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新天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契丹部的女婿?”  

李云拉着刘博坐了下来,上下打量着他,然后笑着说道:“你小子,去了一趟关外,怎么还娶了个契丹婆娘?”  

李某人打趣道:“魅力不小啊。”  

“不是我魅力大。”  

刘博抬头看着李云,开口说道:“跟他们接触,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取信于他们,要不然,就没有办法谈下去。”  

刘博看着李云,开口说道:“我当时只带了几个人出关,先是学契丹话,然后一个部落一个部落去走动,最后才想办法跟他们接触,跟他们接触之后,没有物件能取信于他们。”  

“我的承诺,他们不相信。”  

刘博顿了顿,继续说道:“那个时候,二哥也没有现在这样的大势,因此只好按照他们的法子。”  

说到这里,他摇头苦笑道:“我没有办法,只好从了他们。”  

刘博没有直说,但是李云却已经听明白了,那就是契丹人知道了他的身份,但是却没有办法相信他的承诺,因此才招了他这个女婿。  

李云坐在他对面,看着他,笑着说道:“他们如何确认你的身份的?”  

“九司在关外也有了一些人手,对于契丹部或多或少有了些了解,大致说一说,他们便知道我不是常人了。”  

说着,他看向李云,叹气道:“如今,我有个儿子押在他们那边了。”  

李云闻言一怔,随即哈哈一笑。  

“那契丹娘们儿,生得如何?”  

刘博闻言,长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李云见状,笑声更大,笑了好一会儿,他才擦了擦眼泪,拍了拍刘博的肩膀,正色道:“老九辛苦,为了公事不惜牺牲己色,这事为兄记下了,将来一定给你论功行赏。”  

刘博有些无奈的看了一眼李云,摇头道:“二哥你刚才笑得好大声。”  

“没有的事。”  

李云给他倒了杯茶水,笑着问道:“有没有什么进展?”  

“进展自然是有的,要不然我也不可能回来。”  

他看着李云,开口说道:“现如今,契丹诸部明面上,都已经归顺了耶律亿,但是前些年征渤海国,这几年征幽燕,各家都折损不小,心里自然是有一些不服气的。”  

说着,刘博顿了顿,继续说道:“我接触的那个契丹部,名叫兀古部,是契丹诸部中,仅次于耶律亿本部,以及室韦部的契丹部,全族上下,有一万多户。”  

“别的部族,九司还在继续接触,兀古部已经明确承诺,只要二哥取回幽燕,将来新朝的势力能够与兀古部接触,他们便愿意投降新朝,不再服从耶律亿的调遣。”  

“前提是…”  

他低声道:“二哥要先击败契丹汗耶律亿。”  

李云闻言,先是皱了皱眉头,随即缓缓点头:“双方敌对状态,你能够跟他们谈到这一步,已经非常不错了。”  

说着,他从自己的书桌上,取来了河北道的地图,铺设在桌子上,然后指着幽燕这块地方,开口说道:“这个耶律亿,十分难缠。”  

“他进占了幽燕之后,虽然也劫掠汉民,但是却并没有太过火,今年他甚至下令让幽燕的汉民,去耕种田地,整个幽燕…并没有大乱。”  

说到这里,李云缓缓说道:“本来,我缓个两年,便可以着手进逼幽燕,但是今年征西南,将一整年的积攒挥霍一空,还倒欠了一些。”  

“如果没有特别好的机会,征幽燕恐怕要到两三年以后了。”  

他看着刘博,问道:“这个兀古部…”  

刘博微微摇头:“他们不肯参战。”  

“但是…”  

刘博低声道:“他们愿意配合九司做事。”  

配合九司做事,也就是给李云这里提供情报。  

李云缓缓点头,开口说道:“将来,我们取下幽燕,下一步就要经略辽东,到时候现在契丹人占据的地方,可以暂行羁縻。”  

“你跟兀古部的人说,到时候,我可以册封他们为新的契丹汗。”  

刘博有些惊讶,看着李云,开口说道:“二哥,他们还没有出力,就承诺给他们封汗,似乎太大方了…”  

李云摇了摇头,对着刘博笑了笑:“这个时候不画饼,恐怕他们不愿意出力,而且…”  

李某人神秘一笑:“谁说契丹汗,只能有一个?”  

刘博立刻明白了过来,对着李云竖起大拇指,赞叹道:“二哥真是…真是睿智。”  

李云哈哈一笑,开口说道:“这一次回来,准备待多久?还要回关外去,看你那契丹部里的儿子?”  

“洛阳这里,也有我的儿子。”  

刘博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先在家里住上一段时间,等二哥登了大位之后,我还要着手整理整理九司。”  

“现在的九司…”  

他摇头道:“有些太散乱了。”  

说着,刘博开口说道:“还有,九司的人手也不怎么够用了,二哥调派一些读书人给我罢。”  

“让他们在九司之中任事。”  

李云闻言,只是略微考虑了一下,便摇了摇头,开口道:“我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但是文官的权力不宜太大,我也不打算让他们插手九司。”  

刘博低声道:“但是九司,的确需要一些读书人,来处理日常事务,那些从底下一点一点拔擢上来的人,有不少是没有读过什么书的。”  

“时间一长,容易乱起来。”  

“那你…”  

李云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