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三打弟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杨怀信一走,杨复光便飞奔去了承欢殿。  

“什么?杨将军只身去了侍政院?”李萱儿一下站了起来。  

今日是休沐日,还有不到五个时辰就要上朝了,宫里羽林军、宫外金吾军,要对付杨氏三郎、五郎管辖的神策军,宫中杨玄价直接指挥的龙武军。  

还有随时可能加入混战的王忠实,在明天的计划中,是由杨复光带队绊住他,让他来不及做出反应。  

郑颢部署的文官弹劾连攻,也会在早朝时同时爆发。  

可若是宫内提前暴乱,不仅杨玄价调入宫来的神策军无人阻拦,宫里的王忠实会如何行动,也实在难料。  

“义兄想稳住我义父,他说,一定要熬过今晚。公主,明义殿、承欢殿离紫宸殿最近,您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先走了,义兄让我带人到紫宸殿外接应,可是......您知道,我能调动的人不多,羽林军里还有几个义父的人......我怕......”  

杨复光有些垂头丧气,七郎不在,他就像失去了主心骨。  

李萱儿看着他说:  

“杨九郎,你今年虚岁十二,你知道,甘罗十二岁拜秦相,说张赴燕、出使赵国,使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十几座城池。你为何要轻视自己?”她想了想,又问道:  

“你告诉我,羽林军中,你可以调动的可靠之人有多少?”  

杨复光挺直胸膛,肯定的答到:“三百人!”  

李萱儿微笑着赞赏道:“你看,你已经是个可以指挥三百人的少将军了,泱泱天朝,有几人如你?  

过一会,我会想办法把圣上引到仙居殿中,仙居殿离内侍别省、侍政院都远,又比紫宸殿小,好守得多,我们可以占尽先机。  

杨少将军,吾以贵主之名命令你,立刻带着你的人,到长安殿周围布防,后面来的军队,无论是谁,一律射杀!”  

十一岁的杨复光,在公主信任的目光中,眼里泛起了泪光,他手背往眼睛上擦了一把,大声回答道:  

“杨复光得令!”  

杨复光走后,木蓝、白英二人拿着杨怀信给公主的令牌,匆匆赶往左银台门。  

这是通往内禁的门,因为还不算出宫,杨玄价、王忠实都没有太在意,也没有布他们的眼线,杨怀信的羽林军只用他们自己的令牌,便可以进出。  

出了左银台门,就是崔公子的药圃,崔公子可能不在,但李氏姐妹就住在药圃小筑,李雪晴可以从兴安门出宫。  

白芷匆匆去了明义殿,李萱儿对木香说:  

“去把《贞观政要》和我的红牙拔镂尺拿来,我们去仙居殿。”  

这个时辰的仙居殿静悄悄的,宫人们正在例行检查,很快就要下宫门入睡了。见到万寿公主带着几个内侍和宫女过来,宫女赶紧过来请安。  

李萱儿一看,正殿只有微弱的烛光,旁边夔王李滋住的那一间倒是很亮。  

她微微一笑,叫住正要进去通传的宫女说:  

“不用打搅吴母妃,白日里圣上让我过来检查夔王读书情况,我忙到现在才得空,进去听夔王背了书就走。”  

宫女一听,是来听夔王背书的,也不是什么大事,便将公主带到夔王殿前。  

李滋正翘着屁股趴在榻上美滋滋的看着,内侍们从宫外给他找来的小黄书,突然看见长姐进来,还以为是偷看小黄书被发现了,慌慌张张的把书往被子里塞。  

“长姐......您怎么来了?”李滋嬉皮笑脸的问。  

“莫安,去搜他的被子!”李萱儿脸上一点笑意也没有,把那本《贞观政要》“啪”的拍在桌上,问道:  

“《贞观政要》背到第几篇了?”  

李滋这才在向莫安使眼色,听长姐这一问,才知道她不是来查小黄书,是来催命的。他磕磕巴巴答到:  

“背背到第六,不,第五篇。”  

“胡说!”李萱儿将书拍在他面前,厉声道:“上次我明明听你先生教你,第九篇‘论太子诸王定分’,你想当太子,难道连自己学了什么都不敢承认?”  

李滋吓得脸都绿了:大家都很避讳谈他当太子这个问题,现在长姐却直接叫了出来,也不知她是啥意思......  

“第第第九篇......好像学了......”李滋额头直冒汗,眼角瞟着莫安放在《贞观政要》上的两本小黄书,腿都有点打飘。  

“第九篇,背一遍!”  

李萱儿估摸着吴昭仪要到了,见李滋吭吭吱吱背到:“贞观七年,授吴王恪齐州都督,太宗谓......太宗谓......”  

“谓什么?”  

“太宗谓......”李滋脑子都在小黄书上,哪里记得祖宗“谓”的什么?耷拉个脑袋不敢看长姐。  

“手伸出来!”  

李滋伸出左手,想想又换了右手。李萱儿抓着他的手,狠狠朝手心打了一下。  

这把红牙拔镂尺,象牙制成,一尺两寸长,浅雕凤凰,花角鹿,飞鸟,山楂树等瑞兽植物花纹,正红色,非常漂亮。  

在李滋眼里,它就像是用自己的鲜血染红的,大嘴一张,哭声震天。  

吴昭仪已经走到了他房门,听到哭声心像被刀子扎了一样:  

“万寿公主,你怎么这么晚了跑到我这里来欺负皇弟,你有当长姐的样子吗?”  

万寿公主拍拍桌上的小黄书,面无表情道:  

“吴母妃,夔王养在您膝下,他已经误入歧途,您却浑然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