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晋升筑基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耗费了一丝紫气脱离出转运珠。  

凭着冥冥中和使用过紫气的后代间那一缕感应,陈玄墨很快就在修炼室找到了陈宁卓。  

此时。  

陈宁卓早已经进入到了入定状态。  

他双眼紧闭,表情平静无波,额头上的金色印记还在,暂且没有触发特殊状况。  

陈宁卓修炼的功法乃是厚土玄黄诀,属于宗门的上乘野法,只因他五行缺火,没法修赤阳峰核心弟子的主修功法——赤阳真诀筑基篇。  

此时的他,周身氤氲出土黄色的腾腾雾气,显然正在运功冲关的紧要关头。  

陈玄墨也有过冲击筑基期的经验。  

但凡修士修炼到炼气三境之气府境巅峰,便可以开始尝试冲击筑基期。  

可如此匆匆冲关,除非是灵根卓绝的天纵奇才,否则失败几率高的吓人。  

因此,绝大部分修士都会在这阶段打磨一下修为,让自己的灵力更加浑厚精纯。  

如此冲关时再配合服用筑基丹,成功几率就会高许多。  

而冲关的诀窍,便是寻找到身体中的隐脉,以隐脉为纽带,分别打通灵涌穴、通幽穴、藏真穴、天元穴,将任督二脉,冲脉,带脉,连成通路,铸成灵基。  

如此一来,便能炼化体内先天灵力,修成一口道基真元。  

英灵状态下的陈玄墨,静静的守护着四子陈宁卓。  

尽管他仅剩下12丝紫气,也干不了什么,但此时此刻,他依旧选择了默默陪伴。  

陈玄墨依稀记得,四子陈宁卓刚出生时,他为了发展家族太忙太忙了,也没来得及多抱抱他。  

在他成长过程中,陈玄墨依旧是很忙很忙,只是偶尔会敦促他的修为进度,且态度十分严厉。  

等陈宁卓去了云阳宗后,父子两个更是聚少离多,偶尔碰面,也都是聊的他在宗门里应该如何发展,如何经营关系和人脉,如何从精英弟子争取为核心弟子。  

等到他陈玄墨步入晚年,总算闲下来了。  

但此时的他膝下重孙、玄孙辈环绕,自然不会有这个六七十岁的“老儿子”什么事了。  

直到他陈玄墨死了,父子两个也没有过什么天伦之乐。  

“唉~”  

英灵状态下的陈玄墨,看着四子陈宁卓两鬓的一些白丝,眼睑的稀疏皱纹,不由轻轻叹息一声。  

一昼夜过去。  

陈玄墨依旧没有离开,额外多消耗了一丝紫气。  

又是过了大半天。  

陈宁卓脸上忽然浮现一抹潮红,周身气血沸腾起来,氤氲腾起的气息变得浑厚而浓郁,灵力逐渐变得如水一般绵稠。  

这是他在炼化灵力,将其转化为真元之力!  

成功了!  

英灵状态的陈玄墨脸色一喜,四子陈宁卓历尽重重劫难,终于成功筑基。  

古代炼气期分为三境,分别为玄桥、灵泉、气府。  

筑基期其实也分为三境,乃是凝元、守一、灵台,分别对应筑基期前中后期。  

古代之所以如此划分,是因为每突破一境,修士自身状态会发生变化,实力也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如今,陈宁卓便是筑基三境的第一境,凝元境,而陈玄墨修为最巅峰时乃是筑基三境的最后一境灵台境,因此能横扫其他家族的老祖。  

陈玄墨激动的连声夸赞:“好好好!”  

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然而第三个好字刚一出口,他的话音忽的戛然而止,脸上露出一抹古怪之色。  

只因时至此时,陈宁卓额头上的金色印记依旧未曾破裂。  

十分显然,他此次修为晋升筑基期乃是他自己的功劳,和陈玄墨的紫气投资没有关系。  

“这孩子,表面不说。但第一次筑基失败后,心里多半一直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在暗中不断打磨自己。”陈玄墨神色感慨,脸上的笑意却是更浓,“不愧是我陈玄墨的种,倔得很。”  

对此,陈玄墨很是欣慰。  

然而下一瞬间,“啵”的一下,金色印记倏然破裂,化作丝丝缕缕消失不见。  

随即,陈宁卓气势一变,周身氤氲的土黄色真元缓缓旋转起来,不多片刻竟然形成了一個漩涡!  

陈玄墨略一诧异,旋即却露出了惊喜之色。  

这是进入了顿悟状态。  

好,很好。  

先前重孙儿景运也顿悟过,并领悟了金元剑意的雏形,而且仅仅消耗了一缕紫气。  

陈宁卓这次消耗了金色印记,也只是进入顿悟,看似吃亏吃大了。  

可陈玄墨知道,筑基期顿悟有多么艰难。  

他一辈子直至突破到筑基后期的灵台境后,才有过一次筑基期顿悟,并领悟到了赤火真意雏形,从此战力又飙升一大截。  

而很多筑基期修士活了一辈子,都未必能在筑基期触发一次顿悟,例如赤虬小子和广陵小子。  

陈玄墨一直认为,自己有此机缘,是他这辈子打架打的多缘故。  

现在看来,只要拥有足够多的紫气,一样能够做到。  

陈玄墨反而有些羡慕自己儿子了,若是自己也拥有一个有紫气的爹,这辈子哪里还需要打拼得那么辛苦!  

随着时间流逝。  

陈宁卓周身的土黄色真元漩涡,渐渐向他体内收拢,最后于体表形成了一层厚重的真元甲胄,散发着结实耐打的意蕴。  

陈玄墨顿时哑然失笑。  

儿子领悟的竟然是厚土真意雏形,令他的厚土灵甲变得更加耐打抗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