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差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听到马钧的话,刘晔心里凉了大半…  

冶炼技艺远远不如,一样的板甲要弱三成,并不是不能接受!  

提升魏国的技术,并且钳制楚国发展,付出些代价也是值得的。咚咚不过罄尽巧匠营之力,每年也只能几十副的产量?  

这数字彻底打消了刘晔的念头。  

魏国的巧匠营,就相当于是楚国工部、还要加上一部分合作的官坊,也就是负责开发新技术,同时也掌握着的官匠,负责之人正是“巧匠军师”马钧。  

不仅代表了魏国的最前沿技术,也代表了魏国官坊的很大一部分生产力…  

也就是魏国几乎官坊的铁匠,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做,一年才能几十套?  

而且怎么可能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做?  

“这…在许县援救夏侯小姐的时候,楚国就出动了数百板甲重骑,而且楚王既然愿意交易,其手中也不可能只有数百。难道魏国真的十倍…不,百倍于我们的工匠不成?”刘晔难以置信的反问道。  

楚国也不可能其他工程全部停止,召集工匠,全部投入于制造板甲吧?  

如果真是如此,又怎么会轻易拿出来交易?  

“我怀疑,楚国的板甲在制造时,应该使用了某种机关术。”马钧的脸比较长,不仅总是板着,而且说话也一顿一顿。  

“机关术?”刘晔表示自己没有听懂,不是铁匠吗?怎么又和机关术扯上了关系?  

“这几套板甲,几乎一模一样,而且没有痕迹,像是以沛然大力,一次将精钢板锤制成型。咚咚”马钧说出了自己的推测。  

马钧也的确猜对了,楚国的板甲,目前有两个批次,一是用还缺乏动力源、靠着金陵驻军战将,轮番充能使用的冲压机,将各个部件一次冲压成型,二是利用水力锻打,节约人力、慢慢…  

其中前者质量显然更高,后者只是相当于是用水力,了纯力工,还要有经验的铁匠精修把关,而且能够接受一次冲压的钢材,对韧性的要求更低,可以拥有更高的强度。  

不仅可以用来冲压出凹型,一些卡扣位置,也是直接一冲一个手指长的细孔。  

这些精细的孔洞,也正是马钧猜测楚国是用了某种机关术的依据之一。  

相比之下,水力锻造的板甲,成本依然偏高,而且质量较低。  

之后白图也不准备再搞水力锻造的板甲,水力还是用来刀剑、农具,或者拉磨、织布吧。  

金陵作为王城,附近的守军不仅数量多,而且精锐高,在不影响训练的情况下,每天冲出魏国两年的产量还是很轻松的——前提是没有其他需要大型真气机供能的项目。  

“一次锤制?莫不是要千钧之力?怎么可能!”刘晔惊呼道。  

马钧扭头看了看他,沉默几秒之后开口道:“最大的上身前甲部分,要一次锤制得如此工整,大概要两千钧的力量。”  

千钧,一般被提起的话,都只是虚词,指很大很大的力量。  

一钧三十斤,汉制一斤大概相当于后世半斤,也就是7kg,千钧…也就是7吨出头。  

刘晔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一个虚指,居然被马钧如此郑重且“精确”的纠正了,而且比虚指还高出一倍?  

如果白图听到马钧的话,对他的评价会更高一些——估计的还挺准,现在楚国最大的冲压机,的确最高是六万多斤的冲压,相当于后世十几吨。  

冲压机本身无法量产,尤其是受力的部分,和钨钢玺一样,是于吉和庞统配合,一点点用“画符”炼制的。  

十几吨的冲压机是什么概念?  

普通的轿车车壳,可以用五十吨的冲压机冲出来…  

板甲最大的一部分,也比车壳要小得多、也薄得多,只是楚国量产的“钢”,虽然和其他诸侯生产的钢比,如辱稚子,但远远达不到后世钢铁的质地,屈服强度和硬度无法两全其美,所以才需要这么大码的冲压机。  

“怎么可能?两千钧?即使是吕布…”刘晔说着看向了夏侯渊。  

夏侯渊见状也摇了摇头道:“神将的境界我虽然没有达到,也的确玄之又玄,但即使是典将军…最多也只是全力爆发时才有千钧之威。”  

刘晔:???  

还真有?  

而马钧脸色不变——有没有千钧之力他不知道,但是…有也没用,一下爆发千钧之力有什么用?  

能用来砸铁吗?即使能…用什么来给你当锤子?  

一两个神将,对大规模生产来意义不大!  

马钧的结论,其实也很对庞统的胃口,比如楚国的第一台冲压机,是靠神将来充能吗?  

哪怕是吕布、赵云、黄忠、孙策,四人全都叫上,一起来供能,一天也就冲出三四副板甲。  

之所以产量大,是因为这是驻地在金陵附近的超过五千名木石战将、一千多位鎏金战将,在给巨型真气储藏装置充能。  

至于不转化真气,直接用蛮力操作冲压机?  

少来!十台冲压机都不够孙策一天拆的…  

这可不是有力气就能干的活儿。  

无论合不合理,刘晔至少相信马钧对巧匠营的产能预估——一年几十副,根本指望不上!  

也就是这乍看技术含量并不高,甚至还没有步人甲沉重、工艺复杂的板甲,一段时间里将是楚国的“特产”。  

而且白图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看来之后想要购置板甲,肯定要被宰上一刀。  

与此同时,其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