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代王进都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臣弟知罪,”  

老十二无奈道,“皇兄,臣弟真的尽力了,实在是找不到由头杀了他,还望皇兄明示。”  

毕竟无论他说什么,这陈敬之都说好,就没有一件是不同意的,甚至包括直接杀了瓦旦使团。  

他真的是没办法了。  

“指鹿为马,颠倒是非会不会?”  

林逸没好气的道。  

“回皇兄的话,臣弟不是那么不要脸的人。”  

老十二无奈。  

陈敬之虽然不是好人,却是清流中人,在士林中享有极高的清誉他要是敢这么干,他皇兄说不定就得把他拉出来垫背,平息天下士林怒气。  

林逸没好气地道,“你是要脸还是想要你的永安王府邸?  

“这......”  

老十二为难的很,最后忍不住道,“皇兄,这陈敬之是非杀不可吗?  

既然对方悬崖勒马,可否暂且放他一条生路?”  

“放了他倒不是不可以,”  

林逸摸着下巴,沉吟了一会后道,“来而不往非礼也,瓦旦人派了使团过来,咱们也得派人过去,就让独自一人去说服旭烈兀退兵,就饶了他一命。”  

“啊.....”  

老十二愣了半晌,叹气道,“皇兄,这等于让他去送死啊。”  

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九皇兄与陈敬之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他九皇兄非要置之于死地。  

“不,不,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成功了呢?”  

林逸笑着道。  

老十二硬着头皮道,“皇兄说的是。”  

靠一张嘴皮子,让带着几十万兵马的国汗旭烈兀主动撤退,是完全不可能的!  

旭烈兀又不是傻子!  

这么回去了,就是赔本买卖啊!  

林逸见他欲言又止,便问道,“还有事?”  

老十二道,“回禀九皇兄,瓦旦使团这些日子一直嚷着要见您。”  

林逸冷哼道,“本王是他们说见就能见的?  

两国交战,不杀了他们,已经是很给他们面子了,让他们老实一些,千万别得寸进尺,否则杀了鼓舞士气。”  

老十二道,“臣弟明白了。”  

他还得继续与这些瓦旦人扯皮。  

林逸摆摆手道,“行了,不说这些了,等会代哥哥我去接你六皇兄去。”  

“六皇兄?”  

老十二诧异的道,“六皇兄回安康城了?”  

他不知道他这六皇兄哪根脑筋不对了,好好地土皇帝不做,跑到安康城受罪做什么?  

林逸笑着道,“也许是你六皇兄思念本王了,本王还没下书信,就这么迫不及待的来了。”  

“臣弟实在是羡慕九皇兄与六皇兄的情谊。”  

老十二愈发佩服自己了,现在说谎脸都不红了。  

林逸道,“别废话了,赶紧去西北门吧,估计这会应该到了。”  

“臣弟告退。”  

老十二领着两名林逸特意为他安排的侍卫下了城墙后纵马往西北门去。  

西北门的高墙上站着的是新任兵马司副都指挥使姜毅,在他的旁边是新任京营守备刘阚。  

他望了一眼城门外愈来愈近的代王大军,对着刘阚道,“刘大人,这城门不关合适吗?”  

论职位,他自然比不了刘阚。  

但是,论看守城门,他才是专业的!  

眼前,代王虽然说是来投效王爷的,但是身后毕竟有三万官兵,如果代王有异心,大军蜂拥进城,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哼,我安康城内好歹还有京营一万多兵马,”  

刘阚好像看穿了他的心思,笑着道,“王爷说了,不怕他进,就怕他不进。”  

你也知道只有一万多兵马?  

如果真被攻下,远在塞北的三和大军也来不及救了!  

但是,听到是和王爷的吩咐,他立马就蔫了。  

只得悻悻的道,“刘大人,还是不得不防啊,不是为了我等,而是为了王爷的安慰。”  

他们王爷五谷不分,六体不勤,指望他指望?  

他们这些人还能活命吗?  

所以,他极力建议刘阚把城门堵上。  

谁知刘阚傲然道,“有我三和大军在的地方,原本就是不需要城门的。”  

和王爷入主安康城后,五军都督府大都督何吉祥亲自对京营做了整编。  

低于三品的,京营都不要。  

毕竟这是警卫都城的力量,实力太弱,和王爷睡觉都不踏实。  

“刘大人说的是。”  

姜毅实在不知道如何反驳。  

一名官兵顺着台阶跑上来道,“二位大人,永安王来了。”  

刘阚笑着道,“走吧。”  

二人一起下了城墙,对着永安王拱手施礼,异口同声的道,“参见王爷。”  

“二位不必客气。”  

老十二看着洞门大开的城门,再看看不远处尘土飞扬中的代王大军,只感觉地动山摇,心惊胆战的看向了刘阚和姜毅。  

姜毅低着头不说话,因为他不知道说啥,只听见刘阚道,“王爷无需多虑,代王与我家王爷乃是兄弟,城门紧闭,非待客之道。”  

永安王笑着道道,“本王是代皇兄来迎接代王的。”  

他真想对着刘阚大骂一顿!  

你他娘的是个傻子不成!  

这个时候了,说什么兄弟情义?  

刘阚躬身道,“我等全凭十二王爷做主。”  

“那就出去看看?”  

老十二望着渐渐近了大军,虽然已经入了瓮城,但是一直不敢踏出城门一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