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回家的诱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议事厅。  

“大王,属下没有打扰您吧。”杜如晦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脸上完全没有打扰人家新婚夫妻生活的意思。  

李智云请他坐下,捏着鼻骨,说道:“倒也没有。”  

他都输钱输麻了。  

“那就好。”杜如晦从袖子中取出邸报交给李智云,“大王,这是宫里的内给事交给属下的,还说事情紧急,希望大王立马去宫里。”  

接过邸报查看,李智云哀叹一声,“李密啊李密,真是个傻子。”  

李密这个小可爱在离开关中后,终究是没忍住回家的诱惑。他没有按照既定路线前往中原,而是转道南下。这种行为无疑是在阳奉阴违的违抗朝廷意思。  

关键的是,他没有任何的解释,甚至他的部曲也没有放回来。  

“消息是谁送回长安的?”  

“不清楚,不过圣人应该是第一个知道的。”  

李智云明白消息是从哪里来的了。  

李密反不反不重要,皇帝认为他已经造反,这就足够了。  

“此去皇宫议事,怕是如你所言。”  

之前杜如晦就给他分析过李密造反的前因后果。  

杜如晦语气凝重的说道:“大王切记,多听,多看,少言,绝不答应。”  

“本王明白。”  

李智云问道:“克明,你觉得这次的事情,父皇会让谁来解决?”  

杜如晦略作思忖,慎重道:“两种可能,其一,交给太子动手。其二,独孤氏让步。”  

“若父皇让本王表态呢?”  

杜如晦道:“圣人所言,大王不可有异同。”  

是啊,目前他还离不开老李。  

“那你觉得太子会趟浑水吗?”  

“太子即使看出来,王珪韦挺也会鼓动太子动手。东宫的位置已经编满,容不下关陇的人了。”  

“如此说来,此番太子主攻,秦王主守?”  

大王,您的比喻还真形象。  

“应该如此。”杜如晦道:“不过秦王身边还有个房乔,此人足智多谋,还不好说。”  

房乔,房谋杜断,你们二人的羁绊,到底还是牵扯着命运的吸引。即使,你们现在已各为其主。  

秦王府。  

房乔抚摸着下巴的两根毛,放下邸报。  

“大王,此事非同小可。明面上是李密谋反,然则实际牵扯独孤怀恩,只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谁舞剑?”李世民端起茶盏轻抿一口。他喝的是西市新茶,这种茶叶只需用沸水泡开,味道口感远超之前的茶。  

房乔手指向上指了指。  

“你看出来了。”李世民放下茶盏,显得有些阴郁。  

“谁又看不出来呢?”房乔道:“以圣人之智,岂会看不出来李密不甘屈居人下,但圣人还是让他去了。”  

“还让独孤怀恩一起。”长孙无忌补充说道:“这又不是去劝降山南道各州,独孤怀恩去有什么用呢?”  

李世民点头,目光扫视着两位心腹,“我看出来了,你们都觉得此事是父皇设的局。”  

房乔和长孙无忌互视一眼,前者道:“大王,此前出征薛举之时,太子和楚王曾向圣人送去一个人,此人乃是故南郑守将王德发之子,他名叫王协,是个名不经传之人,但是他手中却握有一份独孤家藏在梁州的粮秣兵器账册。”  

“什么?”李世民一惊,“此事我为何不知?”  

“此事乃是圣人下令封口。”房乔道:“我和楚王府长史王通有旧,曾听他提起过一点蛛丝马迹,这才派人调查。”  

李世民良久无言,而后才道:“原来如此。”  

“大王什么意思?”长孙无忌问。  

李世民道:“出征薛举之前,父皇曾对我言,大唐粮库早已耗尽,全靠右仆射裴寂多方筹谋运算,这才汇集粮食。但仗打起来之后,父皇却再也没有说过粮食不够的事情。现在看来,那笔粮食,应该是这么来的。”  

“圣人这是尝到了甜头。”房乔转而道:“当然,圣人早对独孤氏不满了。”  

李世民深深一叹,“旧事重演啊。”  

长孙无忌看看房乔,又看看李世民,急躁道:“大王,难道你就一点不好奇太子和楚王怎么会合谋这件事情吗?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楚王和太子岂不是......”  

“够了辅机。”李世民打断他,说道:“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南郑是楚王打下的,这其中,父皇和楚王之间,一定有其他的事情。否则,涉及这样的事情,父皇不会隐瞒我。”  

“可是。”长孙无忌还欲再说,却被房乔打断。  

“大王说的没错,其实那个王协,是主动去的楚王府。根据我的调查,事发之前,独孤家一直在追查王协,他走投无路,只能去找楚王。”  

“他为什么不找秦王,偏偏找楚王呢?”长孙无忌反驳质问。  

房乔沉吟道:“或许正如大王所言,圣人让楚王前往山南道,应该有什么嘱托。再者,这件事楚王是有参与的,毕竟王德发是被楚王所俘虏。”  

李世民不等长孙无忌继续杠下去,接着道:“事已至此不必深究,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李密的事情。”  

“玄龄,此事你如何看待?”李世民问。  

“大王,此番之事已有定局,无论怎么做,都挡不住圣人的决定。属下以为,大王要遵从圣意。”  

“放弃独孤怀恩?”长孙无忌道:“怎么能这么做?大王若是放弃独孤怀恩,独孤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