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御驾亲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徐思远一人引动洪荒风云,战后众生谈论的除了圣人便是徐思远。  

毕竟徐思远接了圣人四招还未死,如此壮举以前不曾有生灵做到过,以后怕也很难再有了。  

众生看不到徐思远为此准备了多少年,也不关心若是错了一点,徐思远便早已万劫不复了。  

亿万生灵只是从徐思远身上看到了挑战圣人的可能。  

徐思远这时都快成为洪荒亿万生灵的偶像了。  

而作为大战起因的申公豹却无人关注。  

徐思远留下了申公豹的元神,和其他的生灵不同,申公豹死后元神并未飘向封神榜。  

申公豹的元神重新落入肉身,申公豹有金仙巅峰的修为,血肉再生对他来说并不困难。  

“师兄,你说我们之间的赌局是你胜了还是我胜了?”申公豹重新长出脑袋,申公豹开口对姜子牙问道。  

按照赌约申公豹的脑袋落入脖子上后还和以前一样行动自如便算是申公豹赢了,如今申公豹是活了,可是这脑袋却已不是原来那颗了。  

所以这赌局胜负还真不好判断。  

姜子牙只是看向那战场,姜子牙看不清那战场中的具体情况,但只是一二余波便让姜子牙心驰神往。  

这便是仙人手段嘛?  

他姜子牙拜师也是为了求仙问道的呀。  

富贵红尘本非他所愿,贵为丞相又能如何?  

这时申公豹主动为姜子牙解惑:“那交战的一是圣人准提,一位便是截教的徐思远。”  

“我姜子牙也是人族,我怎么能不认识道长,”姜子牙看着申公豹道:“师弟对截教想必很是熟悉,截教仙人可个个都如道长这般神通广大?”  

申公豹的神情有些复杂,曾在瀛台时他觉得瀛台很小,他总想去外面看看,走出来后才发现洪荒虽大,却只有瀛台可以安家。  

若不走出瀛台,他申公豹怕也早是截教弟子了吧。  

申公豹答道:“便是在截教,道长也属于最强的几人,不过截教仙人众多,得道成仙的也不知有多少。”  

得道成仙?  

姜子牙突然想起自己在朝歌再见好友宋异人时,宋异人问他在昆仑学到了什么。  

他回答道:“学了挑水,浇松,种桃,烧火,扇炉,炼丹!”  

他永远忘不了宋异人那时的眼神。  

宋异人当时便笑着道:“此乃仆佣之役,何足挂齿!”  

自己好友当时的笑便是嘲笑吧!  

师尊呀,你虽然也传我道术,但是我做的更多的还是仆佣之事。  

而且终究无望长生。  

姜子牙在心中叹道:都说截教有教无类,曾经我若去东海寻道,我是否也有望长生?  

但木已成舟,为之奈何。  

姜子牙对申公豹道:“此次赌局便算平局吧。”  

申公豹此时也无心纠缠,申公豹只是问道:“师兄真不打算烧掉封神榜了?”  

姜子牙摇头,不说封神榜能不能被烧,若烧了封神榜,他姜子牙还有什么能被仙人看重?  

如今封神榜在他姜子牙手中,也许他也可为自己谋划一二!  

姜子牙与申公豹拱手道别,一去西岐,一去朝歌。  

申公豹并不怨徐思远,毕竟徐思远留下了他的元神,曾经离岛便等于背叛,但徐思远出手便是惩戒了他的过错。  

既已受罚,未必不能重归截教。  

金鳌岛上,通天对召集众入室弟子。  

“我截教不惧世间任何教派,但对上圣人仍无胜算。”  

“昆仑再加西方便是四圣,如今原始又去往娲皇宫,若女娲助那阐教,我截教未来胜负难言。”  

“不过女娲想来也不会轻易答应下来,我截教当在女娲做决定前离岛求战!”  

“为师将摆诛仙阵,你等当立万仙阵。”  

“你等可敢立阵,可敢出战?”  

众人答道:“愿为师尊,为我截教而战!”  

商朝,朝歌。  

纣王帝辛上朝,闻太师奏曰:“陛下,成汤江山历三十一王,五百余年,陛下真忍心让成汤的江山社稷就此葬送?”  

帝辛听得冷汗直冒,帝辛开口道:“太师,不至于吧?”  

闻仲大声责备道:“陛下,如今九州烽烟四起,四方诸侯多有反叛,亿万百姓身陷战火,难道就只换来陛下一句不至于?”  

封神演义中闻太师在绝龙岭身亡时便叹道:“曾奉师命辅助成汤,师尊叮嘱我一生逢不得绝字。”  

可见成汤立夏时闻太师便已出山了,不过徐思远来后金灵圣母亲自出岛,于是闻仲一出山便被封为太师。  

历数百年,闻太师早已成了商朝的擎天巨柱。  

整个朝堂,帝辛也只敬畏闻仲。  

帝辛不由的道:“还请太师教我,我帝辛不能做那亡国之君!”  

闻仲整了整朝服,闻仲俯身下拜。  

闻仲一字一顿的道:“还请陛下御驾亲征!”  

闻仲的声音并不算太大,但是却像惊雷一般在朝堂上响起。  

人王不可轻动,商朝已有多年未有君王亲征了。  

而且闻仲一开口,自有朝臣附和。  

众臣子一起道:“恳求陛下,御驾亲征!”  

帝辛愣了片刻却又似乎听见了沙场上的金戈铁马之声,他帝辛能做人王便是因为他自幼武勇过人。  

为登基前他也曾上过战场。  

虽然有些久远了,但是御驾亲征四个字似乎又点燃了心中的热血。  

帝辛正欲准奏,却见费仲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