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入龙门(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忍不住瞥向身边纸人,看清上面写的是:魂兮归徕!以秦篆刻骨,楚觋盟牲。东有槫木,西有烛阴,南瘗三牲,北镇人牲…  

哗啦啦不等他细细辨认,大批纸人便游弋而过。  

在这些可怕的玩意儿中央,竟还有一口朱漆大棺,描金画着龙凤,根本不是寻常人家所用。  

很快,纸人便消失在黑暗中。  

周围的浓雾也尽数消散。  

然而,二人却不敢乱动,等到过了许久,打更人老赵头,才猛然起身,一把掀起身上破布。  

徒弟也跟着照做,大口吸着新鲜空气,心有余悸道:“师傅,那是什么?”  

“我咋知道!”  

老赵头瞪了一眼,语气却缓和下来,“你这娃子还不错,没吓得乱跑连累我。”  

得到夸奖,这徒弟似乎也胆大不少,看着手里臭气熏天的破布,“师傅,这是啥宝贝?”  

“混元金袍!”  

“想要就给你了,二十个铜子。”  

老赵头随意应付了一句,随后看向拐角处,眼神变得凝重,“怕是出事了,跟我来。”  

说罢,便带着徒弟重新折返。  

来到纸人棺材铺前,这里果然出了事。  

但见纸人铺子一片狼藉,外面的纸人已消失不见,灯火熄灭,铺子里两名徒弟,全都倒在地上。  

满眼恐惧,浑身布满冰霜。  

而纸人铺子周围,砖缝里正渗出黑色霉斑。  

铛铛铛!  

急促的锣鼓声,响彻古城夜空…  

伊河,是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分支,据《栾川县志》记载,伊河又称伊水,便是古之鸾水。  

虽说天气寒冷,但伊河的冰凌已经消散,在黄色的河水中上下起伏,不停拍击船身。  

哗啦哗啦木船就像是在冰凌中穿梭。  

船头上,李衍负手而立。  

迎面吹来的河风,令他鬓角乌发微动,身上的黑裘披风,也微微鼓荡。  

他们风尘仆仆,终于来到洛阳。  

这一路上,可不怎么安生。  

他们从成都府,沿岷江入长江,又从汉江经过襄阳入唐白河,到了南阳又水陆并行。  

沿途,水路三千里,陆路五百里。  

足足耗费了十数天。  

这已经是紧赶慢赶,路上还出了些事。  

路过乐山离堆时、船只搁浅,还好他在蜀中江湖名声不小,当地滩师头领亲自来帮忙…  

到了汉口时,遇到“漕帮”跟排教争斗,堵塞航道,管事的还是个二愣子,敢跟他们要“过堂银”,直接动手,引来了漕帮长老上门告罪…  

当然,也送了他们“漕军令旗”,加上鼍师出没,通行之处,湖广麻匪水匪皆望风而散…  

而到了唐白河,因为修水库导致水浅,所以又分开,换了几艘“舴艋舟”继续前行…  

在他身旁,一名壮汉盘坐在甲板上,一口一口吃着点心,眼睛都眯了起来。  

众人之中,就属武巴最逍遥。  

走到哪儿就吃到哪儿,嘴也变叼了。  

能让他如此满意,油纸包里的点心自然不俗。  

洛阳十三朝古都,其点心融合了宫廷御膳、玄门供品与市井烟火,既有千年传承雅致,又有河洛市井文化厚重。  

这是之前路过博望驿时,傍晚停船吃饭,从一间不错的点心铺子里购买的“唐果子”。  

本为宫廷点心,吸收胡食技艺而成,昔日只在达官显贵家,如今随着神都没落,也早已传入民间。  

有贵妃红,洛宁红小豆为馅,外裹糯米皮,染胭脂色,形如牡丹,传闻杨玉环最喜欢…  

有曼陀罗饼,是白马寺佛诞日供品,以芝麻、蜂蜜塑成八瓣莲花状,寓意“八正道”…  

还有牡丹花馔,牡丹酥,牡丹蜜饼。洛阳八大件里的开口笑、金麻枣、江米条…  

这么一大包,自然不便宜。  

曾有人言,“洛阳贵家造果子,一盒费十金”,可想而知其价格。  

从这些美味中,就能窥得当年气象。  

当然,武巴可不在乎,一口一个。  

“也不嫌齁得慌!”  

李衍瞥了一眼,无语摇头。  

这些东西很多都是甜食,他也就是搭配着好茶,能够多吃一点。  

说罢,眼睛微眯,扭头转身。  

只见后方的“舴艋舟”上,通天教的地龙子,从甲板上纵身而起,跃出七八米,又猛踩水面。  

轰隆一声,水浪四溅。  

人也再次腾空而起,稳稳落在他们船上。  

对方虽两手伤势未好,但功夫还在,这一手,寻常的暗劲好手根本做不到。  

对方已踏入化劲。  

但在李衍眼中,却满是破绽。  

他距离丹劲,也就半步之遥。  

当然,李衍可不会随意显摆,只是微笑点头道:“前辈好俊的身手!”  

“见笑了。”  

地龙子摇头看向前方,沉声道:“李少侠,前方便是伊河渡口,里面有个龙门驿,咱们可在那里换马,直奔洛阳。”  

“就依前辈安排。”  

李衍微微点头,面色平静。  

他可不是初入江湖的雏,一路上几次闲聊,已经可以确定,这老头绝对不安好心。  

甚至,隐约猜出了对方计划。  

无非是借他之力,除掉几个对头。  

这老头在青城山上时,身边有六七名弟子,如今却只有四个,剩下的三个,估计已走在前头布置。  

虽然清楚,但李衍却不在乎。  

道行地位不同,行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