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洛阳志(2/4)
面因素结合的结果,以后不会总有这么好的事情。
“德然有什么高见?”
“高见不敢,一些想法还是有的。”刘修呷了口酒,开始给他们出主意。天下人读书,除了求仕宦之外,还有很多人是不能仕宦的,你们也不能忘了这些潜在的客户啊。
毕岚眼睛发亮,快说快说,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你们想想,洛阳什么人最多?有钱人啊,而且是有钱的女人比男人还多,为什么呢?那些有钱人,有几个不是妻妾成群的?这些女人识字的不在少数,有些人学问还真的不错,让她们去考试做官肯定是不可能,那她们平时能做些什么呢?闲聊,游戏,要不然就发呆,如果你们能印一些能给人解闷的书,肯定受她们欢迎啊。
渠穆一拍大腿,对啊,怎么没想到这些人呢,这些人的数量可不比太学生少啊,而且这些人有钱,现在这书价对普通人来说也许有些肉疼,可是对于这些整曰里无所事事的贵妇人来说,这就是吃点零食的钱啊。
刘修微微一笑,只要你们开动脑筋去想,不要总把目光局限在几本经书上,这个印书坊以后就是一个摇钱树,绝对有你们赚的。
毕岚沉默未语,也没理刘修忽悠的话,紧追着问了一个最直接的问题,什么样的书能让人解闷?肯定不是圣人经义啊,那玩意只能让人生闷。
刘修连连摇头,当然不是圣人经义,那些书给想当官的人看看就行了,有几个女人像曹大家(班昭)那样喜欢看这样的书啊,给她们看的当然是闲书,趣字当头。比如说一些笑话,比如一个能感到得人落泪的故事,比如一些奇闻轶事之类……毕岚乐了,手一伸,拿来吧。
刘修一本正经的反问道,拿什么?
毕岚说,你说得这么轻松,肯定有这样的文章,让我先看看吧。
刘修连连摇头,我给你们出主意呢,哪有什么文章,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两笔字还行,写文章就不能看了。
毕岚和他处的时间长了,根本不信他那一套,刘修最后才扭扭捏捏的拿出一堆纸,这是我的洛阳志,平时闲得无聊写的画的,你们看看,如果还有点意思,就拿去印几本出来看看。
毕岚接过来一看,扫了几行,先笑了笑:“你这文章有长进啊,还是请谁润色的?”
“蔡先生。”刘修老实不客气的说道:“有些典故,我也是问了他才知道的。说实话,这些东西里面有蔡先生不少功劳,为了麻烦他,我可花了不少钱。”
毕岚闻音知意,“我们到时候怎么分帐?”
刘修很坦然的提出了几个方案。一,我把这文稿卖给你,三百金,以后你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我不管。二,我提成,你印一本,我就一份钱,多印多给,少印少给。三,你替我印,我给你钱,以后我自己负责销售,赚了赔了,都是我的。
毕岚和渠穆商量了一下,觉得现在还不清楚究竟能不能卖得出去,还是按第三种方案比较合适,至少不会亏,大不了少赚一点就是了。刘修也不勉强,一下子向毕岚订了五百本,因为里面有画,这些需要雕版的,所以成本高一点,但这些雕好的版算是刘修的,不经过刘修的同意,毕岚他们以后不能私用,包括这些文字的内容,毕岚他们都要保密,不能散布出去。
毕岚一口答应。回去之后立刻安排人雕版、排字,几天后,他们交出了样书,刘修经过认真的审阅之后,立即开印,两天功夫,五百套《洛阳志》新鲜出炉,有蔡邕这样的大家把关,有刘修亲手绘的图,这本书的专业水平毋庸置疑,再加上刘修亲自拟定的那些传奇故事,娱乐姓也是前无古人,再经过熟门熟路的一炒作,五百套书很快销售一空,不仅成为洛阳仕女们闺中最喜欢的物事之一,就连许多男子也是人手一卷,闲谈时经常说着说着就扯到这上面去了。
“嘿,在洛阳住了这么多年,没想到洛阳还有这样的所在啊,北邙烟云,原陵夕烟,千年宫城,我前两天按图索骥,果然是言之不虚啊。”
“是啊,我们大汉这洛阳城,真是人杰地灵,可以传之千古的。”
“是啊是啊,更重要的是,没想到史书上的那些事,原来就发生在洛阳城。我猜想着,说不定我们家还住过苏秦呢。”
“我呸!就你家那鸟不生蛋的地方,能有苏秦这样的人物?我告诉你吧,我考证过了,我家那地方,就是高祖皇帝当初准备定都洛阳时暂住的地儿。”
“傻且,你坑你阿翁我呢。”
“你才傻且呢,说你没学问,你还不服气。你看那故事里是怎么写的,难道你以为这是这位刘修刘德然君信口雌黄?他可是字字有典的。”
“说你是傻且吧,人家刘德然都说了,因为史料不足,这些故事有些查无实据,只能听听,不能当真。你啊,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都不懂,还装什么有学问呢。”
“你胡扯,不信我们去问问他。”
“问问就问问,走,谁输了谁在太极道馆请一席。”
“请就请,谁怕谁啊。”
不过,来找刘修的人都扑空了,刘修不在洛阳,他到了长安。
刘修到长安是公私两便,私事是在为《长安志》的绘图做实地考察,《洛阳志》的畅销,让他及时的把《长安志》的准备工作提上了曰程,文字方面有的是人,插图这一块他却要亲力亲为,倒不是他觉得只有自己能画,而是这两本书其实并不是消遣那么简单。
他先推出《洛阳志》,让洛阳的贵人们知道洛阳的繁华,产生自豪感,然后再推出《
“德然有什么高见?”
“高见不敢,一些想法还是有的。”刘修呷了口酒,开始给他们出主意。天下人读书,除了求仕宦之外,还有很多人是不能仕宦的,你们也不能忘了这些潜在的客户啊。
毕岚眼睛发亮,快说快说,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你们想想,洛阳什么人最多?有钱人啊,而且是有钱的女人比男人还多,为什么呢?那些有钱人,有几个不是妻妾成群的?这些女人识字的不在少数,有些人学问还真的不错,让她们去考试做官肯定是不可能,那她们平时能做些什么呢?闲聊,游戏,要不然就发呆,如果你们能印一些能给人解闷的书,肯定受她们欢迎啊。
渠穆一拍大腿,对啊,怎么没想到这些人呢,这些人的数量可不比太学生少啊,而且这些人有钱,现在这书价对普通人来说也许有些肉疼,可是对于这些整曰里无所事事的贵妇人来说,这就是吃点零食的钱啊。
刘修微微一笑,只要你们开动脑筋去想,不要总把目光局限在几本经书上,这个印书坊以后就是一个摇钱树,绝对有你们赚的。
毕岚沉默未语,也没理刘修忽悠的话,紧追着问了一个最直接的问题,什么样的书能让人解闷?肯定不是圣人经义啊,那玩意只能让人生闷。
刘修连连摇头,当然不是圣人经义,那些书给想当官的人看看就行了,有几个女人像曹大家(班昭)那样喜欢看这样的书啊,给她们看的当然是闲书,趣字当头。比如说一些笑话,比如一个能感到得人落泪的故事,比如一些奇闻轶事之类……毕岚乐了,手一伸,拿来吧。
刘修一本正经的反问道,拿什么?
毕岚说,你说得这么轻松,肯定有这样的文章,让我先看看吧。
刘修连连摇头,我给你们出主意呢,哪有什么文章,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两笔字还行,写文章就不能看了。
毕岚和他处的时间长了,根本不信他那一套,刘修最后才扭扭捏捏的拿出一堆纸,这是我的洛阳志,平时闲得无聊写的画的,你们看看,如果还有点意思,就拿去印几本出来看看。
毕岚接过来一看,扫了几行,先笑了笑:“你这文章有长进啊,还是请谁润色的?”
“蔡先生。”刘修老实不客气的说道:“有些典故,我也是问了他才知道的。说实话,这些东西里面有蔡先生不少功劳,为了麻烦他,我可花了不少钱。”
毕岚闻音知意,“我们到时候怎么分帐?”
刘修很坦然的提出了几个方案。一,我把这文稿卖给你,三百金,以后你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我不管。二,我提成,你印一本,我就一份钱,多印多给,少印少给。三,你替我印,我给你钱,以后我自己负责销售,赚了赔了,都是我的。
毕岚和渠穆商量了一下,觉得现在还不清楚究竟能不能卖得出去,还是按第三种方案比较合适,至少不会亏,大不了少赚一点就是了。刘修也不勉强,一下子向毕岚订了五百本,因为里面有画,这些需要雕版的,所以成本高一点,但这些雕好的版算是刘修的,不经过刘修的同意,毕岚他们以后不能私用,包括这些文字的内容,毕岚他们都要保密,不能散布出去。
毕岚一口答应。回去之后立刻安排人雕版、排字,几天后,他们交出了样书,刘修经过认真的审阅之后,立即开印,两天功夫,五百套《洛阳志》新鲜出炉,有蔡邕这样的大家把关,有刘修亲手绘的图,这本书的专业水平毋庸置疑,再加上刘修亲自拟定的那些传奇故事,娱乐姓也是前无古人,再经过熟门熟路的一炒作,五百套书很快销售一空,不仅成为洛阳仕女们闺中最喜欢的物事之一,就连许多男子也是人手一卷,闲谈时经常说着说着就扯到这上面去了。
“嘿,在洛阳住了这么多年,没想到洛阳还有这样的所在啊,北邙烟云,原陵夕烟,千年宫城,我前两天按图索骥,果然是言之不虚啊。”
“是啊,我们大汉这洛阳城,真是人杰地灵,可以传之千古的。”
“是啊是啊,更重要的是,没想到史书上的那些事,原来就发生在洛阳城。我猜想着,说不定我们家还住过苏秦呢。”
“我呸!就你家那鸟不生蛋的地方,能有苏秦这样的人物?我告诉你吧,我考证过了,我家那地方,就是高祖皇帝当初准备定都洛阳时暂住的地儿。”
“傻且,你坑你阿翁我呢。”
“你才傻且呢,说你没学问,你还不服气。你看那故事里是怎么写的,难道你以为这是这位刘修刘德然君信口雌黄?他可是字字有典的。”
“说你是傻且吧,人家刘德然都说了,因为史料不足,这些故事有些查无实据,只能听听,不能当真。你啊,尽信书不如无书,这都不懂,还装什么有学问呢。”
“你胡扯,不信我们去问问他。”
“问问就问问,走,谁输了谁在太极道馆请一席。”
“请就请,谁怕谁啊。”
不过,来找刘修的人都扑空了,刘修不在洛阳,他到了长安。
刘修到长安是公私两便,私事是在为《长安志》的绘图做实地考察,《洛阳志》的畅销,让他及时的把《长安志》的准备工作提上了曰程,文字方面有的是人,插图这一块他却要亲力亲为,倒不是他觉得只有自己能画,而是这两本书其实并不是消遣那么简单。
他先推出《洛阳志》,让洛阳的贵人们知道洛阳的繁华,产生自豪感,然后再推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