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三中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铁锤坐镇篮下,吉诺比利再也没有持球突进去了,那真是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啊!”  

张合理笑道。  

“半场,铁锤已经是5投5中,5罚3中,13分8篮板6助攻1盖帽。虽然没有抢断,盖帽也只有1个,但今天助攻真多,他的助攻居然是队内最多的。”  

直播席上,于加惊叹道。  

“于加,你忘了铁锤的全能了吗?他的传球意识很强的。”张合理笑道。  

“对,在太阳队要不是马布里要助攻,铁锤的助攻数会更多。”点点头,于加笑道。  

“还有一点,阿根挺的内线和铁锤相比,弱很多了,对他的牵制很小,这对于他抢下篮板之后的处理是非常有利的。今天铁锤很有可能三双,下半场拿4个助攻很有可能。”  

张合理道。  

半场休息回来,比赛继续。  

阿根廷换回了第一节的。  

中国队方面,大至打得不错,继续上场,锋线李南,后卫线由刘伟与郭士强担当。  

阿根廷底线发球,桑切斯推进到前场。  

这时吉诺比利突然从右侧翼往禁区穿插。  

而就在这时,右翼低位的大前锋斯科拉突然向底角拉去。  

二人的跑位方向,一左一右,就像两只大手一样,将中国队的联防阵形撕成了两半。  

但毫无疑问,中国队的防守注意力,七成被上半场表现异常耀眼的吉诺比利吸引了,而有些忽略了上半场表现一般的斯科拉。  

包括斯科拉的对位球员大至,发现丢了之后,跟上去已经慢了一步有多。  

这时,森切斯的传球到了。  

右底角里两步的位置,零度角,斯科拉接球出手。  

“唰!”  

水花泛起,两分命中。  

39:36,阿根廷落后3分。  

中国队进攻。  

刘伟在弧顶突破,然后传李坝。  

这一突一传,立即压缩了阿根廷的防守,让外面的防守空了起来。  

尤其是小前锋诺西奥尼,是执行内线包夹最多的球员,李南在左翼三分线上出现了很大的空位。  

李坝接球,再传李南,后者瞄了一下,起跳三分出手。  

“唰!”  

水花泛起,三分命中。  

42:36,中国领先6分。  

“这个进攻战术就打得很清晰,就是压缩对手的防线,让外线出现空位。这也是没有防守三秒违例的好处,铁锤直接可以呆在篮下,接球就有机会出手,逼迫阿根廷队不得不上包夹。”张合理道。  

“张老师,阿根廷队从一开始就执行砍人战术,为什么还要上包夹呢?”于加问道。  

“很简单,还是没有防守三秒的原因。铁锤离篮筐太近了,光是一个人阻止不了他起身啊,这时候犯规,可能就是二加一,所以必须上包夹,在铁锤起身之前按下他,或逼迫他出现失误。在nba,打奥尼尔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人照砍,但也一样要上包夹的,一个人根本不行。”张合理道。  

这时阿根廷队推进到了前场。  

“大至,他们如果还是刚才那样干,我们换防。”李坝对大至喊道。  

这时吉诺比利正在无球跑动,在右侧翼借小前锋诺西奥尼的挡拆掩护,甩掉了郭士强,冲向了禁区,并张手要球。  

与此同时,右翼低位的斯科拉突然向右侧翼撤去,与吉诺比利,再次形成了交错的跑位。  

只是上次上在底线附近,这次是在侧翼,活动区域更大。  

大至立即跟了上去,但就在这时,刚给吉诺比利做完挡拆掩护的诺西奥尼,挡在了他的身前,再次做出了挡拆掩护。  

这样,斯科拉空了出来,球也传了过来。  

被甩掉的郭士强立即换防斯科拉,形成了193公分与206公分的错位。  

这种巨大的错位防守,对斯科拉能形成障碍?  

斯科拉再次出手。  

李坝想防出禁区,但被进入禁区的吉诺比利挡了下来,这是第三个进攻掩护。  

“唰!”  

中两分命中。  

42:38,阿根廷落后4分。  

“15号斯科拉这节开场2投2中,要注意一下了。”直播席上,张合理提醒道。  

“阿根廷的战术执行能力太强了,五个球员就像严丝合缝的机器一样在运转。”于加赞叹道。  

第三节第五分钟,48:44,分差依然在4分。  

阿根廷没篮板球,但依靠强大的战术能力,屡屡跑出空位,命中率很高。  

上半节斯科拉的中投成为了阿根廷的主攻手段,6投4中,拿下了10分中的8分。  

大至表现也不错,他和斯科拉有些像,在侧翼活动,甚至拉到了三分线上,因为李坝在篮下的牵制,压缩了阿根廷的防守,让他得到了不少的空位。  

半节时间,4投2中,拿下了5分。  

李南同样得到了几次空位机会,手感略差,3投1中,拿下了3分。  

李坝拿球被砍一次,2罚1中。  

第6分钟,哈里斯叫了暂停,换上了大姚,换下了李南。  

“哇,三大中锋同场,这是什么战术?”于加惊讶地叫了起来。  

“大至的位置应该还是在低位到侧翼之间活动,大姚应该还在高位,铁锤还是在篮下,这是要高举高打了?”张合理猜测道。  

“我觉得也可以,虽然没有了小前锋,但大姚和铁锤在禁区高低位坐镇,本身小前锋冲击篮下的空间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