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趁虚而入(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来的刘修,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抗。刘修兵不血刃的接收了太守府,在某个希望立功的郡吏的带领下。直奔后院。

阎忠坐在案前,《潜夫论》放在面前,却一动也没动。太守府的前院一阵喧哗,好象来了不少人,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只知道看守的士卒在切切私语。直到刘修大步走了进来,阎忠才露出了笑容,随即又赶两步。惭愧的向刘修躬身请罪:“忠无能,辜负了将军的厚望。”

刘修连忙扶起阎忠:“先生何必如此,这是意外,连我也没有想到边章、王国如此大胆。与先生无关。先生秉持忠义,不肯与叛贼同流合污,我心甚慰。”

阎忠见刘修说得诚恳,倒是有些意外。在得知刘修是从六谷山过来,钟羌的主力可能都被吸引到了榆谷。阎忠大喜,一拍手道:“将军,如此说来,金城郡只有一个地方有叛羌了。”

“哪里?”

“麴家。麴家实力强劲。王国他们一直没能攻克。将军到了金城之后,他们担心腹背受敌。这才下狠心,不过麴家不是那么好打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消息传来,显然是还没有得手。将军此去,又可得一助力。”

刘修听阎忠一说麴家的情况,倒也不敢怠慢,把允吾的防务交给太守陈懿之后,他就带着简单休整了一下的亲卫营出发。

边章坐在指挥车,看着烟火中的麴家坞堡,心烦意乱。攻打了五六天,还是拿麴家没办法,麴英一直躲着不露面,麴义一看到他不是骂就是一阵乱箭,让他空有满腹的说辞却没有机会说。本来是集结了两万多羌人攻打坞堡的,可是钟滇的消息一来,说刘修袭击榆谷去了,请王国无论如何去拦截,结果王国和北宫伯玉带着一万人走了,只剩下他和李文侯继续攻击。

他知道王国是不愿意与麴家撕破脸,所以主动要求去截刘修,他也知道李文侯对他不满,一心想抛开他,单独攻打麴家。可是他没有选择,他既不忍心打麴家,又不能让李文侯duli攻打,一是李文侯没那本事,二是他怕万一李文侯攻破了麴家,会大开杀戒。

整天处在这患得患失的矛盾之中,边章快疯了。

“怎么停止攻击了?”李文侯yin着脸走了过来,站在边章面前,大声喝道:“我都快攻去了,你这一鸣金收兵,我的人全白死了。”

“天黑了,将士们战斗了一天,也该休息一下了。”边章尽量压制着自己的情绪,软言解释道:“打了这么多天,也不差这一天,伤亡太大了,对你们也不好是不是?”

李文侯哼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他是张掖的义从胡,实力本来就不强,在麴家损失一个便少一个,当然不想伤亡太大。可是攻打麴家这么久,人也死了不少,如果不能攻破麴家劫掠一番,怎么安抚他的士卒?按照边章的办法攻城之后,进展的确快多了,今天他第一次踏了麴家墙头,险些得手,却被边章的命令打乱了步骤,后面的支援没跟,又被麴义带着人挤了下来,这心里自然憋气。

他觉得这是边章故意的,边章生怕他攻破麴家,故意拖他的后腿。

“先生是名士,这种血腥的事干不来,还是我来指挥。”李文侯挥挥手,“请先生去大营里休息。”

他身后的几个亲信将领拥了去,刚要动手,边家的部曲喝了一声,冲了过来,双方都不约而同的拔出了刀。李文侯冷笑一声,轻蔑了扫了一眼边家部曲,又看看边章。边章黯然,站起身来,最后看了一眼麴家的坞堡,叹了口气,背着手,径自走了。

边家部曲jing惕的看着李文侯,纷纷离去。

李文侯在指挥台坐定,拍了拍扶手,拿起边章留下的酒壶,咕咚咕咚灌了两口,将马鞭扔到案,又将两只脏兮兮的脚搁在案,喝了一声:“击鼓,连夜攻击,今天一定要拿下麴家。先登者,可以优先挑选战利品。”

个羌人将领大喜,各自归队。

战鼓声再起。原本慢慢寂静下来的战场再次沸腾起来。

麴义看着再次准备攻击的羌胡,浓眉紧锁,他一边下令准备再战,一边紧张的思索着。他注意到了城外指挥台的变化。边章的战旗不见了,换成了李文侯的,这说明接下来的战事会更加残酷,更加血腥。不错,边章没来之前,羌人虽然勇猛,却不够聪明,他们只会用蚁附这种最原始的办法。可是王国、边章来了之后。他们教会了羌人各种攻城的技巧,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他们有了攻城车,有了望楼。有了巢车,这一切,都给麴家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

麴义相信,如果不是边章手下留情,麴家刚才就被攻破了。

可是。现在边章走了,李文侯指挥战事,他还会手软吗?

麴英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了麴义的身后,兄弟俩并肩看着城外的指挥车。看着东方的天空。

“大兄,你后悔否?”麴义忽然觉得有些惭愧。如果不是他坚持不向羌人低头,而是像边章、王国一样暂时依附羌人。他们也许不会遭到这样的危险。

“有什么好后悔的?”麴英笑了起来,他转过头,打量着麴义那张满是血污的脸,目光中充满了骄傲和满足。麴义看得心中一暖,僵硬的身子慢慢的松驰下来,绷得紧紧的脸也露出了一丝笑容。

“云天,你想过没有,为什么王国有好几天没有露面了?”

麴义不以为然的皱皱眉头:“卫将军到了榆中,钟滇他们怕兵力不足,让他去支援了呗。”他冷笑一声:“一直听说钟滇这个人很谨慎,现在看来不是谨慎这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