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九章 返京(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安抚了陆家姐妹之后,皇帝陛下回到了自己的书房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个人静坐许久。  

原本,他以为皇帝就是一个身份,做了皇帝之后,与从前做吴王,或者是做江东观察使,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  

但是真做了皇帝之后,才理解,其中的天差地别。  

别的不说,身在金陵,美人在侧,而且都是青春靓丽的少女,每一个人都一门心思想着如何讨好他,如何侍奉他。  

如何能讨他的欢心,讨他的喜欢。  

如何才能登上他的床榻侍寝。  

这些,对于一个正常男人来说,是莫大的考验。  

更重要的是,有这些念头的,远不止他在金陵新纳的三个美人。  

只要他愿意,三十个,三百个,可能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而且,所有人在这方面,都对皇帝陛下要求很低,甚至朝廷里每个人都觉得,皇帝陛下的后宫,应该再充实一些。  

因为一百零八个的后宫“编制”,还远远没有填满。  

对于一个正常男人来说,一个不小心,就会沉迷其中,真的乐不思归了。  

默坐许久之后,皇帝陛下揉了揉自己的眉心,轻轻叹了口气:“真是悖逆人性的行当啊。”  

皇帝这个行当,不仅要面对许许多多的诱惑,更要命的是,顶上无人。  

一切都得靠自律。  

稍稍不自律,沉湎其中,就不止是睡一两个女人的事情了,别人会投其所好,源源不断的将各式各样的美人儿,送到皇帝陛下面前。  

很容易就会怠政。  

因为政事实在是太多了。  

但凡是励精图治的皇帝,每一个人都很忙,忙到几乎没有时间去行床榻之事。  

感叹了一番之后,皇帝陛下喝了口茶水,翻看各地送上来的文书情报,等看完了辽东的情报之后,皇帝提起毛笔,给辽东的孟青写了一封信。  

辽东的仗到现在,李云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剩下的就是构筑榆关,以及经略辽东的事情了。  

这两个事情,每一个都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做成的,哪怕是建设榆关,恐怕也需要两三年时间才成。  

因此,这一场辽东作战,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清理幽燕的契丹人,等幽燕的契丹人清理完毕,皇帝陛下派人接管幽燕的行政。  

孟青的功劳,就已经落地。  

到时候大唐,就会出第三位大将军,也会是最受皇帝器重信任的大将军。  

回了辽东的文书之后,李云翻开刘博从洛阳寄回来的书信,以及其他方面送回来的消息,他摸着下巴琢磨了一番,然后微微摇头:“东宫,东宫…”  

皇帝陛下微微摇头道:“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堪用,真要是到了有用的一天,等到元儿能继承皇位的一天。”  

他喃喃自语。  

这一瞬间,他甚至有了等将来太子殿下成器之后,禅位给他的念头。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就被他抛在了脑后。  

不是李皇帝贪权,而是权力太残酷,真要是做了太上皇,若是不放权,与现在没有什么分别。  

放了权,虽然不至于丢命,但说不定晚年就处境凄凉。  

等到把政事处理完,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皇帝陛下的精力,此时也已经耗去了七七八八,他一路来到后宫,寻到淑妃娘娘住处。  

淑妃娘娘一边为他宽衣,一边轻声道:“陛下今夜,怎么不去那几个美人儿那里了?”  

李皇帝拉着陆皇妃的手,笑着说道:“跟她们都是逢场作戏。”  

“嬛儿莫要吃味了。”  

“谁吃味了?”  

陆皇妃给他挂好衣服,一边替他按着肩膀,一边笑着说道:“巴不得陛下去折腾她们呢。”  

皇帝陛下回头,看向相伴十多年的淑妃娘娘,目光柔和了起来:“好了,不用伺候我,天色不早了。”  

他搂着淑妃娘娘,躺倒在了床上,笑着说道:“咱们努力努力,嬛儿再给我生个皇子。”  

烛光熄灭,陆皇妃搂着李皇帝的腰肢,目光如水,许久之后,才在李云耳边,轻轻说了一句。  

“好。”  

二月中旬,皇帝陛下的车驾,离开金陵。  

金陵百姓,依旧夹道相送,不少人看着皇帝陛下的车辇,泪洒当场。  

周良周大将军,带着儿子,一路送出了数十里地,等到送出三四十里,李皇帝才停下了龙辇,对着周良笑着说道:“三叔莫要送了,快回罢。”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过一两个月,邓阳就能赶到金陵来,接你的差事。”  

周良深深低头,应了声是,然后抬头看了看皇帝,目光复杂。  

李云跟他认识太多年了,立刻就看出了周良目光里的哀伤,皇帝陛下跳下龙辇,三两步走到已经头发苍白的周良面前,笑着说道:“三叔卸职之后,先修养几年,等几年三叔身体好了,我让人接三叔去洛阳。”  

“洛阳城里,我也给你准备一座国公府。”  

周良深深低头行礼,叹气道:“臣这身子,一年不如一年了,不知道还有没有再见陛下的机会。”  

“有的,一定有的。”  

李皇帝正色道:“大唐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盛世,等着三叔看呢。”  

周良没有再接话,只是低头道:“陛下,时辰不早了,莫要耽搁了赶路,您上辇车罢。”  

李云点了点头,看向周良身后的周必,开口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