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失踪的巡逻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警备司令部出事了?  

应该不会吧?日寇应该没那么嚣张吧!敢袭击警备司令部?  

自从上次警备司令部门口出现日谍袭击,警备司令部已经是安排了双重警戒。除非是日寇正规军,否则,不可能打进去的。  

难道是又发现日谍了?又有重要情报泄露?  

“什么事?”  

“见面再说。我去你们办事处门口接你。”  

“好!”  

张庸答应了。  

叫来杨智。简单吩咐一番。  

不久以后,周洋就到来了。还带着一个警卫排。  

清一色的花机关。足足三十人。分坐两辆卡车。  

张庸满腹疑惑。  

这是要打仗吗?  

“怎么回事?”  

“宝山县保安团有一个巡逻队失踪了。”  

“什么意思?”  

“一个班的巡逻队,九个人,一个都没有回来。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还有这样的事?”  

“现在怀疑是遭受了毒手。被谋害了。”  

“九个人?响枪没有?”  

“没有。”  

周洋苦恼。  

诡异就诡异在这里。  

九个士兵失踪,没有枪响。非常可怕。  

如果对方是用冷兵器将他们杀死的话,充分说明,对方是有备而来。  

实力非常强大。甚至不给士兵鸣枪示警的机会。  

“哪里的保安队?”  

“宝山县。”  

“是保安队还是正规军?”  

“是原来的66师。其实是正规军。换上保安团的服装。”  

“去看看!”  

张庸暗暗的皱眉头。  

日寇这么猖獗了?在宝山县有这么强大的暗杀势力?  

九个正规军的士兵,居然没有开枪报警的机会?难道不是日谍出手,而是日寇正规军出手?  

“等等!”  

“做什么?”  

“带一个警卫排足够吗?”  

“放心。已经安排87师一个加强营,进驻宝山县。”  

“哦。那就没事了。”  

张庸这才放心。  

87、88两个师,可以说是德械师里面的最精锐。  

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斗力,都是国军里面首屈一指的。如果一个营的精锐,都无法控制局势,那才是搞笑。  

于是上车。一直来到宝山县。  

果然,这边的气氛有点严肃。到处都是持枪肃立的士兵。  

除了87师的一个营,原来宝山县也驻扎有一个保安团。说是一个团的编制。其实也是一个营。大约五百人。  

宝山县原本是有国军驻扎的。有足足一个团。  

因为宝山县的东面,就是吴淞口码头。是黄浦江的出海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然而,四年前的一二八抗战,中国军队虽胜犹败。最后还是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根据日本人的无理要求,整个上海范围,国军都不能驻扎正规军。只能驻扎保安队。其中,就包括宝山县。国军正规军必须全部撤出。  

这个要求非常的无理。尤其是宝山县这样的兵家必争之地。但是老蒋还是答应了。  

国军全部从SH市区撤出。日寇海军陆战队驻扎虹口。  

不过,某蒋毕竟是耍小阴谋的行家,在国军撤出以后,马上让国军换上保安队的服装,又重新进驻。  

日本人:!#¥…  

没想到还有这么一手。  

所以,后来八一三打的很艰苦,也是日本人觉得自己受欺负了。  

说好的撤出。结果你们只是换了一身衣服又进来了。八嘎。当我们日本人是小孩子吗?其中,又以杉山元等人表现的最为恼火。觉得被某蒋骗了。  

所以,当八一三抗战爆发,杉山元等人立刻觉得机会来了。这次非将伱们全部打趴下不可。于是拼命的调兵遣将,试图报仇。然后打着打着,突然发现,国军其实很好打啊!完全没有当年十九路军那么难对付。于是,出乎意料的,将金陵都打下来了。  

根据张庸前世从地摊文学上看来的资料,日寇当时并没有制定攻击金陵的详细计划。换言之,就是并没有想到,会那么快拿下金陵。都是前线部队一路进攻,猛冲猛打,然后就打到了金陵。然后国军自乱阵脚,金陵失陷。  

然后日寇发现,呦西,中国太好打了。赶紧打。赶紧制定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将这块大肥肉吃掉。结果没想到,后来越打越难打。渐渐的吞不下了。消化不良了。骑虎难下了。被拖入了深深的泥潭。最终被撑死了。  

“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巡逻队出发之前,也是带了武器弹药的。”  

“有步枪九支。子弹二百七十发。”  

“他们已经搜索了宝山县方圆三十公里。都没有任何发现。”  

“有人说,巡逻队似乎是一直朝北去了。但是还没有证实。”  

周洋了解具体的情况。  

具体的沟通,张庸不用关注。他需要关注的是日寇。  

奇怪,没发现。  

半径200米范围内,没发现日寇。  

城郊没有。  

于是入城。  

终于,有发现。有一个红点出现。  

逐渐的靠近。发现是一个胖乎乎的中年人。大约四十来岁。似乎挺富贵。  

“那个人是谁?”张庸问道。  

“潘老板。叫潘永华。是宝山县头号富商。”周洋介绍。  

“做什么生意的?”  

“丝绸。瓷器。都是卖给外国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