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体察民情(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至于何吉祥、齐鹏、洪应调动了多少侍卫、廷卫、军中高手布置在左右,他这个廷卫副指挥使都不知道!  

更何况暗地里还有神出鬼没的洪应洪总管!  

除非寂照庵的人疯掉了,敢来找和王爷的麻烦!  

“冀州也布置上大炮了?”  

听说有大炮,林逸一下子安心了不少。  

科学至上。  

他崇拜的是知识的力量。  

在大炮面前,一切虚妄皆无所遁形!  

罗汉赶忙道,“人丁过十万的集镇皆有重炮!”  

林逸点点头,表示满意的道,“那就好。”  

潘多道,“那王爷,咱们这就赶路去避暑山庄?”  

“不去,我是来体察民情的,不是来旅游度假的,”  

既然所有人都知道他出门的事情了,他就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微服私访了,“看一个地方发展的上限没有多大用处,无非是朱门酒肉臭,有钱人过得醉生梦死,妻妾成群,咱们要看就去最基层的农村看看,看一个地方的下限,才能知道真实情况。”  

“那王爷的意思是?”  

什么“上限”、“下限”,和王爷经常说,潘多大概也能明白什么意思,但是对于具体的理解,还是差了许多。  

林逸指了指道口一条狭窄的土路道,“咱们往哪里去,看路上的痕迹,应该经常是有人走的,想必附近是个大村子,咱们去看看。”  

“是。”  

三人异口同声的道。  

扮做客商的一行人沿着小路继续往前走。  

不一会儿,就能看见三三两两的行人,各个衣衫褴褛,形容枯槁。  

沿途的房子也低矮不堪,皆是泥巴糊的,上面压着早已腐朽的茅草或者麦秸秆。  

平原地带,少木材,不多的茅草和麦秸秆都是用来引火做饭的,用来翻修屋顶都是需要犹豫的。  

他现在这会终于明白西漂青年白居易,抱怨“居长安大不易”也不愿意返回故土。  

哪怕是被贬,还发出“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的乡土文青的感慨。  

这么破落的农村,任谁都不愿意待!  

林逸在一处屋前停下,门前玩泥巴的孩子看到后,吓得直接躲进屋里。  

门前有个水缸,里面的水浑浊不堪,甚至还发出了一股臭味。  

林逸皱眉道,“此地如此缺水吗?”  

罗汉道,“此地连年干旱,卖儿卖女,早已是常事。”  

有句话他没敢说。  

和王爷加赋,更是雪上加霜。  

“难怪田地荒芜!”  

眼前正是春耕时节,林逸居然看不到有农忙的!  

这令他感觉有点毛骨悚然!  

“下过两场春雨,按说种倒是可以种的,”  

罗汉犹豫着道,“只是......”  

“只是什么?”  

林逸叹气道,“你自己就是农户出身,别吃了两天饱饭,就屁股歪了,你要是有点良心,就只管替他们仗义执言。”  

“是!”  

罗汉终于咬牙大着胆子道,“王爷仁慈,如今禁止土地兼并,按人头,都有五亩地,可是分到的皆是沙地,盐碱地,至于那些良田早就让有钱人给分完了。  

就是这些盐碱地,大家都种不起啊,连种子,农具都没有,春耕是不用指望的。”  

林逸皱眉道,“不是可以从官府租借吗?”  

罗汉摇头道,“那是官府趁机敛财的路子,哪里会便宜百姓,一年十几文的息钱,农户压根就不敢租借。”  

“这么贵?”  

林逸咋舌!  

按照现代的算法,一年就是百分十几的利息!  

这是高利贷啊!  

罗汉讪笑,“王爷英明。”  

看着王爷盛怒的样子,他不敢再多说。  

林逸咬牙切齿的道,“德恩的知府是何人?”  

“启禀王爷,德恩知府乃是蒋沛。”  

回话的是潘多。  

林逸道,“蒋沛,这个名字这么熟悉?”  

“蒋沛乃是水师提举蒋侃大人的亲弟弟,”  

潘多想了想,又接着道,“他在南州拿到了小学毕业证后,何吉祥大人抬举他为德恩知府,此人爱民如子,甚是勤勉。”  

林逸道,“那此地怎么就烂成这个样子?”  

潘多苦笑道,“蒋沛乃是南州人,此地官吏盘根错节,关系错节,为了避免引起民乱,一直是小心谨慎。”  

林逸恨声道,“前面你们才说了,有驻军,有大炮,都是吃素的吗?”  

潘多小心翼翼的道,“各地官吏一直积极响应王爷的维稳政策,要是操之过急,破坏了本地的商业体系,物流体系,商旅不通,建设更不易。”  

他说的话都是和王爷曾经说过的!  

“放屁!”  

林逸气急败坏的道,“再烂还能比现在更烂!”  

他初到安康城的时候,确实说过这些话,如今已经广为流传,成为各地官吏的办事指南!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  

他初到三和的时候,三和百姓固然贫苦,可好歹有水喝!  

往老林子里,往河里,好歹能凑合着活着!  

吃不饱,但是不至于饿死!  

所以,他对王成、梁根、燕葵生、胡板泉这些地主老财都是网开一面的!  

最主要的是,三和的经济和物贸往来全是这些人把控的!  

把他们给弄死了,三和就真的成了死地了!  

可冀州不一样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