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西岭千秋雪(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这首绝句名篇流传千古,使得西岭雪山也名扬天下,但浪漫与现实,也就只隔着一层纸。  

风霜雨雪就在哪儿,不因物喜,不因己悲,是现实的残酷,还是诗意的表达,全看自己心境。  

至少,李衍等人现在没心情。  

寒风呼啸,裹挟着冰粒。  

迎面吹来,打得人脸生疼。  

李衍停下脚步,抖了抖羊皮帽上的积雪,抬头观望四周。  

但见周围积雪如银,吐气成冰,三面皆立壁千仞,唯有一条小路,可蜿蜒至山顶。  

远处山顶之上,仿佛覆着铁灰色的冰壳,终年不化的积雪,凝成冰晶琉璃低垂。  

阴云密布的天光下,泛着青蓝幽芒。  

“这里是大雪塘。”  

带路的白家女子扭头介绍。  

这些女子,很多因追求蛊毒之术,但资质却达不到,导致反噬,脸上出现毒疮。  

在大昌古城时,她们防备心很重,皆身着白衣,以白纱遮面,放言摘掉面纱者,要么娶要么死。  

而如今,她们都已加入水月庵,算是正式出家,安稳下来,也看透了皮相之苦。  

就如这名女子,早已脱下白衣,换上厚厚的棉袄僧袍,脸上的毒疮,更是毫无顾忌展示在众人面前,整个脸蛋冻得通红。  

她指向前方,开口道:“咱们要去的地方,在大雪东侧,白沙岗上一个垭口,当地人称阴阳界。”  

“阴阳界?”  

沙里飞皱眉道:“不是说在洞天福地修行么,这名字咋听着有些膈应。”  

女子哑然失笑,摇头道:“这‘阴阳’并非指阴间阳世,只因一侧是雪区高原,寒冷干燥,一侧是蜀中盆地,温暖湿润。”  

“二炁于白沙岗相接,使得一侧晴空万里,另一侧却是云蒸雾涌,恰如阴阳两分。”  

“地炁变化,同样受到影响,使得洞内如寒冰地狱,却又蕴含一丝生机,正合适龙师姐闭关。”  

她言语温和,面带微笑,但却不时向远处张望,眼中担忧难以掩饰。  

沙里飞惯会察言观色,当即意识到不对,连忙询问道:“可是出了什么事,都自己人,无需遮掩。”  

那女子点了点头,收起笑容,开口道:“夫人与龙师姐的计划原本没错,但如今却出了些岔子…”  

李衍看了看周围,顿时了然,“天气?”  

“嗯。”  

那女子沉声道:“年前便大雪不断,夫人心中高兴,说龙师姐这重修本命蛊的法门,是越冷越好,这下可安然无恙。”  

“但如今气候异常,都现在了还依旧寒冷,天地四时混乱,蛊虫也不知能否孕育而出。”  

沙里飞闻言,顿时有些着急,“那该如何是好?”  

女子沉默,显然也不清楚该如何办。  

李衍看向远处,“莫慌,先去看看。”  

说罢,带着众人继续前行。  

因为蜀中连续降雪,大雪塘的积雪,已达齐膝深,不仅行走艰难,有时还会听到咔嚓碎裂声。  

那是积雪下方的冰壳。  

雪融为溪,冻结后膨胀,下方便会中空,将那些幽深沟壑隐藏,一不小心便会掉落。  

好在,李衍开启神通,即便大雪覆盖,下方泥土的味道,也闻的一清二楚,带众人避过险区。  

又过了许久,众人终于来到山坳中。  

驻足其中,但见石砌的接引亭,已被积雪压坍了大半,残存的半截飞檐下,倒垂着长长的冰凌。  

万物萧瑟,似乎生机都被冻结。  

众人顺着冰雪堆积的小路,艰难爬上山岗,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出现一片奇景:  

往西看,楚天辽阔,浩瀚壮丽。  

往东看,阴云压顶,山舞银蛇。  

整个天空泾渭分明,似乎神明挥云作画。  

众人呆立了半天,那引路的白家女子才摇头道:“之前来过,阴阳界虽有奇景,却不像这般明显,多半是天时之变引起。”  

李衍看向周围,“人在哪儿?”  

白家女子指向对面峭壁半中央,“就在那株半山老松旁边,因为道路艰难,所以租赁建楼者不多,正好清静,免得有人打扰。”  

众人望去,但见那处峭壁已被冰雪覆盖,只能通过小小的凹陷,勉强能看出是个洞府。  

沙里飞皱眉,“从年前进入就没出来?”  

“放心。”  

女子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解释道:“夫人说,重炼本命蛊,需用龟息术辟谷,存神忘我,从虚无中孕育生机。”  

“龙师姐带的山精粉,足以撑到月末。”  

李衍也有些疑惑,“一个人冰封在里面,你们是如何判断,龙姑娘没出事?”  

白家女子指着那颗老松开口道:“那棵树上有孔洞,直通洞府,龙师姐有萤火虫蛊,夜晚放出,即便相距遥远,也能看清。”  

“每逢初一十五,我等就会前来查看,龙师姐也会醒来,于夜间传信告知安危。”  

“明天就是十五,如无意外,龙师姐便会通知,估计也到了破关之时。”  

“好办法。”  

李衍忍不住赞叹道。  

他越来越意识到,术法不一定要追求强横,而是要举重若轻,且救人比杀人更重要。  

想到这儿,他看了看周围,开口道:“我和老沙还有道长入洞府修行,两日后出关,大家先去避避风雪。”  

这是提前便定好的计划。  

西岭雪山上,同样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