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游戏现实51(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科技发展到如今的2064年,沉浸式设备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甚至可以模糊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从而在感官上实现“时间延缓”。  

换而言之,依靠沉浸式设备,可以变相延长人的寿命。  

虽然如今人类的寿命普遍都接近一百岁。  

但谁会介意自己多活个一两百年?  

在沉浸式设备中度过两天甚至是三天,现实世界也仅仅过去了一天。  

这就使得原本一百年的寿命,却可以有两百年甚至三百年的经历。  

不过,这样的时间延缓是需要一个载体的。  

总不能让使用者在小黑屋里一待就是两三天。  

那不叫延寿。  

那叫坐牢!  

延长时间,必然要让使用者的意识去经历一些事,才不算虚度。  

而游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并且由于游戏背景的不同,许多经历其实是与现实截然不同的。  

要不是因为沉浸式设备高昂的价格以及不菲的保养费用,以及需要保证人体的营养摄入。  

恐怕大部分人都愿意待在虚拟游戏里不出来。  

从二十一世纪初期开始,物质生活压力就是摆在每一位成年人面前的大山,一直到现在,这座大山依然矗立,甚至时不时还会因为地壳碰撞挤压,往上再涨点。  

大学心理学有个课题叫为什么四十年前的成年人喜欢熬夜?  

核心因素就是可自我支配时间太少。  

哪怕知道熬夜伤身体,也得去刷刷短视频,看看美女什么的,缓解压力。  

但自从二十年前沉浸式设备正式民用之后,这种情况得到了好转。  

白天工作赚钱,晚上睡觉玩游戏,逐渐成为人类生活的主旋律。  

甚至七八十岁的老大爷,在锻炼身体,吃饱喝足之后,都得带上游戏头盔。  

然后去到一处尽管虚拟却与现实无异的幽静湖泊旁。  

拿着现实售价数十万,游戏里甚至是免费获取的土豪鱼竿,找好钓点,打好窝,然后优雅地甩上几杆。  

天耀公司之所以能干翻各大游戏大厂,能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游戏巨擘,不光是游戏做得好。  

沉浸式科技也是核心优势!  

其他公司出品的游戏,游戏时间和现实时间比大多只能到3:1。  

斗破则是5:1!  

同样都是一天,在斗破里能过五天,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值得一提的是,天耀公司现在还负责给全国各地的学院的沉浸式设备供货。  

嗯,一天的时间愣是挤出四天的学来上。  

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广大学子纷纷表示很淦!  

在网上把天耀公司喷得狗血淋头。  

这是压迫,是摧残!  

然后在放假期间拿着天耀公司的游戏头盔高喊:  

“斗破,启动!”  

杨善这游戏仓,每一天的健康使用时间是十二个小时。  

在使用期间内,可以注入一次营养液来代替一餐。  

所以杨善每天只需要吃两餐就能保证自身的食物摄入。  

但杨善这次上线时间已经十七个小时了。  

所以离开游戏仓的时候,多少有些气喘。  

身上也有点发软。  

肚子已经在咕咕叫了。  

杨善麻溜地去到厨房,打了個鸡蛋,弄了一碗家常面。  

饿久了不适合吃太重口的东西,容易伤胃。  

吃面的时候,杨善也不忘拿出手机,翻阅一下游戏论坛。  

与“杨善”这个ID相关的讨论话题霸占热榜半壁江山。  

毕竟迄今为止,整个国服一共也就发布了两次全服公告,都是杨善触发的。  

不过点开帖子,还是有很多玩家在喷杨善开挂,或者喷天耀公司无作为。  

可但凡是真正了解天耀公司技术底蕴,以及相关网络律法的玩家,都不会认为杨善真的是开挂。  

不过是其他游戏厂商故意使绊子罢了。  

吃过饭后,休息半小时,杨善就换上运动装出门跑步。  

玩游戏不是一蹴而就的,打持久战,需要一个好身体。  

所以杨善也非常注重自己的身体。  

这也是杨善非常想要更换设备的原因。  

售价一百八十八万的顶配游戏仓,一次使用的健康时间足有四十八个小时。  

不仅仅是营养液。  

甚至会有严谨的微电流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对使用者的身体进行锻炼。  

跑步一小时,回到家,舒舒服服洗个澡之后,杨善又小憩了半个小时。  

沉浸式设备虽然可以代替睡觉,但大脑总归是比深度睡眠时要稍微活跃一点的。  

多休息一下,放空大脑,有助于调整自己的状态。  

当然,上线前,杨善也不忘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继续将前世的游戏记忆写下来。  

开头五个字是:  

炼药师秦伍!  

这是一处前世开服早期被玩家触发的“机缘”。  

而且是触发之后,没有攻略成功的机缘。  

据触发玩家发出来的分享贴,这机缘的奖励,可是二品级别的特殊丹药药方——聚元丹!  

这玩意儿,可以提升玩家挂机的修炼收益!  

就是因为这次机缘失败,一直到半个月之后,才有其他玩家又获得了聚元丹的丹方。  

饶是如此,聚元丹在游戏初期依旧是供不应求的好东西。  

拿来作为捞取第一桶金的手段,再合适不过。  

不过在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