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游老爷(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回到南苑机场。  

发现这里的气氛相当的紧张。  

原本是没有太多的沙袋工事的,现在堆垒的到处都是。  

防空洞也开始启用了。  

因为是夏天,雨水多,防空洞都很潮湿。  

又闷热。根本呆不住。  

到处都是对天瞭望哨。  

如果发现日寇飞机,会立刻鸣枪示警。  

降落下来的运输机都飞走了。  

包括张庸的专机。  

留在南苑机场不安全。因为没有战斗机护航。  

DC3运输机本身是没有武装的。遇到日寇的战斗机。只有被宰杀的份。  

油料已经全部搬入了地下防空洞。  

这给加油带来了一定的麻烦。需要的时间更多。  

进入指挥部。  

通讯参谋看到他,立刻跑步上来。  

立正。  

“报告专员,空筹部电报!”  

“给我。”  

张庸伸手接过文件夹。  

打开。  

是空筹部转给他的电报。原封不动。  

电报是二十九军发给空筹部的。请空筹部不要派遣飞机前来参战,以免刺激事态升级。  

皱眉。  

这就意味着,BA65战斗机无法到来了。  

如果强行到来,必然会被二十九军推卸责任。指责是金陵那边擅自行动,导致局势失控。  

现在就是互相推诿,互相埋怨的时候。  

在果党这边,争功、推诿,乃是常态。  

“刺激事态升级?”  

“都这个时候了,还担心事态升级?”  

感觉很荒唐。  

真的。  

都已经大打出手了。  

日寇都已经对宛平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了。  

居然还担心刺激事态升级?  

不知道二十九军高层的脑回路到底是怎么想的。  

难道他们觉得,还可以继续退让,继续媾和,然后和日寇和平相处?真是天大的笑话。  

烦躁。  

直接将电报撕了。  

看到这样的电报,只会生气。影响心情。  

“还有侍从室的电报。”  

“哦。”  

张庸伸手接过。  

侍从室的电报只有四个字:  

见机行事。  

看了好久。若有所思。  

这四个字,含义丰富。  

无论怎么解释,似乎都可以。  

现在金陵那边对北平的控制能力非常有限,对这边的情况也不了解,好像除了见机行事之外,也没办法给出其他的指导意见了。反而是他张庸给出的第一手情报最可靠。昨晚,就是他张庸直接面对日寇的进攻。  

“还有67军发来的。”  

“哦。”  

张庸伸手接过。  

这封电报就比较长。有近百字。  

主要是汇报了67军到达苏州的一些基本情况。算是汇报。  

虽然张庸不在苏州。但是,名义上,他还是主管67军的。67军有什么事,他有权知道。  

67军带着三个师到达苏州以后,进行的都是日常训练。并没有阵地攻防、运动战内容。  

显然,上面觉得,肯定用不到67军的。  

第一梯队都是清一色的德械师。五个。有五万多人。  

第二梯队也有三个师。有三万多人。  

这两个梯队加起来,已经有八万人。兵力可以说是非常充足。  

日寇的海军陆战队,哪怕是有一万人,那也是八打一。上面肯定觉得,这样的兵力已经足够了。  

甚至是绰绰有余。可能第二梯队都用不上。  

那第三梯队就没有必要搞的动静那么大,浪费时间和精力。  

“回电。”  

“是。”  

“命令67军做好战斗准备。随时投入战斗。”  

“是。”  

通讯参谋答应着。又拿出第三份电报。  

是67军骑兵旅发来的。  

同样是报告一些基本情况。但这都是表面。  

其实是得知昨晚日寇大举进攻宛平,所以向他张庸打探消息,请求指示。  

“命令他们做好战斗准备。随时投入战斗。”  

“是。”  

通讯参谋答应着。又拿出第四份电报。  

张庸:…  

我这么受欢迎的吗?  

好吧,好像是挺多事情的。这次是230师的。  

龙慕韩已经在重庆接管230师。230师也得到一船军火补充。轻武器基本配备到位。  

但是依然缺乏75毫米野战炮。缺乏防空武器。  

没办法,系统没有。  

“回电。命令230师做好顺江而下的准备。随时增援前线。”  

“是。”  

通讯参谋转身去了。  

张庸终于是松了一口气。没有电报了。  

好家伙,昨晚的动静好大。  

估计所有军队高层都知道了。国府应该会通报。  

事实证明,这就是八年全面抗战的开始。接下来的时间,华夏将会大变样。  

打哈欠。  

好困。  

昨晚一夜没睡。  

不行了,撑不住了。正好没事,睡一觉。  

找了个相对阴凉的防空洞,直接躺尸。的确很困,躺下去才一会儿就睡着了。  

做梦…  

很奇怪的感觉…  

明明知道自己的做梦。但是没醒来。  

一会儿梦到抗战胜利,直接开着飞机,带着先遣队,到处接收城市。  

第一个进入金陵…  

第一个进入北平…  

第一个进入上海…  

抓汉奸。抓战犯。乱七八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