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读者(2/3)
在外面有名师教导。总之,我们家的人也搞不清楚他的具体情况。”
朱祐樘笑着问道:“那他帮你多吗?”
“当然了。”
张玗一脸认真地道,“他是我亲弟弟,不帮我帮谁?且他年岁小,以后还会有成长,不知最终会提升到何等高度。要是他的神机妙算能帮到你,实在再好不过。”
“嗯嗯。”
朱祐樘点头。
张玗道:“明天一早你就去把书稿送给父皇吧。”
“需要我亲自走一趟吗?”
朱祐樘问道。
张玗想了想,道:“若是让覃老伴代劳的话,会不会显得你不够真诚?还是亲自去为好…就趁着早课前,相信你亲自写的东西,应该会畅通无阻呈递到父皇面前吧?”
“大概…应该会吧?”
朱祐樘自己也没多少自信。
以前他可不会觉得自己在宫中有多受重视。
但如今成婚后,朱佑樘明显感觉周围人对他尊敬多了,连覃昌和韦泰这群宫中的大管事,见到他都毕恭毕敬,这放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情。
“那咱早些休息吧。”张玗道。
朱祐樘脸上满是歉意:“这几天,就忙着写东西了,完全没顾上你,你没生气吧?”
张玗白了他一眼,顾盼生姿:“夫妻间长长久久,在乎那一时一刻作甚?彰显你的孝心,比什么都重要。”
“哦。”
直到此时朱祐樘才明白,原来孝心这东西,有时候也是要通过手段表现出来的,不然你再孝顺没人知道有什么用?
翌日一早,朱祐樘亲自把抄写好的《儒林外史》前三章送去了乾清宫。
覃昌并不在乾清宫内侍奉,听到消息后自司礼监匆匆赶来,拿起厚厚一沓稿子好奇地问道:“这真是太子写的?”
负责审稿的萧敬回道:“乃太子亲自送来,我看过了,确实是太子的字迹。”
“啧啧。”
覃昌翻开来粗略看了一遍,道,“乍一看,还以为是《金刚经》之类的经书,殊知竟是民间话本?太子可真是有心。”
“印公,您是觉得…太子这是在尽孝?”
萧敬有些不理解。
太子敬献话本明明是耽误学习,不务正业,怎到了覃昌嘴里却是孝心的体现?若皇帝震怒,谁来承担责任?
覃昌摆摆手,意思是不用萧敬管,随后便亲自捧着书稿进到乾清宫内殿。
此时成化帝刚刚起床,因为这几年朱见深几乎从来不早朝,当天也没什么要准备做的事,故只是一脸茫然地坐在那儿,呆呆地看着窗外,见到覃昌进来也无动于衷。
“年老了,连觉都不像前几年那么多了。”
朱见深听到熟悉的脚步声,知道是覃昌,一脸萧瑟地发出感慨。
覃昌心想,可不是么,头几年你哪一天不是夜夜笙歌?贪欢到清晨埋头就睡,直到睡到下午日落黄昏才醒转,用过膳关心下重要朝务,就又去寻欢作乐,周而复始。
看样子还是到了现在龙体违和,再也没那精力了。
“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朱见深似乎发现覃昌手上抱着的东西,不像是奏疏,当下好奇地问道。
覃昌笑着回道:“乃太子一早送来的。奴婢看过,乃是话本,似是太子亲笔所写,供陛下解闷所用。”
朱见深即便觉得这件事很荒唐,但还是微微一笑,道:“太子什么时候会写话本了?写的是什么?”
“没仔细看。”
覃昌道,“但粗略翻了一下,似是官场中事。”
“官场!?”
朱见深本没当回事,但听一个从来不在朝,也不曾接触过官场的儿子,居然写出反应官场的话本来,当父亲的自然提起了一些兴趣。
朱见深一勾手,道:“拿过来,朕瞧瞧。”
覃昌趋步上前,将话本呈递到朱见深手上。
朱见深最初没当回事,翻开第一页,随便看了看。
等看完第一页,又继续看第二页,连续不缀,看了好一会儿愣是没拔出眼睛。
覃昌正要凑上去问问情况,却见朱见深不耐烦地一摆手,道:“别打扰我看书…你先退下吧!”
覃昌误以为皇帝要从话本中找到什么不合理或者说不合规的地方,挑太子的毛病,便行了个礼,躬身告退。
等覃昌回了趟司礼监,把昨夜由几个司礼监秉笔太监批好的奏疏拿到乾清宫,准备跟皇帝统一汇报时,方得知成化帝到此时仍旧没吃早饭。
“怎么回事?”
覃昌叫来乾清宫常侍曹润询问情况。
曹润委屈地道:“回公公,小的也不知道是怎么了,陛下一早就拿着您进献的书稿,一直看到现在,小的几次进去问膳,都被斥退了。”
覃昌嘀咕道:“还真是稀奇。”
说完,覃昌轻手轻脚进到内殿里边。
果见朱见深还坐在他离开时的软塌位置上,手上捧着书稿认真读着,时而面色阴沉,时而又做出不解状,时而又恍然,神色愉悦。
由始至终,皇帝都目不转睛。
似乎朱见深的情绪状态,一直都在被书稿中的内容所牵动。
覃昌不由在想,太子所写话本,真有如此大的魅力?
“陛下?”
覃昌终于鼓足勇气,近前请示。
朱见深听到覃昌的声音,这才抬起头来,问道:“你还没走呢?”
覃昌无奈道:“回陛下,奴婢已去过司礼监办完
朱祐樘笑着问道:“那他帮你多吗?”
“当然了。”
张玗一脸认真地道,“他是我亲弟弟,不帮我帮谁?且他年岁小,以后还会有成长,不知最终会提升到何等高度。要是他的神机妙算能帮到你,实在再好不过。”
“嗯嗯。”
朱祐樘点头。
张玗道:“明天一早你就去把书稿送给父皇吧。”
“需要我亲自走一趟吗?”
朱祐樘问道。
张玗想了想,道:“若是让覃老伴代劳的话,会不会显得你不够真诚?还是亲自去为好…就趁着早课前,相信你亲自写的东西,应该会畅通无阻呈递到父皇面前吧?”
“大概…应该会吧?”
朱祐樘自己也没多少自信。
以前他可不会觉得自己在宫中有多受重视。
但如今成婚后,朱佑樘明显感觉周围人对他尊敬多了,连覃昌和韦泰这群宫中的大管事,见到他都毕恭毕敬,这放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情。
“那咱早些休息吧。”张玗道。
朱祐樘脸上满是歉意:“这几天,就忙着写东西了,完全没顾上你,你没生气吧?”
张玗白了他一眼,顾盼生姿:“夫妻间长长久久,在乎那一时一刻作甚?彰显你的孝心,比什么都重要。”
“哦。”
直到此时朱祐樘才明白,原来孝心这东西,有时候也是要通过手段表现出来的,不然你再孝顺没人知道有什么用?
翌日一早,朱祐樘亲自把抄写好的《儒林外史》前三章送去了乾清宫。
覃昌并不在乾清宫内侍奉,听到消息后自司礼监匆匆赶来,拿起厚厚一沓稿子好奇地问道:“这真是太子写的?”
负责审稿的萧敬回道:“乃太子亲自送来,我看过了,确实是太子的字迹。”
“啧啧。”
覃昌翻开来粗略看了一遍,道,“乍一看,还以为是《金刚经》之类的经书,殊知竟是民间话本?太子可真是有心。”
“印公,您是觉得…太子这是在尽孝?”
萧敬有些不理解。
太子敬献话本明明是耽误学习,不务正业,怎到了覃昌嘴里却是孝心的体现?若皇帝震怒,谁来承担责任?
覃昌摆摆手,意思是不用萧敬管,随后便亲自捧着书稿进到乾清宫内殿。
此时成化帝刚刚起床,因为这几年朱见深几乎从来不早朝,当天也没什么要准备做的事,故只是一脸茫然地坐在那儿,呆呆地看着窗外,见到覃昌进来也无动于衷。
“年老了,连觉都不像前几年那么多了。”
朱见深听到熟悉的脚步声,知道是覃昌,一脸萧瑟地发出感慨。
覃昌心想,可不是么,头几年你哪一天不是夜夜笙歌?贪欢到清晨埋头就睡,直到睡到下午日落黄昏才醒转,用过膳关心下重要朝务,就又去寻欢作乐,周而复始。
看样子还是到了现在龙体违和,再也没那精力了。
“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朱见深似乎发现覃昌手上抱着的东西,不像是奏疏,当下好奇地问道。
覃昌笑着回道:“乃太子一早送来的。奴婢看过,乃是话本,似是太子亲笔所写,供陛下解闷所用。”
朱见深即便觉得这件事很荒唐,但还是微微一笑,道:“太子什么时候会写话本了?写的是什么?”
“没仔细看。”
覃昌道,“但粗略翻了一下,似是官场中事。”
“官场!?”
朱见深本没当回事,但听一个从来不在朝,也不曾接触过官场的儿子,居然写出反应官场的话本来,当父亲的自然提起了一些兴趣。
朱见深一勾手,道:“拿过来,朕瞧瞧。”
覃昌趋步上前,将话本呈递到朱见深手上。
朱见深最初没当回事,翻开第一页,随便看了看。
等看完第一页,又继续看第二页,连续不缀,看了好一会儿愣是没拔出眼睛。
覃昌正要凑上去问问情况,却见朱见深不耐烦地一摆手,道:“别打扰我看书…你先退下吧!”
覃昌误以为皇帝要从话本中找到什么不合理或者说不合规的地方,挑太子的毛病,便行了个礼,躬身告退。
等覃昌回了趟司礼监,把昨夜由几个司礼监秉笔太监批好的奏疏拿到乾清宫,准备跟皇帝统一汇报时,方得知成化帝到此时仍旧没吃早饭。
“怎么回事?”
覃昌叫来乾清宫常侍曹润询问情况。
曹润委屈地道:“回公公,小的也不知道是怎么了,陛下一早就拿着您进献的书稿,一直看到现在,小的几次进去问膳,都被斥退了。”
覃昌嘀咕道:“还真是稀奇。”
说完,覃昌轻手轻脚进到内殿里边。
果见朱见深还坐在他离开时的软塌位置上,手上捧着书稿认真读着,时而面色阴沉,时而又做出不解状,时而又恍然,神色愉悦。
由始至终,皇帝都目不转睛。
似乎朱见深的情绪状态,一直都在被书稿中的内容所牵动。
覃昌不由在想,太子所写话本,真有如此大的魅力?
“陛下?”
覃昌终于鼓足勇气,近前请示。
朱见深听到覃昌的声音,这才抬起头来,问道:“你还没走呢?”
覃昌无奈道:“回陛下,奴婢已去过司礼监办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