

早就严阵以待的章平等人,立刻部署。  

整个机场,所有的飞机,都已经全部准备就绪,随时都可以起飞。  

但是,目前还不行。需要将敌机放近机场。  

战场范围,还是选择在进贤县的上空。有利于己方战机发挥。  

即使受伤,也有机会安全返航。  

张庸继续慢悠悠的在空中巡航。  

不着急。  

有足够的时间迎敌。  

太早起飞,也是浪费汽油。还容易焦虑。  

忽然,空指部地图显示,马鞍山、芜湖方向,也出现了大量的敌机标志。  

数量挺多。足足有三十六架。  

日寇是约好的?  

这边,松山机场起飞,攻击南昌机场。  

那边,金陵机场起飞,攻击汉口机场?  

双管齐下?  

同时攻击两个机场,让国府空军顾此失彼,无暇他顾?  

但是隐隐间又感觉奇怪。  

日寇如果是攻击汉口机场,为什么会飞芜湖、马鞍山上空?  

走直线的话,应该是走江北啊!  

查看敌机标志。  

发现都是九七式战斗机。是隶属于日寇陆军马鹿的。  

而出现在福州上空的九七式舰载机,则是隶属于日寇海军马鹿的。  

什么时候开始,日寇陆军马鹿和海军马鹿,居然这么配合无间了?  

左转。  

盘旋。  

进入无线电范围。  

“塔台,塔台!”  

“塔台收到,请讲!”  

“芜湖、马鞍山上空,发现敌机三十六架,向西飞来。”  

“塔台收到!”  

“通知汉口机场做好准备。”  

“是!”  

章平等人立刻忙碌起来。  

无线电通讯的距离非常有限。张庸无法直接和汉口机场通讯。  

南昌机场的塔台不但需要转发张庸给南昌机场的指令。还需要转发张庸给汉口机场的信息。  

消息到达汉口机场。整个汉口机场顿时高度紧张。  

要命!  

三十六架敌机啊!  

这是非常庞大的编队啊!综合战力非常强。  

而且,这仅仅是敌机出发时的编队。在到达汉口机场附近以后,一定会重新编队的。  

不可能三十六架敌机全部拥挤到一起。一定会分开的。  

可能会分成好几个编队。然后从各个不同方向发起攻击。多波次、多角度的攻击。  

在所难免的,每个人的心头,都笼罩着厚厚的阴影。  

甚至,连侍从室也知道了。  

三十六架敌机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