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战报频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拿到赐婚圣旨的李萱儿,恨不能变成冲入云霄的苍鹰,一息之间便能飞到他身旁,将这个消息亲口告诉他,任他将自己紧紧搂在怀里,任滚烫的双唇恣意融化彼此。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上巳节这天,她亲自去给几位节度使、观察使赐宴,当然也是春风满面。  

徐商、张毅夫这才知道,跟在郑巡按身边的那个俊俏小郎君,居然是万寿公主。  

张老郡君当时就已猜到她是皇女,现在得了印证,心中庆幸自己拦住孙女,没闯下什么大祸。  

张绾绾低着头,连正眼都不敢看公主。李萱儿等宦官宣完了旨,上前扶起老郡夫人,笑道:  

“万寿当时不便告知身份,还请老郡夫人见谅。”  

“公主折煞老妇,未曾好好款待,已经是我们的罪过。今日还劳公主亲自来赐菜,真是荣膺之至。”  

老郡夫人拉过张绾绾道:“还不快给万寿公主赔罪。”  

“何罪之有?”李萱儿忙把她拉住,拍拍她手背说:“你阿兄是我朋友,今晚他去公主府做客,让他把你也带去。”  

“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去?”  

张绾绾真是出乎意料,京城闺女圈她也不是没有手帕交,可能做公主的座上宾,怎么说都是件荣耀的事。  

萱儿点点头。她母亲向来温柔娴静,自己和霜儿都被教养得外表温柔。像张绾绾这样泼辣大胆的,她看着也新鲜,何况张彦希还是他们要好的朋友。  

爱屋及乌。  

最后一家,是自己未来的舅姑,这是李萱儿今日才有的感觉。看到郑袛徳要以君臣之礼相见,李萱儿脸红心跳,赶紧扶起他。  

郑袛徳执意不肯,坚持道:“三郎回京遭变故,若不是公主殿下,只怕他凶多吉少。这个礼,是臣谢您救我儿一命。四郎,你也过来替你阿兄给公主叩个头,谢殿下救命之恩。”  

萱儿忙道:“本就是那道士好大喜功、子虚乌有,我并没有出什么力。更何况…”  

她的脸上一阵燥热,看父亲的意思,应该不会再在大殿上宣旨,郑颢与她的生辰八字是合过的,只会让礼部,把他们姐妹俩的婚事一起办了。  

那…她要不要说?  

她想了想,说到:“三年前我父皇曾想替郑三郎指婚,可因种种,那道圣旨到昨日才下。不日便有礼官来府上宣旨…所以我们也不是外人…如今三郎不在京中,有什么事需要我出面,尽管让四郎来府中知会,吾必不辞。”  

郑袛徳夫妇对试了一眼,又惊又喜,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郑奕就差没拍手叫好了,阿兄爱慕公主已经不能遮掩,这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他当然为阿兄高兴。  

回到公主府刚坐下来,郭淮便匆匆走进来:“启禀公主,刚才听说播州来了军报,小人去打听,并没有夹带咱们府上的信件。”  

“昨日杨复光才来过,怎么今日又有军报?问清楚了吗?是不是播州?”萱儿有些吃惊。  

郭淮点点头,不问清楚他哪里敢来报?  

“已问清了,确是播州八百里加急。只是…内容小人打听不到,恐怕要等张左郎或者于侍郎来,方能知晓。”  

长安播州二千里,八百里加急,就是三天前的事。那就是第二次攻城以后…莫名的,李萱儿心中一阵恐慌,又不得不镇定了一下:  

“你们去门外候着,不管谁来了,赶紧把他领进来。”  

郭淮知道公主指的是谁,赶紧领命退了出去。  

于侍郎没到,张彦希兄妹到了。他一脸愁容,根本不想搭理旁边那个叽叽呱呱的妹妹。  

两人给万寿、广德公主请了安,万寿便让广德带着张绾绾到后院逛逛,张彦希这才上前拱手道:  

“公主殿下,今日播州来了加急,说第二次攻城已经把播州打下来了,但是从安南撤回来的南诏的两万蛮军,并没有退回南诏,他们突然出现在晖州,又轻而易举拿下了义州、宝州,据三城与我军对峙......”  

“太子怎么说?”  

“太子命高将军与郎君两面夹击,高将军交州只有两万兵,能带出来一半。军令刚才已经发出去了。”  

李萱儿仔细想了想,前世这一仗高骈并没有打赢,真正把南诏赶出天朝,还要等到三年之后。  

她的心跳加快:郑颢不会等高骈,三个州分了南诏的兵力,也就是说,一个州只有七千人,他很可能会乘胜追击,这几个州他也有内应,蛮兵刚入城,还来不及清理。  

不可能每个都像播州那样,内应失败。  

她看着蒙在鼓里的张彦希微笑道:“我知道你担心郎君会提前行动,他不是要抢功,他若是决定进攻,一定有他的道理。我们静观其变。”  

张彦希稍稍安心,于琮、易重便进来了。  

看见他们,张彦希突然想起另一件事,后退一步,向公主行了个大礼,笑道:  

“恭喜万寿公主殿下与郑三郎喜结连理,这个消息应该早点传到播州去,三郎急着回来大婚,晖州、义州、宝州必指日可破。”  

那二人赶紧也行了大礼,于琮更是心中激动:想不到这二选一的难题已经破了!自从接了指代不明的指婚圣旨,他已经辗转反侧失眠了好几个晚上。  

万寿公主嫁给郑颢,那自己娶的就是心心念念的广德公主无疑。  

今晚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他们几个之所以要悄悄从后门进到公主府,这喝的可不是一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