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新格局(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方势力,而斗罗大陆上的格局,也变成了g,武魂帝国,星罗帝国三足鼎立的局面。  

只不过,这三方之间的力量却极不均衡,实力最强的武魂帝国一建国,便直接联合了g,开始对星罗帝国用兵。  

虽然没有怎么沟通,但是李缘和千道流之间却表现得即为默契,两人都打算,先灭掉星罗帝国,然后再决定,这斗罗大陆的最终归属。  

于是乎,一夜之间,星罗帝国在斗罗大陆上成了人人喊打的势力。  

武魂帝国给星罗帝国冠上了支持邪魂师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进行人体试验,迫害魂师,支持恐怖主义等一系列罪名。  

义正言辞的表示,这样邪恶的帝国,早就该被毁灭了,只是之前星罗帝国伪装的太好了,居然瞒过了他们正义的武魂帝国。  

不过没关系,现在发现还不算晚。  

于是,武魂帝国联合了盟友g,表示要讨伐像星罗帝国这样邪恶的帝国。  

而李缘,也是欣然同意了武魂帝国的提议,同样派遣军队,陈兵星罗帝国边境,对星罗帝国发起战争。  

说实话,这个时候发起对星罗帝国的战争,对于g来讲并不算有利,毕竟,g这边的底蕴实在是太差了点。  

虽然李缘现在已经接收了原本属于天斗帝国的遗产,但是却还没将这些力量全部都消化掉。  

现在继续扩张的话,步子实在是有些太大了,很容易扯到蛋。  

但是李缘也没有别的选择了,谁知道武魂殿这边的动作会这么快,不声不响的就直接建国了。  

原著之中,武魂殿方面可没有这么果断,拖拖拉拉的,而且比比东这个教皇还带着武魂殿在斗罗大陆上疯狂拉仇恨。  

直到搞得武魂殿在斗罗大陆上举世皆敌了,才宣布建立武魂帝国,自然是又刺激了一把和武魂殿敌对的势力,简直就是竖起了一个靶子,让两大帝国和上三宗的残余势力联合在了一块和武魂帝国对着干。  

不过细细想来,这也算正常,毕竟,现在武魂殿的掌舵者已经不是比比东了,而是长老殿的大供奉千道流。  

这老家伙可要比教皇比比东难缠多了,选择的这个时机可是说是正好。  

搞得李缘进退两难,如果不和武魂帝国一块行动的话,等到武魂帝国把星罗帝国吞下去的话,那李缘的g就真的没法玩了。  

他的g,只是占领了原属于天斗帝国的五个行省罢了,本来就要比武魂帝国弱上不少,真要是让武魂帝国把属于星罗帝国的七个行省也吞掉了。  

那李缘就只能选择放弃自己的主张,带着g加入武魂帝国了。  

但如果真要和武魂帝国一块行动,瓜分星罗帝国,李缘又担心不小心玩崩了,可以说是十分的难受。  

纠结了一阵子,李缘最终一咬牙,还是决定和武魂帝国一块干了,调集了数十万装备了热武器的新式军队,开始进攻星罗帝国。  

而武魂帝国那边也是不甘示弱,同样也调集了大军对星罗帝国开战。  

仅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g和武魂帝国就各自占领了星罗帝国的一个行省。  

星罗帝国方面,虽然有昊天宗支持,也从唐三那里获得了热武器的技术。  

但是,比高端战力,他们不是武魂帝国的对手,比热武器,也不是g的对手。  

所以,在战场上被打的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昊天宗方面,直系弟子战死三分之一,原本的五大长老,七长老烈阳斗罗被李缘击杀,四长老死在了和武魂殿封号斗罗的战斗之中,三长老还有宗主唐啸也被重创。  

三长老还好,休养一下还能恢复,但是唐啸却是被千道流亲自出手重创,一身的本事被废掉了一大半。  

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是以后也不可能恢复封号斗罗级别的战斗力了。  

而星罗帝国这边,也好不到哪去,星罗帝国供奉堂一共就两个封号斗罗,战争期间,供奉堂大长老戴肖紫坐镇在星罗城,并没有上战场。  

但是,二长老杨教授却出现在了战场之上,结果遭遇了李缘和七宝琉璃宗的两个封号斗罗。  

结果,没有悬念的被李缘干掉了,要是之前的话还好,但是,杨教授被金眼黑龙王帝天废掉了一条胳膊。  

实力被削减了不少,这种情况下,对上三个封号斗罗级别的对手,杨教授自然是没有任何幸存的可能性。  

最后被李缘一发尘遁打成了马赛克。  

经过了三个多月紧张而又刺激的战争之后,星罗帝国丢失了两个行省的领地,龟缩了起来,打算继续固守。  

而g和武魂帝国,也暂缓了攻势,倒不是说两个势力打算给星罗帝国喘息的时间。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为了整合一下已经占领的领土,防止出什么岔子,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酝酿更大规模的攻势。  

大军在外,消耗可不是一般的大,即便是武魂帝国和g,想要发动一场灭国之战,也是需要调动大量的资源的,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这段时间,星罗帝国边境上,只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摩擦,总体来讲,情况是比较平稳的。  

不过,星罗帝国还有昊天宗的高层都明白,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他们两个势力的灭亡,那只是时间问题。  

于是乎,星罗帝国和昊天宗不约而同的打算用盘外招。  

想要改变星罗帝国和昊天宗现在的绝境,只有一个办法,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