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升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天…  

两天…  

委座和夫人没有回来。  

三天…  

四天…  

依然没有回来。  

张庸倒是开始尝试第一次升空。  

基础练习做的不错。于是,陈善本开始指导张庸练习起飞。  

首先学会起飞和降落。  

起飞以后,就在金陵的上空盘旋。然后降落。  

“听我口令。”  

“加油。”  

陈善本大声下令。  

张庸于是将油门加到最大。推背感袭来。  

虽然是双翼机,起飞的速度,也有那么一百公里左右。有非常清晰的推背感。  

但是不存在什么过载的说法。因为是双翼机。加速度最多两三个G。甚至可能还没有。一般人都能承受。无需太专业的训练。  

这也是二战时期,培训飞行员速度比较快,成本也比较低的基本原因。  

飞行员的装备,基本就是一件飞行夹克。  

主要功能就是保暖。  

到喷气式飞机时代,就完全不同了。  

动不动就是几个G的过载。一般人根本承受不住。  

需要专业的辅助设备。飞行服必须是特制的。不能单纯是保暖那么简单。  

螺旋桨飞机,速度也没那么快,也不可能做出非常剧烈的动作。否则,会当场解体的。翻滚什么的,已经是极限。  

哪像后世的战斗机,动不动就是普加乔夫眼镜蛇动作。分分钟要人命。  

在这个年代,就一个单纯的俯冲轰炸,能掌握其中精髓,能做到50以上的命中率,就已经是精英飞行员。  

如果能掌握大回旋,剪刀飞行,能够咬住敌人战斗机的尾巴开火,就是王牌。  

如果能够避开敌人战斗机的追击,就是一等王牌。  

“离地。”  

“是。”  

张庸向后拉操纵杆。  

飞机开始离地。升空。地面越来越小。  

暗暗欢喜。  

操作似乎非常简单。  

都是机械传递结构。这边动作,那边反应。  

没有延迟。  

很快,机头再也看不到地面。  

这是已经升空。离开地面了。  

看仪表盘。  

高度显示是500。单位是英尺。大约是150米左右。  

虽然,张庸已经是将操纵杆拉到底。但是,双翼机的爬升速度并不快。油门到底,时速也始终是两百左右。  

这就是双翼机的性能限制。真的非常落后。勉强能飞。  

如果用来战斗的话,完全就是活靶子。只有挨揍的份。  

继续爬升。  

继续大油门。加速。  

机身开始轻微颤抖。一会儿向上飘,一会儿往下坠。  

侧目。  

可以看到机翼在震动。  

这种双翼机的机翼,都是简单的帆布蒙皮。  

很轻。也算坚韧。但是,它不是硬的。是软的。所以,会抖动。有时候,还抖动的很厉害。  

终于,爬到了1500英尺。大约500米的高度。  

扭头。伸脖子。想要看看地面。但是什么都看不到了。地面是灰蒙蒙的一片。似乎有云朵乱入。  

这时候,监控地图也自动切换成了世界地图。  

附近的地名纷纷出现。  

马鞍山、滁州、镇江、扬州、芜湖…  

虽然没有更多的信息。但是,已经足够判断方向。比指北针好用。  

继续爬升…  

终于,高度超越了1000米。  

对于双翼机来说,这个高度,是最合适的巡航高度。再高,就有副作用了。  

它的最大升限,也就是3000米左右。可能还不到。  

从1000米开始,想要继续爬升,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就是烧更多的油。发动机开始咆哮。  

从意大利进口的五十架BA65战斗机,装备的是菲亚特发动机,足足1000马力。但是,张庸现在操纵的这个双翼机,发动机功率才200马力都不到。  

完全就是弱鸡。  

果然,飞机开始剧烈颤抖。  

机翼在颤抖。发动机也在颤抖。仿佛随时散架。  

垃圾…  

鄙视…  

但是很快又感觉悲哀。  

自己的飞行之路,居然要从这么垃圾的飞机开始。  

幸好,转念想想,好像初教五、初教六,在其他人眼里,也是垃圾。但是多少飞行员,都是从这两种飞机开始的。  

所以…  

淡定。  

忽然发现,自己居然没有晕机。  

也没有恐高。完全没有。甚至觉得还不够高。还想要飞的更高一点。  

好奇怪。真的啊!  

之前坐飞机,明明是有恐高症的。怎么现在没有了?  

难道说,晕车和开车,完全是两个概念?坐车晕车,开车不晕车。飞机也是一样?开飞机不会晕?  

好事啊!  

大好事!  

莫非,自己还是天生飞行的料?  

因为技能点全部都用在了航空方面,所以,枪法不行,拳脚不行?  

“稳住!”  

“稳住!”  

陈善本在后面叫道。  

张庸点点头。表示自己收到。然后,开始尝试转弯。  

翻滚式的转弯,还有下降,当然是做不到的。只能是水平的向左转。和开车一样,他最先上手的还是左转弯。  

转弯…  

水平仪开始倾斜…  

人也感觉有点倾斜。但是影响不大。  

果然,自己是先天航空圣体。第一次升空,居然没有任何不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