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大怒(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陆铮依然神色恬淡,面对隆庆帝盛宠,没有任何的欢喜异样。  

仿佛只是寻常操作!  

即便深沉的四皇子都露出一分的嫉恨。  

陆铮太拉仇恨值。  

顾瑶默默叹了口气,可她又劝不了陆铮!  

那般骄傲的陆铮怎可能在敌视自己的皇子面前低头折腰?  

谄媚巴结皇子的事,陆铮永远不屑去做。  

“给哀家看看,皇帝有没有受伤?”  

太后娘娘几步走到隆庆帝身边,关心说道:“哀家方才一直担心皇帝,皇宫大内怎会混进刺客?那群侍卫都在做什么?”  

隆庆帝没等说话,太后怒不可遏道:“今日是谁当值?”  

陆铮淡淡说道:“是李大人。”  

“混账!他该死!”  

太后大怒,“把他给哀家叫来,哀家要问问他是如何拱卫皇上的?是不是哪一日哀家眼看着皇宫被烧了?”  

“母后…”  

“皇帝不必为李勇说话,哀家在皇宫这些年,从未见过刺客,今日哀家算是涨了见识,原来皇宫也不安全了。”  

太后根本不给隆庆帝发话的机会。  

顾四爷眉头死死皱着,轻声说道:“要坏,要坏,你舅舅就是个木头,他根本不会为自己辩解。”  

顾瑶也不由得担心舅舅。  

倘若隆庆帝说一切都是一场试探,皇帝权威何在?  

只能有人背锅!  

顾瑶不希望是舅舅。  

不一会,李勇被叫进来,“奴才有罪,请皇上责罚。”  

太后的手搭在皇上手臂上,另外一只手指着李勇,怒道:“你还知道有罪?皇帝信任你,对你委以重任,可是你却放任刺客入宫…你的忠心呢?”  

指着李勇好一顿痛骂,李勇低头默默听着,没有任何的辩解。  

隆庆帝只是扶着太后,若有若无的目光扫过李勇,以及皇子们的表现。  

考题可不是只有一道。  

隆庆帝废了这么多心思,冒着被天下人议论嗤笑的危险,不可能只考验皇子。  

没人为李勇辩解,隆庆帝很是满意。  

证明李勇同皇子没有任何关系。  

“太后娘娘。”  

很意外顾四爷出声了,顾瑶拽都没拽住顾四爷。  

太后显然也很意外。  

方才顾四爷的表现,太后也记得,不过就是个顾家纨绔子弟,说了几句话讨好了皇帝而已。  

正好迎合皇帝对陆皇后的思念。  

顾四爷跪下来。  

陆铮悄悄握紧拳头,首次感到紧张,万一顾四爷说出一切都是皇上暗中示意的,他一番心血就白费了。  

“你为李勇这个奴才陈情?”  

“不。”  

顾四爷摇头道,“臣以为他不适合再留在陛下身边了。”  

太后和隆庆帝同时愣住了。  

陆铮看了同样震惊的顾瑶一眼,你爹真行!  

顾瑶无言以对,顾四爷的脑回路异常清奇,也许她永远也想不明白顾四爷会做出什么事。  

李勇依然垂头,甚是连看都没看踩自己的顾四爷。  

这脾气真好!  

连隆庆帝都觉得李勇太实诚老实了。  

顾四爷做了什么?  

不过就是给李勇姐姐治病的银子!  

李勇一辈子都记得顾四爷的恩情。  

既然要重要李勇,隆庆帝不可能不把李勇调查清楚。  

毕竟他也是出了名的多疑,这一点同先帝很像,只是先帝表现得更明显,而他的多疑都是隐藏在暗处。  

这么诚实的李勇,他的确应该重用。  

他自认为给李勇的恩宠远远多过顾四爷那几两银子。  

何况顾四爷给的银子也不亏,不是白赚了一个良妾?  

据情报说,李姨娘还给顾四爷生了两子一女。  

隆庆帝突然记起来了,顾瑶就是李氏生的!  

太后娘娘怒容收敛几分,问道:“为何?”  

顾四爷朗声道:“李勇御下不严,让刺客混进皇宫,他这近卫统领当撤职!而且他的性子太过沉默,不懂得和同僚相处,几支近卫也需要互相协作,他同锦衣卫,神机营等指挥使都说不上几句话,一旦皇宫有变,他不接到皇上的命令,绝不敢妄动,更没有随机应变的机灵。”  

他嫌弃看了一眼头更低的李勇,“他这么刻板的人没准会阻挡神机营赶过来救驾!臣为陛下安全着想,还是免了他的官职吧。”  

太后听后也是连连点头,然而仔细琢磨又有点不一样的味道。  

隆庆帝眸子深邃,当年他发动宫变时,先帝身边若有李勇,他必然不会成功。  

可他此时是皇帝,身边有这么个刻板不同任何相交的李勇,可以背锅,可以阻止神机营的人,他就太安全了。  

不过大同那边还需要亲信镇守。  

李勇只听他的命令,的确是最好人选。  

好在他龙体康健,等他上了年岁,再把历练之后的李勇调回来…  

隆庆帝迅速做出决定,“顾爱卿言之有理,李勇!”  

“奴才在。”  

李勇声音沉稳,“奴才自知罪该万死,愿意承受任何惩罚。”  

顾四爷真想一脚踹死他,都这个时候了,还犯倔呢。  

皇上让你去死,你也去死?!  

对了,对了,李勇绝对会心甘情愿去死的。  

当初他就不该一时心软帮了李姨娘。  

“朕的确要罚你!”隆庆帝负手,低头看着李勇,“朕免去你近卫统领之职,以后你也不再是朕的御前侍卫统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