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至暗时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前一章有敏感词被禁,等联系编辑修改后才能解禁,再发一章给大家看看,内容连不上见谅。  

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与其把它带进棺材里,还不如拿它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这话又说到任正非的心坎里去了。  

他为什么要在商业领域推行狼性思维?  

因为他想让华为做大做强,他知道,一家企业只有做大做强了,站在世界的顶峰,才会真正拥有跟那些国际巨无霸对话的资本,才有能力去真正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因此,在生意场合,他也会锱铢必较,那并不是他自己想拥有巨额的财产,而是希望让华为多一分做大做强的资本。  

于是,任正非被感动了。  

在余文钢身上,他找到了一种知己的感觉。  

于是乎,他豪迈地说道:“有你这话,咱们还签什么对赌协议啊,直接换,就换百分之十,彩铃业务的那一个亿我也给你,你要是还缺钱,你跟我说,我无条件先借你。”  

余文钢:“…”  

你是不是傻?  

还是喝高了?  

连这样的话也说道出来?  

他忍不住问道:“老任,你没喝高吧?要不咱们改天再聊?”  

“放心,我没喝高,现在清醒得很,比任何时候更清醒。”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在说胡话,任正非还一口气又吹了半瓶啤酒。  

余文钢:“…”  

老任,悠着点,你已经不年轻了!  

他不得不再次问道:“你说出这样的话,你就不怕我让你失望?你也不怕被你公司的人非议?”  

“你真要是让我失望了,那我也认了,不就是钱吗,正如你所说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与其把它带进棺材里,还不如拿它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任正非重复了一下余文钢之前的一句,接着说道:“而你和你的理想,对我来说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所以我要赌一把,赌你会和我一起来扛,也赌你我能扛得下,扛出一片美好未来。  

“至于公司的非议,那重要吗?只要我在位一天,就没人敢反对我的决定。”  

他霸气的一面顿时暴露无遗。  

余文钢:“…”  

他沉默了很久,这才说道:“老任,你这样搞得我压力很大啊!”  

是的,任正非的这一番承诺,表面上看是又给了他一天大的便宜,可若是他占了,就等于彻底把两人绑上了同一条船,尽管他知道这条船是不会被风浪给掀翻的,可是很累啊!  

这让他怎么去过逍遥的神仙生活?  

可不管他怎么想、怎么说,任正非却是一副赖定了他的模样,这样他能有什么招?  

要不,泄露一点天机,让华为在前期走得没那么艰难一点?  

他顿时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  

其实他很清楚,别看后世的华为很风光,可是在它前行的路上并没那么一帆风顺,较为严重的,就有三个至暗时刻。  

第一个至暗时刻,第一个至暗时刻,是愚昧无知进电信。  

华为的起步其实并不顺畅,一开始,他做的是香港的交换机的代理,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属于自己的小交换机,可是时1993年,国家突然出台政策,企业进入电信市场需要准入牌照,这可把主要做酒店与小企业以及农村数字交换机打了个措手不及。  

为了赶在截止之前拿到牌照,华为不得不采用空分技术做出了一款可用于电信局的程控交换机jk1000去通过鉴定。  

就这样一台非数字的程控交换机,带着随时冒烟起火的风险,勉强通过了邮电部的鉴定,拿到了准入牌照,然后才砸锅卖铁,拿出全部赌注去研发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  

也幸亏这款交换机及时研发出来了,华为这才逃过了第一劫,免了倒闭的命运。  

第二个至暗时刻是进军gs场。  

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刚出来,国内通信领域的发展重点却转向了gs动网络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华为若是不能在gs快突围,实现大规模的商用,那巨大的投入很快就会拖垮华为这个脆弱的民企,最终走向覆灭。  

于是华为又将研发重点转向了gs域。  

研发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已经把家底掏空,华为没钱了怎么办?  

作为一家没起来的民企,贷款是别指望了,那时候国内也不像现在那么容易拉到投资,所以任正非只能把主意打到员工头上。  

在那个时候,欠薪是常事。  

不仅如此,任正非还想出了华为银行的招数,用高利吸引员工们把钱存进华为银行来,在钱还是不够用的情况下,他又开始卖“内部股票”。  

总之,他能想到的招都用尽了,为此,他还被人告到了中央,说他欠薪、非法融资、逃税,让他差点还被法办,后来是朱总理发话,他才逃过了一劫。  

庆幸的是,1999年,华为终于在福建获得了总金额高达3个多亿的gs同,而且利润丰厚,从此昂首进入了移动领域。  

也就是说,华为真正的好日子是从1999年才开始的,现在的任正非只不过才缓过了第二口气。  

接下来还有第三个最为关键的至暗时刻。  

在2000年电信拆分后,国内通信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除了g还在继续扩展以外,3g标准也开始浮出水面。  

只不过那时的3g标准争议很大,一共出现了a、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