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避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书房中,小童见到坐在轮椅上的老者好似睡熟了,他轻轻为老者提了提盖在双腿上的毛毡,蹑手蹑脚退了出去。  

在他合上房门时,本是合眼的老人突然睁开眸子,深邃深沉,而他枯瘦的手指轻轻点着轮椅的扶手。  

“顾瑶?顾瑾?!”  

老者松弛的眼睑再次垂下,缓缓合上了。  

他无需去偷听顾璐到底同来人说了什么话,察觉到顾璐本能不想他知道少女身份。  

他可以装作一无所知。  

如今他就剩下这具半残的身躯和还算精明的脑子,他所剩的时日不会太多,想要报仇,想要重新从鬼变成人,需要一个有前途的主子!  

顾璐显然不是!  

顾瑞也不成。  

对早已心硬如铁的人来说,援手之恩根本根本无法令他涌泉相报。  

他一直寻找‘明主’,甘愿被‘明主’趋使,而不是整日同偏执固执的顾璐同懦弱蠢笨的顾瑞为伍。  

凌云阁上,他感到冠世侯的警告。  

三四年过去了,昳丽的少年更加深不可测。  

他还记得当初少年坐在高位上轻易拔掉了他在锦衣卫所有的部属,让他生不起反抗的心思!  

一个个人倒在他面前,他却看少年看呆了。  

不愧是隆庆帝一手培养出的天才。  

在那一刻起,他就知道对付陆铮只能迂回,逼他心甘情愿放弃活着的念头。  

陆铮并没有要他的性命,可是他却被昔日的仇人追杀。  

他如同丧家之犬四处奔逃,秘密养在京郊庄子上的一对孙女…那些人没有人性,他们当着他的面,生生勒死了孙女。  

老者一瞬间苍老许多,当初又有多少无辜的少女死在他的手上?!  

他把少女当做礼物送给达官显贵。  

孙女的死其实是报应!  

被勒死,总好过孙女承受男人的凌辱糟蹋。  

老者唇边有自嘲,有苦涩。  

即便是对他唯一的亲人也能如此冷静,不怪他们骂自己冷心冷肺,就是一只老狗!  

他是老狗,可也是会咬人的老狗!  

顾璐给不了他所需的一切。  

他帮过顾瑞,为他造势,本带着一丝丝期望辅佐顾瑞登上人臣顶峰。  

然而在凌云阁外,永乐伯轻轻松松击溃了顾瑞,他以前听过顾四爷的纨绔之名,没想到顾四爷竟同何大人,陆侯爷有关。  

顾四爷不似传闻不堪。  

不过顾四爷说走运也走运,说倒霉也是倒霉的。  

顾璐痛恨顾四爷,张口闭口说要报复他。  

老者顾及陆侯爷,不敢过多帮顾璐针对顾四爷。  

其实在老者看来,顾璐报复的路走偏了,皇上若是看重她,只需要皇上一句话,顾四爷早就被碾死了。  

顾四爷的风光不同陆铮。  

他没有坚实的底蕴和实力支撑。  

顶天就是运气好。  

能攀上陆侯爷,可不是运气好嘛。  

外面传来少女们交谈的声音,老者再一次睁开眼眸,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下来了。  

顾璐送顾珈离开。  

顾珈不舍遗憾的说道:“四姐呀,以后我若有难处,你得把老头借我使使。你可不能舍不得,我也需要他帮我参谋参谋。”  

“我定然不会拒绝,其实我收留他,主要还是为我哥哥着想,以他的才干用在后宅上有点大材小用。”  

“我哥高中状元当官后,需要他为幕僚。”  

顾珈暗暗吐槽,顾瑞就是有神仙辅佐也是个窝囊废!  

不过她面上还是同顾璐一副好姐妹的样子,亲亲热热的,“我盼着早日喝到四哥的状元喜酒。”  

“等他参加皇上专门给进士们办的宴会,他可以好好羞辱顾四爷!”  

顾珈的建议甚得顾璐的心思。  

每次状元跨马游街之后,皇上都会文华殿设宴,召集勋贵重臣为状元贺喜。  

前几年出过一位状元,他寒门出身,嫉恶如仇,竟是在宴会上当众让何大人为他脱靴更衣。  

隆庆帝为面子答应状元的要求。  

那位状元能做到,她哥哥也能做到。  

当然还有庶子出身的封疆大吏尹大人在宴会上,为自己的生母姨娘请封。  

尹大人只求生母不再做给嫡母打帘子的活儿。  

皇上听到尹大人的诉苦,立刻封了尹大人生母六品诰命,比嫡母还高上一级。  

毕竟隆庆帝是先帝的‘庶子’,他理解尹大人的痛苦。  

不过尹大人娘亲接到诰命后不过两月便撒手人寰,死得很突然,却找不出有人害她性命的疑点。  

顾璐记得当日顾瑾只是探花,没有资格向皇上提出要求。  

前世倘若顾瑾中状元,肯定也会为李姨娘请封。  

一旦李氏封诰命,她娘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汪氏可没没尹大人嫡母杀人于无形的手段心机。  

只是一瞬间,顾璐因为顾珈一句话想到很多,淡淡说道:“一切等我哥高中再说。”  

“有你帮他,他不可能落榜,不过我也劝你一句,谨防考试有变。”  

“我明白。”  

顾璐安排马车送顾珈,“你等我的消息,寻那味药材需要几日。”  

顾珈轻轻点头,“拜托四姐了。”心安理得坐上马车回顾家。  

她已经想好了背锅的人选!  

顾珈顺利回到自己的屋子,丫鬟见到她,哽咽道:“阿弥陀佛,您总算是回来了。”  

说完,担心了一整天的丫鬟竟然昏了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