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收割中产的利器(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瀛对房地产的限制之后,李长河就想到了高尔夫球场这个路线。  

原因无他,只因为这玩意儿,是收割东瀛中产的利器。  

而东瀛的经济爆发,最有实力的那批人,其实就是中产阶层。  

李长河记得,广场协议之后,东瀛人酷爱的两大运动,一个是滑雪,另一个就是高尔夫。  

滑雪不提,只说高尔夫这个,他记得当时东瀛到处都在兴建高尔夫球场,甚至跑到东南亚去修建。  

为了打个高尔夫,特意出国去打,以此彰显自己的实力。  

而在那些年,这项运动也从所谓的“贵族运动”下放到中产阶层,一套高级的高尔夫球杆三件套,能卖出一亿日元的天价。  

按照当时的汇率,折算成美元就是八十多万美元。  

即便这是特例,也可以看出当时这项运动的奢侈属性。  

更何况高级的东西他又不缺,到时候随便让迪奥跟某个高尔夫球杆来个联名款,就可以是运动装备里面的顶流。  

而除了运动装备外,更吸金的是那时候的高尔夫会员。  

顶级的高尔夫球馆,会员年费过百万美元的比比皆是,甚至有会员费高达两百万美元一年的球馆。  

那时候男性在东瀛炫富的最好方式,就是晒出自己某某高尔夫球场的会员卡,展示自己的身份和格调。  

除此之外,高尔夫球场还附带了酒店的属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也是商业地产之一,只不过却又属于体育行业。  

而且这种兴建高尔夫球场的山地,可比市区的土地价格便宜多了。  

收割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好的收割阶层就是中产阶层,这批人既没有富豪阶层的资金护城河,又没有穷人那种压制自己欲望的能力。  

他们会是国家财富爆发最直观的受益者,但是也是消费层次升级最努力的那批人。  

而高尔夫球场,就是收割中产男性的利器。  

李长河觉得,这一行,你东瀛政府,总不应该限制了吧,毕竟这可是妥妥的“体育产业”。  

事实上,小林俊平此刻的思路,正是李长河期盼的那种。  

他没想到李长河要做的,竟然是高尔夫这种小众运动。  

这运动是挺奢侈,但是反过来说,客户群体也小众,基本上是富豪居多,对普通民众,反倒没有太大的影响。  

而且高尔夫球场的投资,普遍都在山区,这不是妥妥的拉动就业和地方投资嘛?  

想到这些,小林俊平心里就有倾向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