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刀片行动(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种人,他的处理方式,特别简单粗暴。  

要么自己上。  

要么交给吴六琪。  

要么交给曹孟奇。  

或者是其他人。但是不能交给钟阳。  

钟阳有点心软。下手不够狠。战斗虽然勇敢。却不适合刑讯。  

事实上,十个人里面,可能只有一个人能受得了刑讯的场景。说的是刑讯的人。不是被刑讯的那个。  

此时此刻的复兴社,对于招人,还是比较严格的。需要身家清白。  

但是在38年以后,拼命扩张,和青帮合作。结果青帮里面的三教九流全部混进来了。搞的乌烟瘴气的。  

这绝对是戴老板的责任。  

贪功。  

野望。  

最后尾大不掉。被老蒋猜忌。结果身死道消。  

他最大的错误就是不应该组织忠义救国军。不应该插手军权。这是非常忌讳的事。其他军方大佬岂能容忍这样的行为?  

戴老板这样做,等于是给自己埋雷。  

最后的事实证明,的确是非常致命。  

作为他的主要对手,红党那边的某位大佬,就低调多了。谦虚。从来都不插手军权。得以善终。  

“啊…”  

惨叫不断的传来。  

那是真正的刑讯。不是简单的鞭打。鞭打不算刑讯。  

一分钟…  

两分钟…  

蔡强终于招了。  

虽然只是刑讯的开胃菜,也没几个人撑得住的。  

关键是,张庸并没有亮明自己是复兴社特务处的身份。蔡强以为他们都是混道上的。招供阻力没那么大。  

“说吧!”  

“他叫马亚礼。负责刀片行动。”  

“什么刀片行动?”  

“就是在抗日学生里面安插武装人员,寻找机会袭击军警,造成流血冲突。”  

“你们有几个人。”  

“我们这个小组有五个人。其他小组不知道。”  

“马亚礼只负责一个小组?”  

“是。”  

“其他还有几个小组?”  

“我不知道。但是肯定不止我们一个。马亚礼曾经骂我们,说别的小组都已经潜伏完毕,就我们还拖拖拉拉的…”  

“你们是什么时候来的?有遇到一个叫做马屿的人吗?”  

“谁?我没有遇到其他人。今天召集的,都是我们自己小组的人。”  

“马亚礼身边还有两个日本人,都是谁?”  

“日本人?谁是日本人?”  

“你不知道马亚礼是日本人吗?”  

“他是日本人?没听说啊!他说自己是北平警察署的…”  

“原来如此。”  

张庸隐约间想明白了一点点。  

看来,这个马亚礼,秘密很多。可惜,现在抓他,有点难度。  

主要是这个家伙的身边,还有两个日寇。  

虽然他们身上暂时没有武器。但是武器就在旁边。随手就能拿到。  

一旦对方有枪,直接动手,可能会发生枪战。  

这里是北平。不能轻易动枪。否则,跑不掉。  

周围都是二十九军的人。  

没办法跑。  

和天津卫那边完全不同。  

除非是已经和二十九军的高层打好招呼,得到允许。  

问题是,他张庸是秘密行动。连北平站的王天木都没有告知,又怎么可能告知二十九军的高层?  

低调。  

隐秘。  

在其他地方,他都可以张扬。唯独在这里不行。  

当然,在北平,日谍也有顾忌。轻易也不敢开枪。尤其是那些没有公开身份的日谍。如果被抓住,也是麻烦事。  

日本人肯定不敢公开认领。那二十九军就可以将他们当中国人处置。  

唉,现在又缺乏和二十九军高层沟通的途径。  

他一个小小的复兴社特务处小队长,也没有资格和二十九军高层沟通。  

思绪万千。  

忽然,第三个白点开始移动了。  

同样是拿了武器,然后从当铺的侧门鬼鬼祟祟出来。  

这些隐藏的敌人,估计是为了避免被人注意,所以,都是断断续续的悄悄走出来。  

恰好,给了张庸分别抓捕的机会。  

当即安排。  

很快,第三个目标被抓。  

也是一个学生模样的人。很年轻。也带着驳壳枪。  

驳壳枪里面也是只有一个弹夹。只有十发子弹。日寇真是吝啬。多一发子弹都不可能给。  

“是我们的人。”金秀珠忽然低声说道。  

“你们高丽人来了多少?”张庸皱眉。这个问题非常讨厌。  

日本人冒充中国人,本来就很难辨别。  

现在又有高丽人过来,那就更难分辨了。地图也没有甄别功能。  

还有那些来自伪满洲国的铁杆汉奸…  

交给曹孟奇审问。  

很快得到口供。和蔡强的相差无几。  

都是按照马亚礼的安排,潜伏在学生队伍当中,趁机制造流血事件。  

这样一来,性质就会改变。  

他同样不知道马亚礼是日本人。对于刀片行动,知之不详。但是他同样肯定,是还有其他的小组。马亚礼仅仅是其中一个。  

消息的来源和蔡强一模一样。都是马亚礼教训他们,说其他组都已经准备好,就他们组还在拖拖拉拉。现在还没潜伏完毕。  

“你是清华大学的插班生?”  

“是。”  

“你是谁安排插班的?”  

“我不知道。”  

张庸一路讯问下来。又确定一件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