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曹氏幼儿园(2/3)
的观点,以至于给曹玉昆的感觉,他身上几乎没有什么诸如金智健、郭鸿英这等大佬身上的那种强大气场,反而感觉他只是个和气的富家翁而已。
但老头儿这番话一说,曹玉昆对他的评价,立刻就蹭蹭地往上窜了好大一截。
这是有见识、有见解、有过深入思考的人,而且还得是段位相当高的人,才能得出的结论和看法——曹玉昆当然知道,但他那个知道,纯粹是完全的、完整的经历过了某个历史时期之后,经由高手纵览风云提炼出最终结论,他又在网络上看到、听到、学习到的。不好说是他的个人能力、个人见解。
“您这个话…有意思。”
稍稍捧一下,却是轻轻带过,曹玉昆连喝茶的动作都变慢了,安静地等着老头儿的下一句,而果然,老头儿说:“我想去内地转一转,看一看,如果真是不错的话,我想,是不是可以尝试在那边做一两个工程,试试风,你说呢?”
“好啊!这是好事儿!反正我对内地的经济发展,是长期看好的。”
“那…合作一下?”
“哈哈哈哈,徐伯,这您就提携我啦,讲别的,我可能还能往自己脸上贴贴金,说是跟您合作,要讲搞地产,我哪儿够资格跟您合作呀!您提携我!”
“哈哈哈…”
徐右甲笑着摆手,“我对房地产,对建筑建设,还算熟,你呢,对内地比我熟!这样子我们联手,事情才更容易做成啊!”
那…敢情好!
说实在的,但凡是个穿越者,谁还能不知道未来的三十年是属于房地产的三十年呢?虽说房地产这个行当真正的巅峰期,其实是2000年前后,到2016年前后,认真讲,也就两个八年,但就这两个八年,做得好的话,足够支撑出十万亿级别的财富了。而且你也还别嫌早,1992年进去,内地的房地产市场的大势其实还没到呢,但先下手为强,提前几年进去,正好练练手、积累经验和口碑啊!
所以说,事实上不需要跟任何人合作,曹玉昆自己都有意的逐渐铺垫了。
让扈子红在魔都大肆收购房产,进行装修,乃至接下来的商业运营的尝试,都是他为自己之后一步迈入房地产,尤其是商业地产,所做的筹备。
在他看来,先收一点东西在手上,做做试试,总之只要房子在、地段好,赔不了就是了,借着装修的机会,手上就养出好几个专做内部装潢的团队,借着房产购买的机会,逐渐就把魔都这边的商业情况、居住情况、地价情况等等,给摸个差不多了——这些东西,别小瞧,都有用。
等到明年,1993年,集中力量把饮料厂在全国各地建厂、储备产能这件事做好,把九阳电器在内地的生产基地给建起来,顺便把刚收购来的电子厂也开到内地去,这样一来,等到1994年,曹玉昆就打算搞一把央视的标王,把那些白酒品牌给踢开,把1994年搞成伊人康饮的沁园牌在内地大卖特卖的一年。
然后,VCD这件事经历1993年的前期投入,和1994年的开创市场之后,等到1995年,基本上也就到了收割蓝海市场的时候了。
这又是一把大钱。
这几件事搞定,大概就是在1995年,曹玉昆就准备往房地产里迈脚了。
资金也够了,个人影响力也到那一步了,初步的经验积累也有了,到那个时候,扈子红可用就用,不太好用不太够用,就干脆自己顶上去,开始拿地!
初期以商业地产为主,兼顾一定的出租公寓和商品房,这就又是几年蓄势,等到练上几年,就顺利地商业地产和商品房两条腿走路!
然而,这个计划正在被打破。
许是因为自己跑到红空来的这惊天一胡,实在是太过惊艳,竟先后有两个打算搞房地产的人,主动找上了自己——苏见山那边不好推,跟他礼贤下士、对自己一直极为尊敬和重视,没多大关系,主要是欠了一个天大的人情,必须还。但跟他合作,尽管明知道他手里的人脉关系极强,曹玉昆却依然是有担心的。
他不够专业!
但徐右甲这边就是另一码事了。
徐家虽然也是搞航运起的家,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跟当年的包船王登陆的风,徐家就已经开始相当程度上的向着陆上经营倾斜了,到现在,他们家旗下的航运生意,已经几乎不剩下多少,主要是搞地产建设、商品房销售,和商业地产的运营方向了。
论建设能力,论设计能力,乃至论商业营销,徐家都是老手!
至于在内地做事情需要人脉——拜托,红空徐家,牌子够响亮了,从现在开始算起,少说十几年之内,他徐右甲老爷子只要去内地,各地的地方官府那一定是高接远迎、一路绿灯,这比什么人脉都硬!
这个顺风车跟起来,可就比苏见山那边要爽多了。
“您来定策略,您决定怎么做,我给您跑腿儿!”
“哈哈哈哈!阿昆呀,不瞒你说,我主要是想让阿亨也能参与进去,有什么事情,你我商量着办,商量好了,让他去跑腿,你看怎么样?”
曹玉昆也笑,“徐伯,这样好吗?”
徐右甲闻言应声回答,“好!这样很好!你来带一带他嘛,平常说话,我看他对你还是少见的尊敬的,这在同龄人来说,少见。你别看他本事没多大,人其实傲气的很咧!还是你阿昆做的
但老头儿这番话一说,曹玉昆对他的评价,立刻就蹭蹭地往上窜了好大一截。
这是有见识、有见解、有过深入思考的人,而且还得是段位相当高的人,才能得出的结论和看法——曹玉昆当然知道,但他那个知道,纯粹是完全的、完整的经历过了某个历史时期之后,经由高手纵览风云提炼出最终结论,他又在网络上看到、听到、学习到的。不好说是他的个人能力、个人见解。
“您这个话…有意思。”
稍稍捧一下,却是轻轻带过,曹玉昆连喝茶的动作都变慢了,安静地等着老头儿的下一句,而果然,老头儿说:“我想去内地转一转,看一看,如果真是不错的话,我想,是不是可以尝试在那边做一两个工程,试试风,你说呢?”
“好啊!这是好事儿!反正我对内地的经济发展,是长期看好的。”
“那…合作一下?”
“哈哈哈哈,徐伯,这您就提携我啦,讲别的,我可能还能往自己脸上贴贴金,说是跟您合作,要讲搞地产,我哪儿够资格跟您合作呀!您提携我!”
“哈哈哈…”
徐右甲笑着摆手,“我对房地产,对建筑建设,还算熟,你呢,对内地比我熟!这样子我们联手,事情才更容易做成啊!”
那…敢情好!
说实在的,但凡是个穿越者,谁还能不知道未来的三十年是属于房地产的三十年呢?虽说房地产这个行当真正的巅峰期,其实是2000年前后,到2016年前后,认真讲,也就两个八年,但就这两个八年,做得好的话,足够支撑出十万亿级别的财富了。而且你也还别嫌早,1992年进去,内地的房地产市场的大势其实还没到呢,但先下手为强,提前几年进去,正好练练手、积累经验和口碑啊!
所以说,事实上不需要跟任何人合作,曹玉昆自己都有意的逐渐铺垫了。
让扈子红在魔都大肆收购房产,进行装修,乃至接下来的商业运营的尝试,都是他为自己之后一步迈入房地产,尤其是商业地产,所做的筹备。
在他看来,先收一点东西在手上,做做试试,总之只要房子在、地段好,赔不了就是了,借着装修的机会,手上就养出好几个专做内部装潢的团队,借着房产购买的机会,逐渐就把魔都这边的商业情况、居住情况、地价情况等等,给摸个差不多了——这些东西,别小瞧,都有用。
等到明年,1993年,集中力量把饮料厂在全国各地建厂、储备产能这件事做好,把九阳电器在内地的生产基地给建起来,顺便把刚收购来的电子厂也开到内地去,这样一来,等到1994年,曹玉昆就打算搞一把央视的标王,把那些白酒品牌给踢开,把1994年搞成伊人康饮的沁园牌在内地大卖特卖的一年。
然后,VCD这件事经历1993年的前期投入,和1994年的开创市场之后,等到1995年,基本上也就到了收割蓝海市场的时候了。
这又是一把大钱。
这几件事搞定,大概就是在1995年,曹玉昆就准备往房地产里迈脚了。
资金也够了,个人影响力也到那一步了,初步的经验积累也有了,到那个时候,扈子红可用就用,不太好用不太够用,就干脆自己顶上去,开始拿地!
初期以商业地产为主,兼顾一定的出租公寓和商品房,这就又是几年蓄势,等到练上几年,就顺利地商业地产和商品房两条腿走路!
然而,这个计划正在被打破。
许是因为自己跑到红空来的这惊天一胡,实在是太过惊艳,竟先后有两个打算搞房地产的人,主动找上了自己——苏见山那边不好推,跟他礼贤下士、对自己一直极为尊敬和重视,没多大关系,主要是欠了一个天大的人情,必须还。但跟他合作,尽管明知道他手里的人脉关系极强,曹玉昆却依然是有担心的。
他不够专业!
但徐右甲这边就是另一码事了。
徐家虽然也是搞航运起的家,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跟当年的包船王登陆的风,徐家就已经开始相当程度上的向着陆上经营倾斜了,到现在,他们家旗下的航运生意,已经几乎不剩下多少,主要是搞地产建设、商品房销售,和商业地产的运营方向了。
论建设能力,论设计能力,乃至论商业营销,徐家都是老手!
至于在内地做事情需要人脉——拜托,红空徐家,牌子够响亮了,从现在开始算起,少说十几年之内,他徐右甲老爷子只要去内地,各地的地方官府那一定是高接远迎、一路绿灯,这比什么人脉都硬!
这个顺风车跟起来,可就比苏见山那边要爽多了。
“您来定策略,您决定怎么做,我给您跑腿儿!”
“哈哈哈哈!阿昆呀,不瞒你说,我主要是想让阿亨也能参与进去,有什么事情,你我商量着办,商量好了,让他去跑腿,你看怎么样?”
曹玉昆也笑,“徐伯,这样好吗?”
徐右甲闻言应声回答,“好!这样很好!你来带一带他嘛,平常说话,我看他对你还是少见的尊敬的,这在同龄人来说,少见。你别看他本事没多大,人其实傲气的很咧!还是你阿昆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