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回娘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把人让进屋里。  

范秀英果然正在屋里收拾东西。  

她和江老实买了不少年货。  

大女儿已经打过电话,按他们电话上说的应该是明天大女儿和大女婿就带着孩子到京北。  

大女儿也参加了高考,虽然考的学校没有小女儿考的好。  

可是那也是大学生。  

这一方面是大女儿今年要报道,另外一方面,他们也算是真正的过一个团圆年。  

所以两口子买了不少的东西,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  

琢磨着这一次,那可算是真的是一家团圆。  

看见小女儿抱着江心的小女儿拉弟进来,立刻明白老二和二女婿来了。  

“老二,大壮,你们怎么回来啦?这马上过年,两口子不忙家里,怎么跑到娘家来了?到时候你妈又该说道。”  

范秀英一看在二女儿,那就是一肚子气呀,也不知道她生的这几个孩子都像谁?  

除了小小像她以外,这两个闺女一个一个的性子,绵软的和面团一样。  

老大就不用说了,具体在婆家受不受气她不知道,可是唯一感到欣慰的是,老大现在和大女婿在县城里住。  

他们小两口自己单独住,总比跟婆婆公公混在一起住受气少的多。  

再说了,也听大女儿说人家的公公婆婆和他们彻底断绝关系,所以两口子日子过得倒是挺好。  

老大好不容易让人省心点儿,可是老二呢?  

二女婿倒是个老实人,可是这老实人摊上一个不省心的妈也没办法呀。  

老二这个不省心的婆婆嫌弃自己闺女生的两个女儿,这不成天指桑骂槐,家里面成天是鸡飞狗跳。  

老二性子还绵软,婆婆再怎么骂也不吭气。  

有时候骂狠了,就抱着孩子回娘家哭一场,可是,自己劝说半天,这孩子还是照样立不起来。  

回去不用两天,又还是老样子。  

既心疼自己女儿,可是她这个丈母娘总不能上门去找人家老婆婆去吵架。  

这算哪回的事儿啊,吵完了以后,最后为难的还不是自己女儿和女婿。  

“这不是大壮厂里发了年货,我们发了这么多东西给您送过来一些。我带着孩子回来住两天,大壮有点事儿要送他娘回一趟老家。”  

江小小和范秀英终于明白自己二姐为什么这会儿回来。  

往年都没送过年货,今年送年货回来,那是因为,还是有求于娘家“行,那你带着孩子去那个屋去,你妹妹那个屋都收拾好啦。大壮啊,年货这东西就不用送来。省的你送来,你妈在家里也不高兴,回头老二回到家里还不得被你妈数落。  

说她成天往娘家送东西,心不向着婆家,我们也不差这点儿东西,只要你们两口子好好过日子,其他的咱就别讲那些虚礼。”  

范秀英真没想收这个东西,这东西收下没问题,可是最后受罪的恐怕是自己闺女。  

每一次不是这样啊,就连过年到他们家拎两瓶罐头,拿两瓶酒,恐怕回去闺女还得落数落,更不用说拿这些东西。  

他们两口子又不差这一嘴东西,自己儿子厂子里也发,更何况小闺女小女婿昨天就买了不少东西呢,这些带鱼,鸡腿什么的,买了一大堆,生怕一大家子不够吃。  

他们两口子又不贪这点儿东西,何必还让女儿女婿跟着受这二茬罪!  

秦大壮脸上也是臊的慌,自己娘干的那些事情让自己在丈母娘跟前根本抬不起头。  

“妈,这些东西您就收下,这事儿我娘知道。您放心,我保证不让江心在我娘跟前受气。”  

范秀英叹口气,女婿次次在她跟前儿保证,可是回去之后受气的还不是她闺女。  

秦大壮把东西搁下,也没多留,赶紧就赶回去。  

他们今天下午的火车,他们老家离得这边儿还有三百多里地,坐火车也不近。  

不早点儿赶着回去,家里还有一堆事情等着呢,恐怕他妈就得着急。  

要不是家里的叔叔婶婶办喜事,他们也不用这么赶。  

江小小看一眼江心那个屋,江小正在逗孩子玩。  

“妈,既然我二姐回来过年,那我和小宋就去搬到新房去住吧。要不然我大姐大姐夫明天就回来,到时候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我哥回来,到时候让他去我们那边住吧,这样也省的麻烦。”  

这是瞌睡找个枕头啊。  

还掉下来一个。  

范秀英顿了一下,她稀罕小闺女,可是家里的确住不开。  

“行吧,那你和女婿今天就搬过去住吧。不过那边儿东西都差不多了,应该不差什么,你们就不用开火。吃饭的时候就在咱家这边儿吃,最多就是去那边睡觉。”  

范秀英舍不得闺女还要做饭。  

江小小答应的痛快,自己妈呢,哪有那么客气的。  

对她好,还不领情啊。  

宋莫庭嘴角不由得勾起来,心想事成,让他的心情变得很愉快。  

当天下午,宋莫庭出去了一趟,等他回来就开回了一辆黑色的小轿车。  

这一下连他们住的巷子里,不少人家都探出头来,纷纷的议论。  

主要是现在这个年代,私家车可没有那么多,大多数这种车可都是当干部的才有的。  

江小小问宋莫庭,宋莫庭才告诉他,这是奶奶让开回来的。  

奶奶的待遇早就可以配车,不过奶奶嫌弃,还需要动用司机。  

再说了,爷爷也有这个待遇,他们家不想弄两辆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