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潜艇?(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来到电讯科。  

老熟人了。进来都不用打招呼的。  

无意中发现,监控地图显示,里面有一个隐约泛黄的点。  

不是纯粹的黄点。是泛黄。  

什么意思?  

是什么人?  

“专员大人。”  

凌燕出来,笑吟吟的问好。  

张庸点点头。朝里面探头。发现了一件非常意外的事。  

地图上泛黄的点,居然就是李静芷。因为泛黄,所以,标注也没有了。他刚才还以为李静芷不在。  

古怪…  

泛黄是什么意思?  

是预备党员吗?还是思想上已经入党?  

如果是单纯的组织关系,上次那个叛徒就无法解释。系统可能是根据信仰来区分的。  

如果你思想进步,符合党组织的要求,即使没有加入,系统或许也会默认你是红党。  

反过来说,即使你是红党成员,但是如果叛变了,思想退步了。也不会提示是黄点。  

是这样吗?  

张庸觉得是这样。但是没有证据。  

他很快淡定下来。李静芷一心向往光明,思想上早已入党,显示黄点毫无问题。  

不动声色。  

发现李静芷睡着了。  

趴桌子上。歪着头。睡得好香。  

疑惑。看着凌燕。  

“是她自己不愿意回去的。”凌燕低声说道,“她追踪到一个神秘的电台讯号,这几天都不眠不休的,生怕落下了。”  

“什么电台讯号?”张庸好奇,“值得这样关注?”  

“很奇怪的电台讯号。”凌燕脸色也严肃起来,“应该是从来没见过的电台型号。”  

“日本人的?”  

“无法确定。”  

“就是你们电讯科都没有备案的型号?”  

“对。不是我们熟知的任何型号。应该是新开发的。或者是从欧美带回来的。”  

“德国人的?”  

“无法确定。”  

“哦…”  

张庸没有继续追问。  

这是专业性很强的问题。他完全不懂。  

倒是第一时间想到了娜塔莎。这个毛子美女才是真正的电讯天才。  

嗯,说是天才,或者有点夸张。但是,可以毫不掩饰的说,娜塔莎的电讯水平,可以甩凌燕十八条街。  

国府的电报通讯,向来都是弱项。被敌人破解的几率高达80以上。  

几乎没有多少人重视电报的保密性。  

哪怕是上级保密。到了下面,也会变成一摊狗屎。  

现在是被红党频繁破译。以后则是被日寇频繁破译。几乎没有秘密可言。  

无论是淞沪会战,还是金陵会战,电报都是经常泄露的。到后来战长沙,战常德,战衡阳,始终没什么进步。  

后来廖耀湘着急了,甚至使用明码呼叫。简直是不要命。  

虽然说情况紧急。但是,侧面也说明,廖耀湘不在乎保密。情况紧急就乱来。好像他这样的,还不止一個。  

亏廖耀湘还是科班出身,还参加过远征军,算是最正统的军事将领。保密性都如此不堪。其他人更不用说。  

所以…  

张庸立刻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是要有自己的密码。  

如果他自己携带电台的话,必须自己设计密码。  

绝对不能使用国府的编码。  

否则,等于是大门常打开,日寇闯进来。  

而要设计新的密码,肯定得找娜塔莎。这项工作,只有她才能胜任。  

忽然,李静芷打呵欠。然后迷迷糊糊醒来了。  

恍惚中看到张庸,她顿时清醒了。急忙站起来。眼睛还红红的。里面布满血丝。  

监听电台,破译密码,本来就是非常枯燥的活。  

痛苦不亚于在后世,让你不眠不休的连续看3000集《外来媳妇本地郎》…  

“去洗脸。”张庸摆摆手。  

“是。”李静芷急忙去了。  

张庸来到李静芷刚才趴着的桌面上,将她面前的草稿纸拿起来。  

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了大量的编码。应该是那个神秘电台的。然而,由于没有密码。所以,所有的编码,都是天书。  

“这个编码非常灵活。”凌燕在旁边解释,“几乎每天都在变。”  

“遇到高手了。”张庸点点头。  

“但是,每天早上,都有一段固定的电文。变化不大。”  

“什么意思?”  

“我怀疑,这是秘钥。就是每天早上的第一封电报,负责提醒所有人,应该使用哪一套秘钥。然后接下来的电文,就是用这一套秘钥发送的。接收方必须使用同样的秘钥才能解密。”  

“秘钥是什么?书本?字典?”  

“不是。非常复杂。有二十几个编码。推断中间至少有六个变化。”  

“六个?”  

“不是书本。不是字典。甚至不可能是自创的字表。”  

“是吗?”  

“事实上,即使破译了第一封电报也没用。因为我们没有秘钥。”  

“哦…”  

张庸皱眉。  

他忽然有个大胆的想法。  

他想到了某个非常可怕的加密装置。德国人的秘密武器。  

恩格玛机!  

根本无法破译的存在。  

除非是图灵提前出现。  

但是…  

这里是远东啊!  

德国人怎么可能将恩格玛机带来远东?  

摇头…  

想多了。  

这样的秘密武器,德国人不可能拿来远东。除非是…  

潜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