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章,跳伞(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前后不到十分钟。  

真的。从起飞到投弹,才五分钟。  

返航。  

降落。  

然后继续挂弹。  

燃油不需要补充。还剩很多。  

纯粹是在家门口的战斗。只要起飞就能摧毁目标。  

“快!”  

“快!”  

所有人都是疯狂起来。  

那边,日寇的地面攻击非常疯狂。  

这边,张庸的空中攻击也是疯了。  

“好!”  

挂弹完毕。  

立刻起飞。  

油门直接推到底。  

感觉发动机轰鸣的想要爆炸。  

大仰角。  

旱地拔葱。  

直入千米高空。  

懒得继续爬升了。  

翻转。  

平飞。  

到达日寇榴弹炮阵地上空。  

此时此刻,日寇榴弹炮阵地是一片混乱。日寇不知所措。  

来自空中的攻击。还是夜间。这让它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反击。也不知道如何躲避。  

急急忙忙的下令转移阵地。以免继续被轰炸。  

于是,汽车到场,准备牵引榴弹炮。所有日寇炮兵都是忙作一团。  

“很好!”  

张庸嘴角冷笑。  

日寇榴弹炮、汽车、炮兵,全部聚集到一起。  

简直就是故意让自己一锅端。  

既然如此…  

果断俯冲。  

然后投弹。  

沉重的航弹落下,在日寇中间炸开。  

顷刻之间,爆炸比白天的太阳还亮。  

方圆一百多米,所有的日寇,还有汽车,都是被直接炸碎。  

那些沉甸甸的榴弹炮,也是被爆炸的气浪推的歪斜在地上。  

爆炸过后,留下半径上百米的空白区域。  

九六式榴弹炮摧毁:6/32  

又摧毁两门。  

有点可惜。  

还以为能扩大战果呢。  

但是,无所谓了。反正距离近,回头又来。  

现在,还有一枚航弹。  

俯冲。  

投弹。  

日寇榴弹炮再次遭受轰炸。  

很好。又摧毁两门。  

一枚航弹,换两门150毫米榴弹炮。值得。  

返航。  

降落。  

重新挂弹。  

一堆人拼命努力。很快搞定。  

起飞。  

发现地面有动静。  

有日寇炮兵正在向光华门前进。  

判断日寇是要使用炮火支援盐仓桥方向的战斗。  

查看。  

发现是日寇的105毫米重加农炮。  

没有一个联队。只有十二门。应该是一个大队。都是用汽车牵引的。  

行。就是你们了。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热烈欢迎。  

俯冲。  

扫射。  

顺着公路一路扫射。  

地面上的日寇顿时一片狼藉。  

子弹将日寇的炮兵车队打的七零八碎,惨不忍睹。  

很多狂热的日寇当场被撕裂成碎块。  

然而,这才是刚刚开始。  

俯冲。  

投弹。  

剧烈的爆炸,几乎升腾起一朵蘑菇云。  

爆炸产生的亮光,甚至能够看到中山码头的位置。那边人头涌涌。  

重加农炮摧毁:3/12  

不错。  

居然摧毁三门!  

再来!  

翻转。  

俯冲。  

投弹。  

拉升。  

感觉地面好像有什么东西掠过。  

依稀间,觉察到机翼好像被打中了。可能是日寇的机枪子弹?  

俯冲完毕,拉升,这个高度是很低的。往往只有两三百米。日寇的地面火力,重机枪,能打到。  

幸好没事。  

机翼被打穿几个洞,无大碍。  

背后传来剧烈的爆炸声。  

天空再次被照亮。  

飞机完全处在光芒当中。  

“飞机!”  

“飞机!”  

地面上的日寇发出歇斯底里的吼叫。  

它们在爆炸的火光中,清晰的看到了,在夜空当中,一架战斗机正在翱翔。  

该死的!  

是华夏人的飞机!  

是他们在夜间发动了袭击!  

要命…  

华夏人是怎么做到的?  

怎么可能在夜间,利用飞机发动准确的袭击?  

大日本帝国的航空兵都做不到啊!  

可恶,怎么会这样…  

“八嘎!”  

“快!撤退!撤退!”  

“快!”  

日寇慌不择路。  

生怕华夏人的飞机再次到来。  

忙不迭的往回撤。想要寻找地方躲避。同时报告上司。  

报告最后一路来到朝香宫鸠彦王这里。  

“纳尼?怎么可能?”  

“不要妖言惑众…”  

“八嘎!”  

朝香宫鸠彦王一开始是不愿意相信的。  

上海龙华机场被袭击,它还没收到消息。还没有人告诉它。  

那边挨炸的是海军马鹿的飞机,当然不可能告诉陆军马鹿。  

于是…  

它完全想不通。  

怎么可能有人夜间出动飞机轰炸?  

谁敢夜间航行?  

对方是疯了吗?  

然而,来自多方面的情报很快证实。  

不但是105毫米重加农炮遭遇袭击,还有150毫米榴弹炮也遭遇了空袭。  

前线部队的日寇信誓旦旦的表示,它们的确是亲眼目睹了飞机就在空中。  

还可以百分百肯定,那是华夏人的飞机。  

“进攻!”  

“进攻!”  

朝香宫鸠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