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兄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韦遥抬头看着自己的父亲,目瞪口呆。  

许久,他才回过神来,声音都有一些颤抖了:“爹,咱们就这么认了吗?”  

“那怎么办?”  

韦全忠看着自己的儿子,声音沙哑:“剑南道已经事不可为,武家皇帝不太可能允许我们朔方军掺和进去,那么剩下,就只好跟河东军联合,但是咱们两家加在一起,至多至多,也就是能凑出二十万兵马,跟江东军…差不了多少,甚至可能还要比他们再少一些。”  

“且不说能不能打得赢,就算能打得赢,只要李二往回缩一缩,拖个两年,我们没了剑南道,就支撑不了太久。”  

“咱们占据关中,还有个地利可言,河东李氏,连地利都没有,他们如果再没有动作,我看李二处理完了剑南道之后,就会转头进攻河东。”  

“太原那几兄弟,挡不住江东军太久,撑死了也就是支撑个一两年时间。”  

韦大将军默默低头道:“当初,天下人都小看了李二。”  

李云当年,是因越州之乱而起,他借着越州之乱,在江南占据了几个州郡,然后很快,就吃下了整个江南东道,然后就是江南西道,凭借江南道,飞速发展。  

而当初,没有几个人把他看在眼里。  

因为江南兵战斗力不太行。  

至少比一些民风彪悍的地方,要差上不少。  

哪怕是苏靖苏大将军,领数万江南兵支援中原战场,最后死在了中原战场上,兵败如山倒。  

苏大将军的兵败,虽然很大程度上是朝廷的问题,但是由此可见,至少当时苏大将军麾下军队的战斗力,是远不如朔方军这种边军的。  

因此,当初所有人,包括周绪在内,都没有怎么把李云看在眼里。  

大家都默认,将来的江南,会是个传檄而定的地方。  

直到李云击败平卢军,吃下淮南道。  

大家才终于见到了这个崭露头角的“年轻人”,偏偏当初王均平之乱未平,大家的目光中又被关中,被皇帝拖住。  

等到王均平之乱告一段落,李云已经成势,再没有人能够按死他。  

韦大将军看着自己的儿子,默默说道:“李二这几年是怎么起来的,天下人都已经看到了,你应该也看了不止一次,他这个人…”  

“运气太好,手段也有。”  

韦大将军微微摇头道:“为父翻来覆去,看了他近十年来的经历,这个人在越州婺州的时候,便已经再组建自己的小朝廷,等到了他吃下江南三道,实际上已经是自成一国。”  

“这样的人。”  

韦全忠深呼吸了一口气:“可能就是天命罢。”  

韦遥咬了咬牙,没有说话。  

韦大将军看着他,沉默了片刻,开口说道:“为父知道,你还年轻,因此你不服气,萧恒同样也不服气,萧恒什么下场,你也知道了。”  

“他现在,被关在洛阳大牢里,一家老小都身陷囹圄,随时有可能被李二斩首示众。”  

韦遥没有说话了。  

韦大将军拍了拍他的肩膀,开口道:“你还有一年时间,慢慢考虑。”  

韦遥低着头说道:“爹,只要关中民心可用,我们未必不能割据关中。”  

“民心可用…”  

韦大将军摇了摇头,苦笑道:“先前,许多人跟为父说过这种话,为父一律当他们是假仁假义,从来不放在眼里,到了此时此刻,为父才知道。”  

“像李二那样,走到哪里,哪里便人心所向,实在是大大不易。”  

“反正你至少还有一年时间,这一年,足够你在关中行政了,你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韦遥对着韦全忠抱了抱拳,低头道:“那孩儿,就去试一试。”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来到了昭定八年的六月中旬。  

洛阳的天气,也到了一年间最热的时候。  

洛阳城门口,一身布衣的裴璜,翻身下马,他抬头看了看眼前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洛阳城,深呼吸了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洛阳城门口,有兵丁护卫,一眼望去,城里接道上,行人井然有序,各种各样的小生意,摆在道路两边,时不时还能听到一声声叫卖声。  

裴璜站在原地,愣神了好一会儿。  

他已经许久没有见过这样的光景了,哪怕是在成都府的时候,成都也远不如现在的洛阳。  

正在他愣神的时候,一个身材中等偏高的中年人,默默近前,用复杂的眼神看了一眼裴璜,随即低着头,毕恭毕敬的抱拳行礼:“公子。”  

裴璜猛的回过神来,扭头看了看这个中年人,打量了几眼,才认了出来:“裴庄啊。”  

裴庄低着头,语气依旧恭谨:“是。”  

裴璜认真看了看眼前这个自己曾经的家仆,曾经的京城十大高手之一,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长叹了一口气:“如今,你投了明主,日子好起来了。”  

前几年,裴庄还是裴璜派到江东去,作为一种另类的眼线,在江东办事。  

而在最近这段时间,二人之间早已经断了联络。  

裴庄抬头看了看裴璜,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公子,江东去年,已经占下了闻喜。”  

提到闻喜,裴璜神色微微变化。  

裴庄又低头说道:“闻喜裴氏,现在有一些人,在江东当差办事,我也抽时间去闻喜见了一回家主,家主吩咐我,让我以后安心在江东当差办事。”  

“所以公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