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盘古之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通天带着徐思远来到混沌之中。  

徐思远这是第二次到通天的道场中来了,其他的徐思远感觉不到,但徐思远觉得通天的道场似乎是小了一些。  

只小了一丁点,但大罗金仙的感觉应该不会有错。  

通天这时轻声道:“无可生有,有自然也可化作无。”  

“为师在混沌中开辟道场,混沌自然也想吞噬掉为师的道场。”  

“混沌可化为世界,世界也可重归混沌。”  

“世间生灵多在生死中轮回,世间的大小世界也逃脱不了成、住、坏、空的命运!终有一日为师的道场也会毁灭。”  

徐思远问道:“盘古大神所开的洪荒世界也会有坏空的那一天嘛?”  

“三千大道尽在洪荒,所以洪荒有龙凤,巫妖这种无量量劫,但是洪荒本身是不灭的存在。只是不周既倒,洪荒便有了缺漏。”  

通天道:“玄龟的四肢撑得起那天穹,但玄龟的四肢可压不住那三千大道!”  

“女娲炼五彩石以补天,斩玄龟四肢以撑天,洪荒看似回到了不周山倒前的样子,但事实上很多东西已经被改变了!”  

不周山比徐思远估计的还要重要!  

徐思远似乎明白了什么,徐思远问道:“不周既倒,那有朝一日三千魔神可还会从洪荒中走出?三千魔神可还能回归混沌?”  

“那为师且问你是谁劈开了混沌?”通天问道。  

“是大神盘古。”徐思远答道。  

“又是谁开辟了洪荒?”  

“是谁斩三千魔神,取三千大道,为洪荒立下超脱的根基。”  

“是谁撑起那天穹,身化万物,让洪荒有了无尽的生机与色彩?”  

是盘古,还是盘古,也只能是盘古。  

通天笑道:“父神已经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等圣人总不能一直做那没断奶的小孩。”  

“若真有那一日——三千魔神从混沌中走出!”  

“我等唯战而已!”  

通天的目光穿过混沌落入洪荒。  

“若真有那么一日,我等圣人若能再斩三千魔神,为师只希望能做成一件事。”  

“什么事?”徐思远好奇的问道。  

“改名,替洪荒改名。”  

通天看着徐思远问道:“你觉得盘古界这个名字如何?”  

徐思远以前从未多想,通天一说徐思远这才惊觉:既然是盘古所开的世界,盘古为这个世界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这个世界它叫洪荒世界而不是盘古界?  

徐思远想了片刻答道:“盘古界这名字很好!”  

盘古界这个名字真的很好。  

因为有盘古二字!  

伟大如盘古并不会要求众生记住他。  

但伟大如盘古却总该被记住。  

徐思远并没有问为什么盘古所开的世界会被叫做洪荒界,能告诉他的通天肯定会说,不能说的徐思远也不会问。  

这便是师徒之间的默契!  

这时通天最后有些不舍的看了看盘古的心脏。  

通天对徐思远道:“好好记住父神心脏的样子,若有一日你能将你的心脏修炼到父神这个程度,那你便一定能肉身成圣。”  

“甚至哪怕是比父神心脏弱一两筹,你去开辟那世界也足够了。”  

“毕竟世上只有一位父神!”  

“世上也只有一个洪荒!”  

徐思远将盘古心脏的样子牢牢的记在脑海里。  

然后通天便将两道祖巫精气融入盘古之心内。  

盘古之心不再跳动,那么随着时间流逝盘古之心也会慢慢腐朽。  

既然盘古之心注定要消失不如将两道祖巫精气投入盘古之心内试试。  

祖巫本就是盘古精血所化,祖巫精气再回盘古之心犹如倦鸟归巢。  

通天将祖巫精气融入盘古之心时未见丝毫阻碍,甚至两道祖巫精气似乎是迫不及待的主动融入盘古之心。  

祖巫精气在盘古之心内流转,精气流转犹如血液流动。  

原本有些干瘪的盘古之心又变得充盈起来。  

盘古之心的表面也变得红润起来。  

“咚!”  

一个声音在通天的道场中响起。  

这声音亘古苍凉。  

这声音传遍整个道场。  

这声音一响,徐思远的心脏都跟着跳动起来。  

不消说,这正是盘古之心又恢复了跳动。  

“盘古之心···活了!”徐思远惊喜的道。  

通天面上先是一喜,随即通天道:“一尘子你再仔细看看。”  

“咚!”  

又是一声巨响传来,但很明显这声音弱了几分。  

徐思远仔细观察,发现那祖巫精气在盘古之心内明显缺乏活力,祖巫精气流转的速度越来越慢。  

盘古之心还在跳动,但盘古之心跳动的频率越来越慢,盘古之心发出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小。  

就连那盘古之心本身也正在慢慢变小。  

盘古之心的每一次跳动都似乎是在和这世界做最后的告别。  

是了,复活祖巫都是不易,盘古之心想要复活又该是何等的困难。  

也许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跳动,所以盘古之心的每一次跳动都有一丝丝的血气与本源被压缩出来。  

这些血气本源又与祖巫精气相融。  

盘古之心越来越小,祖巫精气却渐渐的由气态变成固态。  

这是盘古之心最后的馈赠。  

许久之后盘古之心不再跳动。  

原本大如山岳的盘古之心一点点的消失在徐思远眼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