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高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徐思远将黄中李种在葫芦根边,将盘古之心也放在蓬莱,然后徐思远才回到金鳌岛。  

“见过师兄!”  

“见过师叔!”  

多年未回金鳌岛,但徐思远的样子还被众人记得。  

金鳌岛上又多了不少修士,徐思远一路行来不断有人对徐思远行礼。  

徐思远微微点头回应。  

徐思远走后有修士小声道:“这就是二师叔嘛,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二师叔呢。”  

那修士的师傅道:“别说你了,就是为师也很少看见二师兄,二师兄留在岛上的时间很少,不过二师兄的修为应该又变强了!二师兄怕是已经突破到大罗金仙中期了吧!”  

“我记得上次见二师兄他才不过大罗金仙初期,不愧是二师兄呀!”旁边也有人叹道。  

入室弟子之中原本徐思远修为最低,但如今只论境界他也能和其他弟子平起平坐了。  

···  

碧游宫中,通天本在云床上静坐。  

见到徐思远,通天走下云床。  

“身形廋了,”通天看着徐思远道:“心却似乎重了”  

“有心事?”通天问道。  

“嗯,”徐思远点头道:“弟子有些难过!”  

岛上弟子只在乎徐思远的修为,但通天一眼却看出了徐思远的忧伤。  

“坐吧,这么多年也辛苦你了。”通天轻声道:“对巫族起了同情之心?”  

徐思远想了想道:“不全是同情吧,巫族待我,真诚豪迈,我与巫族可称朋友,如今朋友落难,心中未免有些伤感。”  

“另外有一祖巫,名曰后土,我曾与她同游洪荒,她本佳人,今化地府,我心中其实很是难过!”  

“最后亿万巫族,十三祖巫,本是洪荒霸主,但最终风流散尽,风光不再!”  

“我见过巫族繁荣,我也见到了巫族的落魄。其中反差,令人唏嘘!”  

“以巫族为镜,反思自身,我心中便有了很多忧虑!”  

通天轻声道:“这次去巫族真算是苦了你了,你当巫族是你朋友,你觉得你为巫族做得还不够多,那为师且为你一句,巫妖大战中你可有对不起巫族的地方?”  

“自然没有!”徐思远回答道。  

通天笑道:“这就够了呀,你觉得你做什么能拯救巫族的命运?”  

徐思远叹道:“我修为尚且不如祖巫,我又能改变什么!”  

通天道:“那你已经对得起巫族了,朋友相交,无愧即可!”  

“巫族其他祖巫不一定知晓,但后土肯定多少有几分预感,可巫族可曾避战?”  

“凡俗有句话叫尽人事知天命,为师却觉得应该是知天命,也要尽人事才对!”  

“巫族若避战,便不是巫了!”  

“巫族不再是洪荒霸主,但他们终究活成了巫的模样!”  

“后世千年万年之后,世人不一定会称他们为英雄,但无人可称他们为懦夫!”  

“你也已经尽到了朋友的本分!”  

通天顿了下又道:“男女之间,为师知之甚少,但世间男女不过分为两种,一种相伴相守,一种相思相忆。”  

“十二祖巫,唯有后土化作地府存留世间,你见地府,便如见她。”  

通天道:“既能相见,何必难过!”  

“谢谢师尊开导!”通天这么一说徐思远心情好多了。  

通天笑道:“初见你时,凡心甚重,如今你心境几乎通明无垢,为师相信这些东西你慢慢想也能想明白,不过你既然来见我,为师自当为你解惑!”  

“为师还知道你见巫族,便忧心我截教,这个问题为师暂不打算回答你。”  

“为师打算带你到一个地方去看看,看看不一样的风光!”  

“师尊要带我去什么地方?”徐思远问道。  

“去看看为师在混沌中的道场。”  

···  

通天带着徐思远穿过罡风,穿过虚空。  

最终两人来到洪荒之上。  

左边洪荒,右边混沌。  

立于洪荒混沌之间,可见宇宙之大。  

在这里可见太阳太阴之巨大,能知日月光芒中蕴藏的无尽能量!  

在这里还能看到六十五颗巨大的太古星辰。  

通天这时轻声道:“曾经这里还可以看到三百六十五枚太古星辰的,但可惜,可惜了!”  

在日月星辰四周,还能看到许多平时洪荒看不到的小的星辰。  

它们同样有光有热,但是光亮并不耀眼,热度也不能和太阳太阴相比。  

除此之外,便是永恒的虚无死寂。  

没有生命的气息,也没有七彩的色调。  

在这里感觉不到岁月的变迁,感知不到时间的流逝。  

在这里呆久了怕是都会怀疑自己是否还是活着的吧!  

这里实在没什么好看的,徐思远忙把目光投向洪荒。  

于是徐思远眼中的色彩不再单调,看不清洪荒的万物,但却能感觉到洪荒独有的那种勃勃生机。  

整个洪荒呈现一种蔚蓝色,但细看又能发现色彩并不单调。  

那里绿的纯粹的可是无尽草原,那一片素白可是北地雪原,还有那抹淡黄可是大漠扬起的烟尘···  

登高望远,便显豪情。  

俯看洪荒,洪荒似在心中!  

而那东边的一片蔚蓝可是东海?东海畔那隐约可见的岛屿可是金鳌?  

徐思远曾经站在不周山上便以为自己站得够高,看得够远了。  

但徐思远今日方知,唯有跳出世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