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轩辕剑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阳城本是小城,大禹在阳城定都,这阳城便日益繁荣起来。  

阳城是人族都城之后便有不少世家大族搬入了阳城,就连阳城外的山林河流中也多了许多生灵。  

阳城外有一山,此山也不是什么雄伟知名的高山,但不知何时起这山上总是云遮雾绕的,在那以后再无人能得见此山的真面目,渐渐的便连那山四周的人族也渐渐忘了阳城外还有这样一座山的存在。  

不过这一日这山上亮起道道霞光,这些霞光冲破了云雾的封锁。  

间或有五彩云霞出现在山顶,霞光夺目,映照四方。同时八方天地灵气汇聚,数十万里风云皆动。  

数道巨大的灵气旋涡出现在这山上,每一道旋涡都有数万里大小,这旋涡很是惹眼。  

修为低浅的人自然只看这山上的变化,修为高深的人却把目光投向了洪荒虚空。  

洪荒虚空正在微微震动,很快便有人明白了过来:这是有人要成就准圣。  

而且看这阵势,要成就准圣的还不止一人。  

这时又有一人出现在山前,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那霸下。  

霸下警惕的看着四周,霸下准圣中期的气息散于四方,霸下这是在为自己的几位弟弟护道,而霸下这一护便是十余年。  

有霸下在此,山上正在突破的自然便是几位龙子了,而有霸下护着,虽然有几位不开眼来打扰的,但都被霸下斩杀了。  

最终山上灵气旋涡消失,一切归于平静,只是山中并没有准圣威压出现。  

这一次有三位龙子一起突破准圣,但三位龙子都失败了。  

突破准圣本就有失败的风险,但一连三位都失败的其实不多。  

霸下脸上自然有失望,不过这似乎其实也在霸下意料之中。  

祖龙早死,除了他霸下其他八子都没能得到祖龙系统的指点,而且龙凤大劫对九子也有不小的影响,九子曾经多多少少都走上了歧路。  

好在庇佑人族多年,自有气运功德可以获取,也正因如此祖龙九子才能有三位有了资格冲击准圣。  

但可惜终究还是失败了!  

霸下走入山中,八子皆聚在一殿之中,八子脸上皆有失落。  

饕看着霸下道:“兄长,我等压抑本性守护人族多年,但终究却还是无望大道,兄长,我心中不甘呀。”  

霸下看向其他弟弟,不止霸下,八子皆多有不甘。  

他们已经从人族得到了不少,但显然这还不足以让他们满意。  

霸下看着饕,霸下开口道:“你只是压抑本性,但你心中之恶未除,你心不净,道不纯,你要成为准圣自然艰难,不过有这次突破的经验,你下次突破准圣便能再多几分把握!”  

“下一次?”饕自嘲道:“是百万年千万年还是亿万年后?这么多年的积累与准备却终究功亏一篑,下一次不知又要准备多久,要等到何时。兄长,既然前路无望,何必压抑本性。”  

“我饕无物不吃,但我饕还没怎么吃过人呀!”饕看向人间,满是贪婪。  

阳城之中,大禹如今多将注意力放在通天塔的炼制上,于是那启便渐渐掌权。  

当然这也是因为大禹有意纵然,曾经启的童年缺少了多少父爱,大禹便想给启补上多少。  

因为轩辕剑已经认大禹为主,大禹便将轩辕剑放在自己的书房中。  

大禹的书房不是谁都有资格进的,不过契无疑有这个资格,契和后稷都曾协助大禹治水,大禹治水后他俩也颇受重用!  

大禹不在,契便在书房中等那大禹,不过见到那轩辕剑,契的眼神也变得有些火热。  

人道圣器,谁不想要,而且持有轩辕剑,凡人也可一步登天。  

另外在契的心中未必没有别的野望,从轩辕铸剑开始,人间帝王不一定都能执掌轩辕剑,但能执掌轩辕剑的都是人间帝王。  

他契也想知道,他可能拿得起这轩辕剑?  

启也在此时进入书房,启和契相互对视了一会,然后启冷笑着走到大禹的帝椅旁。  

在启心中,这以后将会是他启的位置。  

而契却走到了轩辕剑旁。  

人族帝王有血脉相传,但却也有禅让即位,大禹之后,你启可未必可以即位。  

唯有轩辕剑只有一把,能得轩辕剑认可便是人族公认的帝王。  

契走到轩辕剑身前,就在这时轩辕剑突然绕着契飞舞起来。  

轩辕剑最终来到契身前,轩辕剑离契只有三尺,正好是契伸手便可握住的样子。  

天命玄鸟,这本就有轩辕的手笔,而轩辕剑它最认可的主人还是轩辕呀。  

契最终还是没敢现在就握住轩辕剑,不过启仍然大怒,启曾经无数次想拿起那轩辕剑,但轩辕剑一直是毫无反应。  

启曾经也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可是如今轩辕剑却对契主动“投怀送抱”!  

有了对比就有了伤害。  

启的脸上满是愤怒,启的心中却升起一股凉意:难道他启并无天命去做那人间帝王?  

也就在这时大禹来到书房之中,以大禹的聪慧只看了一眼便知道发生了什么,大禹看着这一幕微微叹息。  

帝椅终究只有一张,谁可为下一任人族帝王?  

火云洞中,伏羲神农一起看向轩辕,轩辕剑可是他轩辕的佩剑。  

多年陪伴,轩辕自是不舍。  

不过剑已通灵,这人族圣器只愿为轩辕血脉效力。  

可那轩辕剑上汇聚的是整个人族数千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