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凌烟阁(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1111章,凌烟阁准备抓捕。  

忽然,又有一个红点出现。  

这个红点是从南面来的。有标志。查看。是汪继昌。  

居然是他?  

他在这个时候出现?  

非奸即盗。  

看看时间。凌晨四点多。  

实锤了。这个时候出现,绝对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于是打手势。继续潜伏。  

果然,目标日谍上岸以后,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找地方坐下来,等人。  

随后不久,汪继昌单独开车到来了。来到岸边。停下。站在宽敞空地。  

目标日谍看到汪继昌,又看看四周。然后装作四处游荡的样子,靠近汪继昌。两人似乎对上了暗号。然后上车。  

没有带那些随从。目标日谍是单独上车的。  

所有的黄金标志、武器标志、电台标志,都在他的随从那里。  

张庸怀疑那些随从可能是临时雇佣来的。根本不知情。他们担着的货物,好像是盐包?  

继续观察。  

汪继昌和日谍在轿车里面商谈。  

大约五分钟以后,汽车开始缓缓启动。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来到偏僻处。  

张庸:???  

这是什么情况?  

他们两个为什么要躲在暗处?  

看看四周。  

好像对方是故意让自己动手?  

那个偏僻的地方,恰好是视线的死角。码头那边的人看不到。  

古怪…  

打手势。准备行动。  

结果,更加古怪的一幕出现了。  

轿车忽然摇晃起来。车灯乱闪。  

在车灯闪烁的瞬间,张庸看到,汪继昌似乎和日谍打起来了。  

惊讶。  

打起来?在车内?  

不是。什么情况?怎么就打起来了?  

按理说,你们不是应该对上暗号,然后就相亲相爱,远走高飞吗?  

怎么就互相干起来了?好像还十分劲爆?  

打手势。静悄悄的靠近。  

车内两人扭打的很凶。但是没有动用武器。  

汪继昌身上有武器标志。是一把勃朗宁935手枪。弹匣是满的。  

目标日谍没有武器。如果开枪,目标日谍会被打死。  

但是很显然,汪继昌不敢拿枪出来。  

行,既然这样,那就…  

忽然,脑海冒出一个模糊的念头。  

当即命令所有人,都将头套带上。  

“上!”  

“上!”  

迅速包抄上去。  

一把砸开车窗。  

黑洞洞的枪口,指着汪继昌的脑袋。  

同时,有人拉开车门,将两人分别从车内拽出来。麻利的收缴汪继昌的武器。  

“你们…”  

“嘭!”  

“嘭!”  

两人被打晕。  

张庸迅速搜查两人身上。  

在汪继昌的身上,找到一张银行存款凭证。  

拿出手电筒照着看。发现是五万大洋。是通商银行出具的。凭证支取。  

通商银行?哦,就是田青元那个银行。他也是日谍。  

看来,田青元还没暴露。他的上级还没有怀疑到他。  

很好。没有怀疑就好。  

日谍的钱财,继续经过通商银行流转。  

私房钱赚回来了。  

发出去几千,赚回来几万。  

难怪有句话叫勤能致富。真的是要勤快。  

一晚上抓几个日谍,发家致富指日可待。  

然而,目标日谍的身上,却是什么都没有。一个法币都没有。  

不爽…  

幸好,那些随从还在。  

当即亲自带人,来到那些随从的面前。  

“将东西放下。”  

“全部没收了!”  

张庸凶巴巴的叫道。同时掏枪。  

那些随从顿时大惊失色,急忙向后退。不要货物了。  

果然,都是临时雇佣来的。  

于是,将所有货物都带走。  

果然是盐包。  

伪装不咋的。  

居然贩卖盐包?能赚几个钱?  

古代的盐铁专营生意,到了民国,已经基本不存在了。  

食盐的经营,基本上是敞开的。已经没有什么大利润。  

反正,宋家、孔家都看不上盐业生意。  

拆解。  

找到武器…  

找到电台零部件…  

找到金条…  

不错。  

虽然是小金条。但是数量很多。足足一百五十根。  

另外,非常意外,居然还有很多成捆的法币。都是20元面值。质量很好。也是日寇盗刷的。大约二十万。  

难怪法币贬值的速度会那么快。孔家自己加印,日寇也帮忙印,数量暴涨。  

不过,日寇的盗印估计很快就跟不上了。  

到明年,20元面值的法币,已经不能算大面值了。100元开始流通。  

很好,今天的早餐钱解决了。  

看看四周。  

地图显示附近有空荡荡的仓库。  

于是将人带进去。  

将两个日谍背对背的捆绑着。  

张庸自己逮着头套,拿着一张椅子,反过来坐着。  

还有时间,可以慢慢来。  

其他人都在仓库外面戒备。空荡荡的仓库里就他们三个。  

“哗啦啦…”  

“哗啦啦…”  

两桶冰凉的江水浇下来。  

两个日谍立刻苏醒过来。  

十二月底的江水,不能说透心凉,只能说是从头凉到脚。  

两个日谍醒来了。  

沉默。  

暗暗观察四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