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人在家中坐(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没资格。  

他一个半路出家的,怎么带别人黄埔生?  

别人可是天子门生…  

“对了,我们组长是哪里出来的?”  

“李组长?”  

“对。”  

“他啊,以前是高小的老师。后来投身北伐革命。”  

“他是哪里人?”  

“鲁省的。家在泉城。当年日寇蹂躏泉城…”  

杨善夫微微叹息。  

张庸就知道这里面有文章了。  

难道是李伯齐有家人,曾经在泉城惨案中遇难?  

话说,没有了红党的北伐军,已经丧失了革命的精气神。面对日寇的干涉,根本不敢反抗。  

最终的结果,就是泉城百姓死伤惨重。被屠城。居民死伤一万多人。可以说是莫大的耻辱。  

然而,中国军队接到的命令,却是“不能还枪”。  

悲痛。  

叹息。  

那就是1928年的中国…  

太软弱了…  

李伯齐始终坚守抗日一线,或许就是因为泉城的血海深仇吧。  

“铃铃铃!”  

“铃铃铃…”  

忽然间,电话响起来。  

杨善夫拿起话筒接听。随即转头看着张庸。  

张庸:???  

找我的?  

不会吧?  

我才刚刚来到训练基地,立刻就被人夺命call?  

我有那么抢手吗?  

感觉离开我,复兴社就不能运转了?  

扯淡…  

然而,电话的确是找张庸的。还是情报科长周伟龙打来的。  

“少龙,契波罗夫死了。”  

“谁?”  

“契波罗夫,那个俄国人。上海公共租界万国夜总会那个。”  

“啊?我昨天才看到他的。”  

“你昨天也在森兰咖啡厅?”  

“对啊!我和空筹部的章平一起去的。还有杨智的一个小队。当时我还觉得奇怪,契波罗夫怎么只有一个人出现。他进去以后,外面来了十几个俄国人。他们要我不要多管闲事,于是我们就走了。”  

张庸简单描述。  

当时有很多证人的。他一五一十的阐述就是了。  

契波罗夫的死,和他真的没有一毛钱关系。虽然,如果有机会,他也有可能干掉对方。但是谋财才是主要目的。  

“你说,后来出现了很多俄国人?”  

“对。总共有十几个。他们包围了整个咖啡厅。”  

“是俄国人内讧吗?”  

“我不清楚。后来我们走了。去了六国饭店。”  

“你以后出门小心点。”  

“怎么啦?”  

“现在道上都在传言,说是你干掉了契波罗夫。”  

“我?”  

“对。契波罗夫死了。他有个弟弟,叫契波申夫,此人也是个狠角色。当心他会对你不利。”  

“窝…”  

张庸差点骂脏话。  

特娘的,我和契波罗夫的死有一毛钱的关系。  

我倒是怀疑,是不是你契波申夫干掉了自己的大哥,然后栽赃嫁祸到我的头上。  

贼喊捉贼,谁不会啊?  

马勒戈壁的。这都叫什么事。怎么什么事都扯上自己?  

悻悻的挂掉电话。  

“怎么回事?”杨善夫好奇的问道。  

“有人冤枉我杀了契波罗夫。”张庸闷闷的回应,“特娘的,也不知道是谁。”  

“契波罗夫的仇家很多。最有可能的就是红色契卡。”  

“红色契卡杀了人,栽赃到我头上?敢做不敢当…”  

“只是一个可能。契波罗夫那么多仇家,谁知道是哪一个?说不定是内部的人呢?”  

“我对他真的不熟悉。完全想不到。”  

“我倒是知道一些。契波罗夫这个人,敛财有点凶悍,早就成为很多人的猎物了。”  

“敛财?”  

“所有从白俄逃出来的,想要在淞沪落脚,都要得到他契波罗夫的允许。”  

“明白了…”  

张庸咬咬牙。  

所谓的允许,其实就是保护费。  

那些从白俄跑出来的,基本上都是贵族。一个个都富有资财。  

沙皇时代的俄国贵族,那是相当的有钱。  

他们逃到淞沪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被迫交出自己的财货。否则,他们就会被契波罗夫毫不犹豫的干掉。  

那些可怜兮兮的白俄贵族,面对契波罗夫的凶残,敢说什么?  

但凡说个不字,就会被扔到黄浦江里面喂鱼。不但是财货被掠夺,人也被消灭。  

当然,那些漂亮的白俄美少女,还有贵妇人等,自然会被留下。作为战利品享用。玩腻以后,被扔去夜总会赚钱。  

否则,万国夜总会里面那么多的外国美女,难道都是自愿的?  

“周科长提醒的没错。契波罗夫死了,估计要掀起一波很大的风浪。你身在旋涡当中,必须时刻注意安全。”  

“特娘的…”  

张庸悻悻的骂人。有心无力。  

这真的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到底是谁在背后坑自己?  

是契波申夫?  

契波罗夫死了,他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从利益角度来说,凶手最大可能就是契波申夫。这个家伙,故意将自己顶出来,就是想要掩盖自己。  

玛德。俄国人也这么会玩心眼。  

“铃铃铃…”  

“铃铃铃…”  

忽然间,电话又响。  

杨善夫拿起话筒。接听。然后递给张庸。  

张庸:???  

擦,又是找我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